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2 23:08:26小冰

女兒是對的

昨天跟朋友小容去探望另一位剛出院的朋友小雅

小容跟小雅的小孩今年都考上台中一中

當話題談到孩子學校的狀況時

小雅很不悅的說  她實在對一中太失望了

校方什麼都不管  校風太自由了

師資也不怎麼樣  學生得主動學習

她很想乾脆把兒子轉學到大明高中

將來繁星計畫一定很容易上台清交

不然待在一中  就算是全校前300名  學測也不一定能上台清交

 

晚上我把這件事告訴女兒  問她的看法

女兒說:[不能凡事都"結果論",在一中可以找到觀念比較接近的人討論對談,如果在大明交到壞朋友,那豈不更糟]

我想女兒是對的

最近看到有人整理"四十歲後該有的領悟  "(附錄)

其中一項便是:[學識經歷財力相當的人,才能成為知己]

若不在同樣的生活經驗裡  很難有共鳴

學者和小販  政治家和檳榔西施

每個族群的人  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語言和想法 

 

我想人應該多注重過程  甚於結果

喜怒哀樂 酸甜苦辣 悲歡離合  拼湊成人生的萬花筒

不管結果是否滿意  過程都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

所以不要只看結果(沒什麼好看的  ,最後不都是一死)

去享受過程吧!

˙˙˙˙˙˙˙˙˙˙˙˙˙˙˙˙˙˙˙˙˙˙˙

附錄:

四十以後才明白: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而不是相互利用。
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階層中產生,而窮人和富人,百姓與達官,草根與明星,白丁與學者則永遠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因為不在同一階層,便永遠也不會有對方對本階層的深刻體會與感悟。
四十以後才明白:飯應該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一點的做。
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應該疲於奔命。中年,應該活得從容。

四十以後才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重性的,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你以為錯的,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對的。

而你竭盡全力為之奮鬥的,卻很有可能正是別人想擺脫和拋棄的。

四十以後才明白:生活品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修饈美味,觥籌交錯間如果掩飾的是爾虞我詐,則遠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話家常來得可心。
如果高官厚褥卻窮于心智,惶于任途,就遠不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活的逍遙。
四十以後才明白:我們的伴侶看似平淡無奇,有些時候甚至難以忍受,其實歲月的年輪早已將彼此交融在一起了,
即使惡習俗性,也已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撕毀這不堪的婚姻,就會發現每撕一片都會連著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四十以後才明白:我們對孩子溺愛就像高脂高糖一樣危害著他們的健康,我們害怕他們走彎路。

我們擔心他們吃苦頭,我們憂慮他們經風雨。
我們全家人為他們搭起了大棚,然後呆呆地望著他們柔弱的發育。

四十以後才明白:對待父母再不可做薄養厚葬的傻事了,
他們那一輩子受的磨礪太多了,善待他們就是善待我們的良心。
說起善待父母都很心疼錢的,但要動動腦筋事情就會圓滿的完成;
比如,可以去酒店訂一份極品燕窩湯,端回家告訴父母說是在小攤上買的2元一碗的銀耳湯,然後看著他們幸福的享用,
其實大多的時間他們根本就不需要你的榮華,每週問他們一個年輕時候的故事,然後聽著他們講完就很知足了。
四十以後才明白:職位只不過是一個杯子,而你的修養和品性才是杯中的尤物,
夜光杯中盛的未必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濁水,
粗瓷盞裏不見得就是白開水,很可能是泡的一盞極品龍井。
個中的品質全在自己的後天造化!!!
"... 衰老不是從中年開始,而是從對生活的厭倦開始的。 ..."

上一篇:你能影響幾個人?

下一篇:利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