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7 06:30:30愛耍賴的理想家

孩子是家庭的產品&壞孩子是被精心培養出來的 &打罵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產品&壞孩子是被精心培養出來的 &打罵教育

我在孩子是家庭的產品
各地演講時,經常遇到一些媽媽們詢問如何管教好小朋友。她們會告訴我孩子如何調皮搗蛋不聽話。她們會很想知道有沒有一些招數手段可以立即搞定那些煩人的小傢伙。
其實,這些家長們搞錯處理對象了。
我們可以把家庭比擬為一個工廠,孩子是這工廠的主要產品。這個工廠的成員可能有多有少(爸爸、媽媽、祖父、祖母),但孩子確實是這些成員們共同製造出來的產品。
除非孩子本身一開始就有先天的生理缺憾,否則從原料到成型出廠,好壞品質的責任其實是在這些工廠成員身上。
若只是一直想修正補救不良產品本身(孩子),而忽視或不面對生產線上的根本問題,孩子只會不斷出狀況。
工廠成員彼此不和(夫妻感情不睦),保證產品不良。
工廠成員有人不負責任或跑掉了,那當然產品就有缺陷了,除非其他工廠成員能兼顧得很好。
有些工廠成員不僅不幫忙生產,還蓄意破壞,沒有這個人在家庭裡反而還好一點。
我通常在回應親子問題的時候,都會探問爸爸或媽媽的個人狀況與家庭感情的情形,結果通常發現,孩子情緒問題只是父親或母親的拷貝,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動、難管教往往跟父母婚姻不和或家庭爭吵程度成正比,孩子叛逆衝動的程度跟父母管教的嚴厲暴力程度相同。
著名教育大師L.羅恩 賀伯特曾說過:「問題不在孩子身上,大人才是問題所在
這一點不太容易面對,因為我們習慣怪罪他人,「是老師害的」,「是朋友害的」,「是社會環境害的」,「是孩子自己有問題有病,該吃藥」,這樣子自己就可以不用負責了。
在處理孩子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同時,別忘了也要處理大人本身的情緒與行為問題。
當孩子身邊有一個心中有愛、能寬恕與欣賞、情緒溫和穩定的成年人時,通常不須什麼特別的教養方法,孩子狀況自然會逐漸轉好。
當孩子身邊都沒有這樣一個成年人時,叛逆、搗蛋、暴躁、破壞、過動都是理所當然的現象了。
孩子是家庭的產品。

打罵教育
有一些父母習慣用暴力修理、掌摑、拳打腳踢的方式來「管控」小孩。

有一些父母經常羞辱、貶低、謾罵、或威脅恐嚇自己的孩子。
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等於活在俘虜集中營或者思想改造營中。將來往往個性叛逆、或有暴力傾向、或易有情緒與心理偏差。
我們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經常給予孩子的是暴力傷害,那麼得到孩子的叛逆頂撞也是應該的。如果我們經常罵孩子沒用和笨,那麼孩子變笨與沒用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我們以威脅恐嚇孩子為樂,那麼孩子將來就會如我們所願地成為無能、無自信與情緒不穩的人。
兒童教育專家 L. 羅恩 賀伯特說過:「每一項懲罰都是在招認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好。
當一個人沒有能力良好掌控孩子的行為時,才會訴諸蠻力、處罰與威脅。也就是說,一個愛打罵小孩的父母,等於是無能的父母,他的唯一法寶就是靠打罵。
而當被打罵的孩子越長越大,越來越叛逆,父母只得用越來越多的力氣來試圖管控。直到父母最後沒力時,就換孩子來報復了。
孩子是我們最親密與最重要的家人,但也可能是我們傷害最深最殘酷的對象。

壞孩子是被精心培養出來的

大家常聽到說好孩子是被培養出來的,但大家可能沒注意到的是,壞小孩一樣是被「栽培」出來的。
壞小孩絕非一天造成的,絕不是今天才突然變壞或調皮搗蛋的,一定是經過好幾年的特殊培訓,才逐漸塑造出孩子現在的個性。
首先影響孩子個性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的情緒。父母如果是常憤怒、暴力與挑剔的,孩子自然會變成很難管控而且叛逆愛惹麻煩,因為孩子的情緒也是憤怒、暴力與挑剔的。
孩子若活在恐懼或被壓迫的感覺中,那注意力一定不集中,躁動而且易犯錯。
父母通常不認為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會有多嚴重。但這是父母主觀的想法,若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就完全不同了。罵人的人總覺得沒什麼,但挨罵的人可就難受了。
開朗、樂觀、快樂和溫和的父母,「很難」養出壞小孩。
當父母在責打孩子時,怨嘆孩子怎麼這麼多問題時,有時候該想一想真正的元兇是誰。
父母必須不斷地學習與提升自我,改善情緒與婚姻關係,這是父母對於孩子的責任。這樣才不會讓許多孩子認為他是活在地獄或集中營中。一個活在地獄或集中營的人,若是他還有生命力的話,當然該做的事就是反抗或逃跑了,這正是許多孩子在家裡的表現。
 
推薦讀物: 兒童
 推薦兩位醫師
鄭醫師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
薛醫師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