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1 10:09:57立立二手書店

宜蘭縣宜蘭市到府收購回收買賣舊書二手書老書長輩書中古書日記: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泰平社區風景點旅遊點

IMG_2102.JPG

88歲的愛書人說他是雙溪區大平出身,告訴我當地清末和日據初年,有關於庄長曹田先生的故事。她童年就住在媽祖廟附近。大平,也稱為泰平,大坪。那裡有黃千總古墓和虎豹潭等等的風景點。每年農曆2月28日都會讓兒子們載去迎媽祖。這三年,孩子在大陸發展,剛好那時間沒空回來,所致,才沒回去參鬥鬧熱。

IMG_2066.JPG

 

從宜蘭頭城收完書,返回台北,行經貢寮區的舊社和新社,特地轉往泰平里,為愛書人照幾張泰平里的相片,並尋訪黃千總古墓,和被稱為媽祖廟的壽山宮。

IMG_2172.JPG

黃千總古墓,歷史學家唐羽先生曾經特地尋找,被他探尋到了,然而文章裡的敘述,對我這外地人來說,很是不容易理解,還是親自來一趟,請教當地人來得好。

媽祖廟,向來是學習當地文史最好的所在。

IMG_1869.JPG

濱海公路轉進貢寮區,新社大橋旁的河水碧綠,您看,一艘小舢舨停靠在芒花草邊。

張愛玲祖父(1847~1903)張佩綸,字幼樵,原籍河北豐潤。在日記裡紀載夢中得詩說:

一葉扁舟一粟身

風帆到處易迷津

能從急流灘頭轉

便是清涼畛裡人(張子靜,季季。我的姐姐張愛玲。印刻)

IMG_1873.JPG

野薑花;一路從貢寮區舊社的河畔開到雙溪區泰平的灣潭沙洲,路上人與車都少,蝴蝶和蜜蜂得以自在地穿越馬路,有些地方立著{山羌出沒}的告示牌,與塵世隔離般的靜謐農村。

IMG_2124.JPG

南部有19號未命名的颱風,此地才會時晴時雨吧?公路幾乎是沿著溪流在山谷蜿蜒。

IMG_2133.JPG

烏山的石龜,和武娘廟附近,各有一座高約200,四方邊各約100公分的水泥電話亭,很可愛,這很少見了。

IMG_2136.JPG

泰平里的社區營造很成功,文史工作者也用心在許多古蹟立下解說牌。

整齊清潔,路標明確,就在壽山宮下方有假日市集。

IMG_2063.JPG

泰平社區發展協會在市集的廣告欄裡說:今年新北市政府推薦五條步道,其中兩條就在我們泰平里。

IMG_2099.JPG

雙泰道路上灣潭往雙溪,新北市新巴士f815公車上來一位肩挑香菇的大哥。司機先生和三位乘客很親切地招呼他。

是香菇出產月份吧?

仔細看,泰平里,許多古厝門前有牌子寫著:{節木新鮮香菇有售。}。

IMG_2060.JPG

溪裡的紅貓,石斑和溪哥魚肥美,禁漁的關係吧?

IMG_2121.JPG

許多村落的小石橋,拱起或是平直都很樸質而典雅,沒有繁複雕飾。和平橋就是。

白鷺鷥和台灣藍鵲山林裡佇立或是飛翔。

PYO6xt4XcEmIGw9WbLR_eA

各個山頭的梯田遺跡還在,許多小湖泊像是山林的眼,碧綠地望著天空。

OysJYOPJWoMEuQ5bGs6C3Q

睡蓮有紫有紅,與白色的韭菜花點綴在水田裡。

IMG_2132.JPG

三合院的石頭屋古厝就在一片片竹林或是鈴鐺花等等花樹的後頭。

IMG_2141.JPG

沿途,每個村莊口,幾乎都會有小小土地公祠和有應公祠;後者慣是有兩個金斗甕,高約50公分,分別立在高約100公分的小屋內的左右兩側。

林衡道等許多學者說,有應公祠,有許多是1895年之後的抗日戰死後沒有家人收屍的烈士。愛書人說的泰平故事與有應公門有關嗎?

IMG_2152.JPG

民國65年,唐羽先生的黃總大平紀行敘述說:

大平,命名由來是,清朝道光年間,黃千總率人招佃開闢,青山翠谷;即是現今的泰平,包括灣潭,坪溪,三分二,烏山,糞箕湖,大湖尾,保成坑,料角坑,芊蓁坑,溪尾寮,破仔寮,後寮仔,竹子山等庄都是,泛稱大平。

位置是在北勢溪上游,南溯烏山鶯子嶺,北鄰雙溪柑腳和三貂大山對峙。

溪尾寮有壽山宮古廟,在高崗上,咸豐十年建立。

"葛瑪蘭廳輿圖冊"附載在頭圍後山黃總大坪一則。裏頭說:{......黃總大坪路由頭圍北關內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嶺,轉北五里胃內石硿嶺,越嶺東北支分小路一條,七里至烏山溪尾寮,則為黃總大坪矣。期間,土地平曠,田園溝渠流灌,阡陌交通。惟僻處偏隅,經由之路雜沓,蠶叢險偪,難容與馬。}

黃千總故宅,今已蕩為水田。地之右方有曹氏故居和賴氏農戶,都是佃農後裔。左後方有黃姓舊居,但是先祖一是南靖,一是漳浦與黃千總的祖籍不同;黃千總墓:{蕉陽皇清敕授武略騎尉曹營首府官諱廷泰十七世太平開基祖藝闢輔堂黃公墓}{咸豐二年陽月}{男定豐,定蘭,定桂,定穹,孫曾元立}。

噶瑪蘭廳頭圍守備黃廷泰,福建閩縣人,籍本廣東。行伍出身,任艋舺營把總,嘉慶十五年,噶瑪蘭入版圖,頭圍設千總署,衛烏石港。道光四年,招佃入墾大坪。

大坪之人,多是彰洲籍後裔,黃,方,曹,簡是大姓。

最盛時,380戶,1900多人(唐羽,本名蔡明通,1933年生於金瓜石,原籍宜蘭縣。黃總大坪紀行。捲籟軒師友集。萬卷樓)

 

IMG_2162.JPG

唐羽先生所說那些的地名,恰好與一天四班對開的,三叉港慈安宮,雙溪火車站到灣潭的新北市雙溪區F815免費公車的路徑相符合。

1900人,那是多大的村莊?

p138521303924.jpg

林衡道先生說:新北市雙溪區以供俸天上聖母的三港村慈安宮以及泰平村壽山宮為最早,都是建立在清咸豐十年。(林衡道文,邱秀堂圖。台北縣雙溪鄉。台灣勝蹟採訪冊。)。

IMG_2177.JPG

有一塊雙溪雙鐵的打卡告示上說:壽山宮主神天上聖母,是雙溪方家祖先從唐山過台灣開墾時所請來保佑族人的家神。.....建造之時,善信大眾出錢出力,從河中採集大石,請來工匠一鑿一斧塑造.....。

IMG_2065.JPG

廟裡的對聯匾額似乎看不到書寫和題聯人的姓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匆促之間而漏看了,也沒看到起造發起人,就更別說黃千總的事蹟。大殿正上方的匾額寫著{九宇霑仁。文山堡眾弟子敬獻。天運甲辰年穀旦。}。

IMG_2109.JPG

文山堡和誰是起造人?這兩點引起了我的好奇,請教了四位民國19年次到21年次的老大哥和一位中年小姐。他們都好熱情。但這部分與愛書人所說的曹田庄長有關。改天再來整理和報告。

IMG_2145.JPG

一位虎豹潭80歲大哥,正挑著一擔新鮮香菇,

IMG_2108.JPG

他說:

我今年80歲。在虎豹潭種田,種青菜,種香菇。

我手上這叫金火菇(音譯,當時沒聽清楚,但又不敢問,怕打斷大哥思路)。

山羌,松鼠會來吃。

要照顧一年才會發。

香菇是用kose木頭來培植。

9,10月栽植,隔年9月冒出芽。

須防範山羌,這是山羌最愛吃的。

還沒冒出芽的這一年間,松鼠會來咬。

香菇很不好照顧。怕白蟻。

昨天晚上採,待會要搭7點40分阿國仔開的815公車到雙溪,再轉9點28分莒光號到瑞芳換搭788公車到基隆擺攤賣,到了基隆,漂亮的有半個手掌大的一斤200元。

媽祖廟旁邊曾經蓋過水泥橋,我們大坪人,光復了後沒幾年,男人出公工,沿著古路,走到頭城的大溪,再到外澳擔海沙來蓋橋。叫做壽山橋。

沒幾年又沖毀了。壽山宮迎媽祖,以前是從東邊的柑腳城爬山請媽祖。現在都是開車。永過,每年挑大租粟(大租穀)給雙溪農會,一走就要3個小時。

我的田,種三甲收成不到五千斤。農會,一甲,政府規定,好的收300,差點的田收200斤左右的tshek-ah 粟仔租(穀仔租)。

挑擔走到雙溪農會要三個多小時,回來就扛肥料。大平很多人去作金坑和炭坑。大平本身沒有煤炭。古墓我就不知道詳細的位置,只知道是靠近虎豹潭往雙溪方向。

大坪的電力很晚才來,大約3,40年前。道路也是同樣年代才拓寬。

每年2月18日是迎媽祖日,明年是星期三,人會少一些,要不,廟埕都是人。

IMG_2143.JPG

本學者向山寬夫說:

日本殖民政府1904年11月10日修正了{台灣地租規則}把水田和旱田分為十等級,水田是百分之六到八,旱田五到七,實際金額方面,水田一地是17元80錢,十等地是1元50錢,旱田地是一等地是13元,十等地是60錢。(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史。楊鴻儒等譯,台日交流促進會)

IMG_2119.JPG

芊蓁坑一位五十歲小姐說:

柑仔店的金柑糖很想吃,吃不到,整個泰平大家都沒有零星錢。

為什麼要擔穀到頂雙溪?

沒有錢繳大租粟(穀子租),於是都擔穀米到雙溪農會繳,這是以穀代錢。

分好幾趟扛,一趟來回都要六個小時。那年代,繳完租回來時也是挑日用品,肥料無所不至。

做田人,不可能讓肩上,手上空著到城市走來回。

雙泰產業道路也開通沒多久,大約30年吧?

泰平年輕人都外出。外出就不再回來。

電力還沒來之前,每年迎媽祖,我們小孩子都要帶著火把,因為散戲時,夜已深了,電力到了民國70多年才有。

現此時,f815公車變成泰平老人專車,都是老人在座。

第一班6點20分雙溪火車站開,更是。但是,第二班9點40分,很多是登山客。

中秋節前後,颱風來了幾次。青菜都被拔起,我們這裡雖然是山谷,颱風來時還是很容易受損。

我們是看著星星長大的現代中年人。

IMG_2105.JPG

一位料角坑的87歲大哥說:

IMG_2156.JPG

電很晚才架設到大平來,晚上出門都要靠火把或是磺火燈。

磺火燈,不知道九份還有沒有做{散花仔的}(私掘金礦者)?

若是有,就曉得現此時哪裡猶原可以買到磺火燈;下金坑,需要磺火燈,若是空氣不好,氧氣稀薄,就會熄滅,挖金者就會預先知道危險。

下過煤炭坑,很短暫,肺部沒有受到砂肺等等的損傷。

大坪有許多人到九份,金瓜石,雙溪,侯硐等地下金坑或是煤坑。

兒子們很孝順,曾經邀我到都市住。

像雞一樣關在籠子,左右鄰居都不認識,不習慣,就回來大坪。

一生都在山裡種田。

我只要一搭上公車,大家都認得我。

F815司機叫阿國仔,都會注意我起落,是很好的少年人。

從我細漢起,我家四面山,滿山無一棵樹,不是開闢成梯田,就是種番薯。

種番薯是為了養豬。

山上有茶園,在我小時候就荒棄了。我老公(lauo gong,祖父)那一沿,很盛行種茶。

IMG_2153.JPG

 

灣潭82歲的大哥說:

IMG_2110.JPG

辭職嶺,的確是民國60年有老師因為走了一個多小時,還沒走到大坪,而掉頭辭職,那是真的。彼當時,大坪到雙溪的小路就是現在的雙泰道路,只是很窄,只容得一頭牛走過。

我們到雙溪農會繳租要走8個小時來回。這裡到頭圍(頭城)的大溪和外澳比到雙溪農會近。

每年2月18日迎媽祖。尤其是假日擠滿了人。

媽祖廟早就有了,可能清朝時代就有草寮厝。

清朝時代,媽祖,聽老一輩的講,先是在民家。從貢寮舊社分香火來。媽祖待不住,常回去舊社媽祖廟。迎媽祖,扛轎過溪後,突然輕了。就知道媽祖又跑了,回去舊社了。

媽祖廟下的石橋,是我們出公工走到頭圍(頭城)的外澳取海沙,我們都當公工,每個人負責挑一擔100多斤的海沙回來,但是,還是被大水沖毀了,後來又蓋一座,最後,政府才蓋了新橋。

本來都是30厚,100公分木板的木橋,河中架一個橋墩,大水來沖走,就再去找回來。那種橋都沒有護欄,平平的一塊,習慣就好。

2月18日到柑腳迎關渡二媽。18,19兩天,駐駕兩天,別地方再來大坪迎請。從溪底寮走小山路到柑腳,一趟走3個小時。

除了到雙溪挖煤,我從來沒有外出工作就一直作田。

假若是施肥料,我的田一甲可以收得3000斤以上。在大平算是很好的田。日本時代和國民政府時代一樣,是根據田的肥瘦來訂繳租額。我的田一甲大約要繳快400斤左右。

我們家石頭屋,從我出生就有。日本時代是蓋茅草。光復後,換蓋木板,再改成黑紙的油毛氈。大約30坪。日據時代擠進了62人。到我這一代是第六代。

香菇比生孩子慢,要足足一年。焙乾的話要一天一夜,以柴或是木炭烘烤,要有人看著才會控制好火的熱度。我們家賣,中上的新鮮香菇130,焙乾的一斤1200。

黃千總的古墓還在大坪的紅壇邊,不好找了。

媽祖廟底下有假日市集,那裏的青菜,水果,都是沒有農藥的。也有煮吃的,一盤100元或是一桌多少錢,豐儉都有。

泰平里和社區協會辦得很成功,許多泰平里的年輕一輩,更願意回來,這是我們在庄的老歲仔最歡喜的,孩童們笑聲中的眼睛比天上的星星更加晶。

IMG_2180.JPG

時間有限,還要到台北市仁愛路四段到府收書,就沒去尋訪黃千總墓,改天吧。

IMG_2168.JPG

 

非常謝謝遷居至頭城的泰平愛書人以及這幾位泰平初認識朋友的熱情指點。

IMG_2093.JPG

分別向兩位大哥買了各半斤的新鮮香菇,那好吃,就不多說了,沒有形容詞可以描述。

建議大家去走走時,順便買,正得時大出中。

IMG_2171.JPG

看到豐年祭般,圍成十數人寬一區圈的野薑花了嗎?愛書人說,這叫英國花。

IMG_2061.JPG

把相片寄給了愛書人了。

IMG_2128.JPG

花松村先生說:

雙溪村所產的文山茶,包種茶在光復前曾經有一段光輝歷史,民國70年也曾在太平村計劃設計茶葉專區。

泰平村高冷地蔬菜,有甘藍,甜椒,胡瓜,青梗菜等等極為成功。泰平村距離雙溪火車站12公里,海拔約500公尺山村,四季涼爽,盛產蘭花和香菇。

虎霸潭位於泰平國小旁,潭邊兩座山丘,形似猛虎霸守,因以名之。潭深丈餘,清澈如鏡,四周景色宜人。(台灣鄉土全誌第二冊。中一出版社。)

(立立二手書店,2016年10月5日。艾利颱風尚未命名而被稱為19號颱風時。ㄗ次感謝愛書人以及泰平這四位朋友。)

IMG_34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