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2 23:57:57小淇
【愛情的面貌】盧梭、維恩與普契尼的愛情思索
「愛情」是什麼?對一個未曾窺見愛情的人來說,愛情或許便如同遙遠國度的綺旎風景一般,引人想像、勾人心魂,肖似盧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的「林中漫步」(Passeggiata Nella Foresta);奇異的森林裡有著夢幻、神秘,且令人愉悅的色彩,不知名的紅衣女郎不知在尋找什麼?她似乎迷路了,需要旁人有力的指引,又似乎是在悄悄搜尋著與她秘密約在此地的情人!但盧梭卻說,她只是在散步,這使得整張圖畫滿溢了浪漫的迷情。隨風搖曳的嫩綠枝葉搖晃了觀者的想像,她是在尋找愛情嗎?喜歡繪畫人類迷失的盧梭,在遠方明麗的粉紅、天空澄藍的色澤裡,或近或遠、或慌或甜地繪出了某種層次的天真浪漫,是愛情吧!所以有人猜測這女郎是盧梭的第一任妻子,愛賣關子的盧梭自然也從不證實。
這樣的畫面令我想起了幾年前在北京紫禁城盛大演出的歌劇「杜蘭朵公主」(Turandot),那是劇作家普契尼(Giacomo.Puccini)在寫完十一齣有關愛情的劇作之後的最後第十二部作品,「愛情」這個議題於此也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對當時的西方人來說,遙遠的中國散發著神秘而美麗的氛圍,普契尼從未到過中國,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正好足夠托付他對愛情懵昧的想法。
驕蠻美麗的杜蘭朵公主以三個問題來選擇夫婿,答對了就成交,答錯了便得交出項上人頭,這毫無感情的交易在杜蘭朵美艷絕倫的外貌襯托下,反而更加使得各國王子不怕死地前來。為了得到這朵美麗的愛情花朵,王子們願意捐出性命,可惜這朵愛情花兒本身卻不懂愛情,只想以征服與殺戮來滿足她空虛的心靈,她從沒想過要歸屬於任何人!
頑強固執的愛情花朵,並非勇往直前的蠻力能夠摘取,只有智慧方能使她交心。
我不知道普契尼是否真的想講述這樣的愛情,因為他寫完第三幕關於深情的女配角自殺後,便因為喉癌去世,終曲是他的學生弗朗哥‧阿法諾 (Franco Alfano)所寫,而他的作曲師好友貝里奧 (Luciano Berio)也曾替他寫了另一版本的終曲,但大家普遍欣賞的仍是阿法諾的版本,因為那裡面出現了三個愛情的面向:王子代表了面對愛情的勇敢與智慧,還有不受誘惑、難以左右的專一鍾情;女配角柳兒則是對愛情的忘我奉獻;而杜蘭朵呢?她當然就是男人們所認為的愛情樣貌了,美麗、危險,而且不知真愛為何物,當真愛靠近時,只一味擔心著不知要贏他還是該被他打敗,這樣轉折反覆的心情其實就是愛呀,當她終於明瞭,回答了最後一個關於王子姓名謎題的答案:「我知道外邦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就是—愛!」
杜蘭朵對於愛的迷惘,正是尚未接觸愛情的女孩們相同的疑惑吧,十八世紀的馬里.維恩(J.M.Vien,1716~1809)在其壯年之際,以獨特幽默的筆調,繪下了女子渴望愛情又不識愛情的徬徨心情,命名為「賣愛神的女子」(1763)。
維恩被譽為新古典主義之父,藝壇對其細膩典雅的畫風和身穿希臘服飾的美麗女性特別青睞,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潮正是由他開始。維恩一生指導過許多優秀的學生,如法國新古典主義表徵的大衛,便是他的學生。「賣愛神的女子」正是維恩聲勢如日中天的時候所繪,穩定柔和的筆觸,加上單純的構圖,輕易地將觀者的眼光集中到三名女子身上。一提籃的小愛神如商品般被評估著,坐著的女子有些害羞,又有些不確定,站著的女子則似乎興致勃勃;小愛神們掙扎、好奇的神態十分生動,隱隱透出了人們面對愛情時,蠢蠢欲動的好奇與焦躁。
愛情的面貌是什麼呢?若它能如商品般販賣,讓人們自由取用的話,是不是能少些悲劇、多些喜劇!
【簡介】
盧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是「二十世紀樸素派」之父,繪畫風格天真爛漫,色彩、形狀明晰,有強烈設計味。
「林中漫步」為其早期代表,朦朧的筆法透出夢中情慾,暗合當時盛行的「佛洛伊德」理論。愉悅的色彩和刺槐樹梢上的嫩葉點明了新春的活力、純情、與浪漫,這使得女郎的動作引人忖度,如此純情又神秘,正是盧梭一貫的特色。
圖片:
1.「林中漫步」(Passeggiata Nella Foresta)
1886~1890年,油畫,71×60cm,蘇黎世美術館藝術陳列室。
2.畫家自畫像1980
盧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是「二十世紀樸素派」之父,繪畫風格天真爛漫,色彩、形狀明晰,有強烈設計味。
「林中漫步」為其早期代表,朦朧的筆法透出夢中情慾,暗合當時盛行的「佛洛伊德」理論。愉悅的色彩和刺槐樹梢上的嫩葉點明了新春的活力、純情、與浪漫,這使得女郎的動作引人忖度,如此純情又神秘,正是盧梭一貫的特色。
圖片:
1.「林中漫步」(Passeggiata Nella Foresta)
1886~1890年,油畫,71×60cm,蘇黎世美術館藝術陳列室。
2.畫家自畫像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