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9 17:32:35藍色憂鬱

暴發戶買名牌,投資人賺明牌

楊紹華/30雜誌七月號
奢侈精品產業,像是歐洲市場的獨特光點,在全球投資機構目光聚焦之下,正為歐洲市場發揮吸金效果,也提升了歐洲市場的投資價值。
以中、印為主的新興市場崛起後,全球消費市場變化加速,不只全球消費人口增加,「浪費」人口也將大量湧現,除中、印的新貴階層外,油價飆上前所未有的高點,也進一步帶動石油富豪的奢華風。對精品產業而言,這正蘊釀著難以想像的大商機。長期專注歐洲精品產業觀察的華頓投信總經理羅立群指出:「新富階級引爆奢侈精品需求,絕對是未來中長期的重要趨勢之一。」

說到「奢侈精品」,自然就是歐洲的天下了。元大投信國際部基金經理盧靜儀表示:「耳熟能詳的一些時尚名牌當中,除了COACH之外,其他幾乎都是在歐洲國家,因此,精品產業自然成為歐洲異於其他市場的一項特殊話題。


她進一步指出,分析歐洲精品產業的營收結構,會發現僅有20%左右來自歐洲本地,而有五成左右的業績,「都是在賺亞洲人的錢!」其中,日本市場占三成,新興亞洲則占兩成。換言之,當日本經濟明確復甦,中國經濟持續加溫,亞洲其他市場也受到兩大經濟體的帶動之後,整體亞洲消費能力明確提升,那麼,歐洲精品的市場胃納自然也將同步擴增。

中國市場:暴發戶心態
亞洲經濟轉強對歐洲精品展業的利多效應有多強呢?不妨先從中國市場來看。利機投顧指出,經過連續幾年的高度經濟發展之後,目前中國大陸地區估計約有一千三百萬左右的奢侈品潛在購買者,依據2004年的統計數字,中國奢侈品消費金額約占全球總體的12%,達到60億美元之多,而隨著中國消費力持續提升,至2008年,估計全球奢侈品消費額將有19%來自中國。

在此之前,如果你曾在法國街頭逛過名牌精品店,或許會有「不得其門而入」或著「店員對你不屑一顧」的類似經驗,有人解讀這是精品業者基於品牌形象經營的考量,然而,無論多麼堅持品牌形象,恐怕都難再抗拒中國崛起所引發的誘人商機,看看全球奢侈精品龍頭業者路易威登(LVHM),不僅要在歐洲各國門市增配中文服務人員,並且也在中國各大城市設立十二個門市,其中包括位於上海的全球最大旗艦店。

「擺脫貧困之後,中國人急著感受富有,炫耀性商品消費支出將類似於1990年代日本人對名牌商品的熱愛情況。」利機投顧指出,中國人不只是在中國本地消費增加,出外旅遊時,「暴發戶」心態的消費行為將會更加明顯,在中國出國旅遊人口數快速增加,且大陸當局開始放寬出國攜帶的現金額度之後,歐洲精品業者的確更有機會賺到中國人的錢。

日本市場:穩居金主寶座
除了中國人之外,一向給人「品質要求近乎龜毛」印象的日本人,自然也是奢侈精品的主要消費族群。打從景氣達到鼎盛的1990年代初期,日本就已成為歐洲精品最重要的業績來源,而即使是在十年經濟空頭的過程當中,日本對歐洲精品的熱愛也未見明顯退燒,仍然穩居歐洲精品業者的最大「金主」。

如今,這個金主變得更有錢了!隨著日本景氣明確復甦,經濟擺脫通縮格局,日本的消費能力也開始回溫,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日本消費者信心指數已在今年年初攀上近年以來新高水準,而在消費支出的部分,預估日本在未來幾年也將能維持至少2%以上的年成長率。無怪乎,歐洲精品業者Gucci已計畫將在日本陸續增設據點,而以珠寶飾品設計聞名於世的義大利時尚名牌寶格麗(BVLGARI),明年更準備在日本開設全球最大的旗鑑店。

歐洲精品業:穩定度極佳
「除了新興市場,成熟國家『富者更富』的趨勢,也持續擴大歐洲精品的市場需求。」ING投信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劉益銘指出:「我不願意預估歐洲精品業者的未來成長空間,但既然需求成長的能見度極高,可以想見,產業具有相當程度的支撐力道,至少能夠維持以往每年平均10%左右的穩定成長表現,衰退的可能性很低。」他強調,既然精品業者主要是賺亞洲的錢,那麼,即便歐洲失業率改善速度不如預期,內需復甦停滯,精品業者仍然不難維持穩定表現。

同樣的,盧靜儀也特別強調精品產業的「穩定」特質,她指出,奢侈精品因為具有「品牌力」,所以能夠掌握高人一等的「議價能力」,也就是有「想漲價就漲價」的條件,「會買奢侈精品的有錢人,多半不會在乎多付一點錢。」盧靜宜表示,以目前歐洲的匯率可望反彈回升的環境來說,這種議價能力十分重要,正常情況下,匯率轉強將損及當地一般出口產業利潤空間,但歐洲奢侈精品既然可以「說漲價就漲價」,利潤維持不是難事,營運穩定度自然提高。

樂觀地想,歐洲精品產業具有高人一等的成長想像空間;保守地想,產業至少亦能維持明確可期的獲利穩定度,無論怎麼想,奢侈精品都是當前歐洲市場的加分題材,也是除了經濟基本面轉強之外,歐洲市場漸獲全球投資客認同的「另類」原因。

台灣投資人:標的選擇有限
「可惜,台灣投資人若想專注鎖定精品投資機會,而不是從整體歐洲市場當中『連帶』抓住精品商機,那麼,恐怕沒有太多基金商品可供選擇。」寶源投顧研究部經理林鴻胤指出,所謂的「精品基金」,形態上雖是「全球股票型基金」,但由於本質上是「另類投資」屬性,因此也就少有專注此道的基金商品,而經過國內政府核備的相關基金,更是少之又少。

投信業者指出,目前國內本土投信所發行的基金當中,僅有ING全球品牌基金貼近於精品投資屬性,至於境外基金部份,則百利達全球精品企業基金亦屬此類,其他如富達、景順、瑞士信貸等機構,則有推出「消費、休閒」概念基金,多少帶些精品投資色彩,唯「純度」恐相對較低。

或許不易掌握最直接的精品商機,但奢侈精品畢竟像是歐洲市場特有的一組奇炫染色體,為其添上一種別處無可取代的特殊想像空間。或許精品產業不能大幅帶動區域經濟,然若從「吸納資金」的角度來說,歐洲精品的光點已經獲得全球投資機構目光聚焦,正為歐洲市場發揮吸金效果,間接而明確地,提升了歐洲市場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