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是國畫畫冊,以山水,人物為主,以及少數的藝術界動態介紹書籍。
出版年代集中在民國38年到60年之間,大約60種。
這讓我好訝異,確定要割愛嗎?
接待我的是愛書人的二公子,眼神因著以爸爸為榮而光亮。
挑了六本書,翻開,指給我看其中幾頁,說,內容是介紹爸爸的,希望您看一下,才能知道書是跟誰收的。
他說,爸爸名字叫某某,是中研院的編審,也是台灣某某藝術畫會的創會會長。
民國13年出生於北京,後來住天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抗戰勝利後,這些學生的學校就頂著一個”偽”字。
老師是黃賓虹等畫家。
16歲起就分別參加了”湖社畫會”和”雪廬畫會”。
“湖社”是二十世紀20年代末期在北京所成立的。前身是同年代初期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是金城,副會長是周肇祥。
"雪廬畫會"是晏少翔,鍾質夫,季觀之等畫家在北京成立,招收學員,傳授中國國畫技藝。
畢業後,共產黨與國民黨戰亂,日子更不好過是”真”的,當藝術家的收入活不下去。
空軍薪水是實物配給,這就不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
一想到過日子,努力考取了北平空軍行政人員,這不是心向國民黨,而是為了吃飯。
畢業的同年就和爺爺奶奶一起都搭軍機到台灣來。
而爸爸的元配,我們稱為大娘,回天津鄉下做月子。
生了一個大姐。
爸爸連見都沒見過。
以為中央很快就會收復北平的。
幸好,爺爺奶奶有跟著到台灣來,否則,有這麼個反革命的國民黨軍兒子,早就被鎮壓了。
而爸爸其他同事就沒這麼幸運,在三反,五反,反右時,那些叔伯早都被鬥了,不用等到文化大革命。
來到台灣,先是在屏東服務。
念念不忘繪畫。
後來轉考進中央研究院跟隨人類考古學家李濟先生(1896-1979)。
那時,爸爸以工筆畫的細膩手法,為文物繪像,力求當時相機所不能達到境界。
蔣經國開放探親。
爸爸沒有說,但是,我們都知道,爸爸是顧慮台灣的媽媽的感覺,並沒回去探望大娘。
媽媽與爸爸相差20來歲,她60多歲就因為肺腺癌而過世。
2000年我到了北京為了工作而長期定居。
媽媽生病,就離職,回來台灣與哥哥共同照顧媽媽。
去年爸爸90歲,身體不適,就又辭去深圳的職務。這麼做,都沒與爸爸商量。
太太還在中研院工作。
爸爸生病初期,希望要將一生藏書在台灣成立圖書館。
設立沒問題,可是維持很困難,婉轉解釋,就沒同意爸爸的想法。
爸爸也沒生氣,認為生活還是要緊,同意而暫緩了。
10多年前爸爸有給我北京的胡同的老地址,並沒有說要我去探視。
老胡同只有擴建馬路沒有拆。
找到了那老房子,大娘早過世了,有看到大姊,不知道該怎麼說?就折返。
當晚寫了一封信請快遞送去。
之前大姊與爸爸有書信聯絡,知道有我們這兩個弟弟,不是詐騙集團。
約了見面。
外貌比年紀老很多,她不大願意談進入童年後所面臨的各種鬥爭運動。
來台灣依親三次。
最後一次是去年年底送爸爸的終。
探親的申請入台,本來是台彎7天,大陸2周的行政作業時間。
因為是病危通知分別縮短為是3和7天。
爸爸從來不開口要求我們兄弟倆,除了設立圖書館那一回,但是,平常,做兒子的猜得出而自動為他去進行。
成立圖書館,財力做不到,但是知道爸爸最愛的是台灣的中央研究院,無償捐贈,爸爸一定會很開心
於是由傅斯年圖書館派人到我們這裡收了1075種,共幾千本書。
爸爸的遺願我們設想得出,他希望這些書能繼續活著。
我們花了2個月做書單,一本一本將書名,出版年月,出版社,作者打字成冊,提請中研院評估。
而中研院也花了將近3個月評估挑選。
那天中研院按照他們自己擬好的書單來挑書,好肅穆。
剩下的就請您來收,希望您能讓它們繼續流通。
您說,這些是很難得的書,怕我沒考慮清楚,我知道,您看,這是某某圖書館等3家圖書館的電子或書面回信。
中央研究院挑選後,有寫信給這幾家,他們表示架上已有,才會請您來收。
爸爸的一生都在買書,做畫,直到去年病倒在床上為止。
每一本書都讓出了,感覺,沒有對不起爸爸,雖然沒有設立圖書館。
……。
告辭愛書人的二公子,並向牆上的遺照鞠了躬。
6個月前的往事了,那收書過程,屢屢浮現,就記憶所及,剛剛筆記下來。
分批看二公子推薦的那6本書,今天讀完。
知道愛書人65歲退休後還是回到中央研究院繼續工作和提攜後進。真正退休後,還是為了台灣的某某藝術學會當志工而奔走。
好認真的長者。
中央研究院李濟先生悼念胡適先生的過世,寫了一個三句新詩當輓詞:
“明天就死又何妨?
努力做你的工,
就像你永遠不會死一樣。”
((李濟先生學行記略(未定稿),1995年印李光謨撰,非賣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靜園17樓2號。))
。。。。。。。。
以下摘錄出自”湖社”一書。策畫:遼寧湖社書畫研究會。主編:孫世昌:
(一)湖社:
“湖社”是1920年代末期在北京所成立的。前身是同年代初期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是金城(字鞏伯,拱北,號北樓,藕湖),副會長是周肇祥。
1922年5月在日本東京府廳商工獎勵館與日本畫家辦第二次聯展。金城,陳師曾,吳鏡汀攜帶北京上海400餘幅參加。
陳師曾帶去的齊白石作品受到好評,從此齊白石在中國的聲名大振。
1926年9月6日,金城去世。1926年12月在北京,金開藩(潛庵)及金城的弟子們在北京錢糧胡同另行成立畫會。
金城別號”藕湖漁隱”,取湖字名為”湖社畫會”。
1930年代末期,"北京古物陳列所"成立"國畫研究所"北平藝專和輔仁大學美術系等一批畢業生進入"國畫研究所"成為研究員,在導師黃賓虹,張大千,于非闇等名家的指導下,直接摹臨古代繪畫名蹟。
(二)“雪廬畫會”:
雪廬畫會的”湖社畫會”山水畫家李上達(號五湖)就曾經教張學良的子女,張閭珣,張閭玕,張閭瑛。
去年春三月的九份豎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