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老街的小村物語
今天是小年夜,台北公館到府收書後,讓我們的收書工具和台大校門口合影。
中午,忙完後,慰勞自己,從牡丹老街散步到牡丹十三層,讓自己精神飽滿,準備下午另一場的台北市士林區天母到府收購舊書行程。
三位可愛大姊也是
明天就除夕了。
許多讓書的愛書人,紛紛返回中南部和東部。
有幾位說起家鄉,形容得好像是夏瑞紅小姐,2016年5月所出版的{小村物語}裏頭的台南下營區。
他們的老宅院都像是夏小姐婆家三合院的{中營邱宅}純檜木建築的老屋那般古樸,老屋裡有許多飛的蝙蝠,蟑螂,爬的大蜘蛛,壁虎,衣魚和整夜都在暗處吊嗓子的壁虎;老街靜謐,天空星星繁多,稻田綿延,拜拜熱鬧,.....人情敦厚。
11點收完書後,書友y載我到了新北市雙溪區 牡丹里,問我為何選牡丹當作小年夜這一天獎賞自己到府收購二手書又一年?
說不上來,或許是牡丹里的氛圍和移居都市的愛書人所說起的農村和夏小姐2013年至2015年寫成的這本書非常神似吧?
這兩者的敘述讓我好嚮往,收書人不能亂跑,怕隨時有書收,就近抽空總可以。
牡丹里有幾座拔地而起的高山,牡丹山 就是代表,這點與下營區的平坦與一望無際不同。
因著山勢所築起的石階路,許多都被藤蔓,黃金葛,苔蘚等等掩蓋,有點像是清朝詩人程先貞先生所寫的{行徑蒼茫繞綠蘿,等閒人迹不曾過。}吧?
中午1點10分抵達。
夏瑞紅小姐在這本{小村物語}描述怎樣知道時間:
.....
摩托車長驅直入,引起一隻狗狂吠,另兩隻接著隨興助陣。送報生來了,那是早上六點30分。
下田歸來的卡車駛進曬穀場邊的車庫,手剎車鏗起一聲拉起,那是上午10點。
鍋鏟瓢盆爐火各就各位,開始日常例行合唱,那是上午11點。
人人丟下世界去睡覺,四周一片靜悄悄,懶洋洋,那是中午12點30分。
叔父推出小茶車和幾把椅子,曬穀場中央響起水沸的汽笛,固定出席{座談會}的兄弟和鄉親陸續現身,那是下午3點30分。
.....。
長達400公尺左右的牡丹老街果然很靜謐,只有狗兒和貓兒慵懶地睡在屋瓦上或是亭子腳下和一家雜貨果菜店營業中。
四位親切和藹的大姊在騎樓的藤椅上開講。
書友忍不住問他們為何不午休?現在才1點多啊?
她們說:日時睏,下暗時會睏不去,要起床來掠爪鼠ㄏ一ㄡ?哈哈哈~當作我們還少年啊?
這點倒是與夏瑞紅小姐的描述不太一樣。
另外有兩位男性,他們微笑地說:你們不用上班可以來閒逛,很不錯喔。
連下了幾天雨,此刻稍停了,烏雲有時遮住陽光,一會兒大地暗沉,一會兒有一角藍天。
兩位先生時而雙腳盤坐在長條木椅上,時而伸長雙腿,那位清朝詩人程先貞說:{塵世誰分濁與清,浮雲怳忽變陰晴.....且來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人水火爭。},看來也不適合,不知道是談甚麼?他們滿臉的喜悅。
慶雲宮裡一位謙稱是掃地的先生拿了很多張相片給書友看,說,這都是每年大拜拜時,攝影家所拍照的,歡迎雞年來逗鬧熱。
還有行程,趕緊往牡丹十三層,告別了廟裡這位先生和老街那幾位大姊和先生。
此去全都是梯田,果園,兩側有高聳的碧綠山嶺,而牡丹溪清澈得看得見溪哥魚。
除了煤礦,金礦,牡丹還生產甚麼呢?
民國71年,田原先生所出版的{搬家}長篇小說,曾經說過牡丹坑,他是這麼形容的:
推著街頭車子賣湯圓的老周,準備到中部開山種水果。說起家鄉說:
.....當初我家在牡丹坑,便是種山。那地方颱風太多,始終種不成水果,連香蕉都不敢種,一大片山只有種木薯和番薯。生活苦,家家都不富裕,有些人去礦坑,開礦的老闆們對坑裡的支架捨不得用好木材,常常出事。我想來想去,那種地方住下去路子越走越窄,就帶著全家到台北。
主角王議員則說:....你老家牡丹坑一帶山太多,再加上颱風侵襲,農作物會受影響。......
可是眼前看到的有柚子,香蕉,橘子,稻米,青菜,荷花,蓮霧,芒果.....芭樂等等,分明{小村物語}裡的植栽幾乎都有了。
改天再來請教當地的大哥大姊了。
已經下午2點10分了該進行下一個行程,就沒去參加農村裡慣有的下午3點30分,廟前,中庭或是騎樓下的{座談會}。
新年快樂,祝福大家平安健康有充實美好的新的一年~~~
小村物語:夏瑞紅著 邱勝旺攝影,大塊文化,2016年5月初版一刷
搬家,田原 采風出版社 民國71年
海右陳人,清朝程先貞,中華書局 198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