馴服小恐龍系列一(平日不管教和在餐廳奔跑)
看到網路一則新聞:餐廳貼告示拒小孩吵鬧,家長怒,網友挺。
說起來,這家餐廳的做法也沒錯,即便以我也是一名家長身份而言,我也部份贊同餐廳的公告。我常常在外用餐,不管是小吃店或餐廳,或多或少會看到有小孩在餐廳走動。之前有新聞,餐館把煮開的熱紅茶鍋放在店內不當位置,害小孩一腳踩進去,整個人燙傷,家長要求賠償。店家看來是有不對,怪的是,小孩如果好好的坐在餐椅上,沒有走來走去或奔跑,難道還會掉進去大鍋子??
教育孩子有許多的安全事項要注意,當然不是過度保護,而是要教他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和常識。基於此,在餐館裡,我是絕對嚴格禁止yami離開餐椅,就算不吃了,也要等大人用餐完畢。
教育孩子的路上,我發現有些家長常犯以下這種錯誤:平常不管教,不願花心思陪伴孩子,教導他,給予他正確的規範,讓他明白做人處事或安全問題;等到孩子闖了大禍,就很情緒化的修理小孩(講白話一點,就是開扁)。我遇過極端一點的例子:今年擔任輔導教師參與督導會議時,便有輔導老師分享個案時說到「父母平日不管教,等個案有行為問題是就打罵」。和阿弘很像啊!平日阿嫲阿公很疼他,寵得要命,便利商店集點換玩具的活動,我連一個貼紙都還沒集到,阿弘就帶一個到校了。當他有不當行為發生時,就用異常嚴厲的方式修理教訓他,像是用拖鞋打到臉上全是鞋印。
這兩件事情讓我連想到發生在yami身上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
yami一歲多去注射預防針,那次預約的時間較晚,約莫晚上七點多,等我們接種完畢,又找到一家看起來乾淨衛生的小餐館要吃晚餐,已經是八點了。平常八點yami在做什麼呢?已經做睡前儀式刷牙、換尿布…等,等著八點半準時上床睡覺。而那天的八點,yami才剛開始要用餐,等吃到一半時,yami開始「灰」了。我們試著安撫他,人多密閉空間,我們也很擔心他的情緒影響到其他客人用餐環境品質。可能真的想睡了,yami沒有安靜下來,但也不到大哭大鬧地歩,只是有些聲音。
儘管店內有放音樂,這時,我聽到坐我左後方,一桌四、五個看起來像大學生的年輕人(但氣質看起來不是很好的那種),其中一個長得很像阿弘的爸爸,只不過穿著打扮比較年輕化,用國語夾雜著台語,竟發表自以為是的教育理論,和同桌的人高談闊論:「如果是我的小孩這樣,我早就把他修理了。」我聽完一股怒氣,如果不是yami和我們都累了;如果不是我們想要以身作則,不要在他面前和人吵架,我早就過去理論了。Yami平常在外表現良好,情緒也很穩定,但是再怎麼狀況好的的孩子,總會有偶爾一、二次在控制範圍外。
那個年輕人不但長得像阿弘爸爸,連教養孩子的想法,卻也老舊的和阿弘爸爸一樣。我在心裡想:你現在以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將來等他長大,他就是以同等方式回報你。像阿弘爸爸的年輕人斜背對著我,所以看不到我的臉上表情,但坐他對面的女生,我面無表情冷酷的看了她一眼(不知是否有兇狠惡煞、面帶殺氣),她住嘴了。
這家餐廳張貼告示的做為,我不按讚認同是因為孩子在餐廳吵鬧分為下列三種:
第一種是:家長真的不給予孩子一些規範,或者自顧聊天玩手機,任憑小孩大聲喧嘩,和放任在餐廳奔跑。如果是這種類型,我覺得拒絕還有理。
第二種是:家長有試著安撫,雖然也很用心想教導孩子,但可能用錯方法,導致孩子完全不受控制不聽話。如果是第二種,我是寄予家長無限的同情,我能理解他們也很無奈。
第三種是:家長有叮嚀管教自己的小孩,方法也用得合宜,或許這一天孩子狀況正好不佳。如果是這樣,餐廳和其他顧客還是賞白眼,那麼這家餐廳可以不用去了,因為實在太缺乏同理心了。而那些抱怨小孩吵鬧的顧客,恐怕等自己有生小孩的時候,才能體會當事人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