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8月27日馬偕博士與九份基隆山
1890年8月27日馬偕博士與基隆山
今天是八月二十七日。
日頭升起的海面有化不開的烏雲,我還是去看日出。堅信,那窗外藍藍天空中的明月是個信號,代表著日出前會有五彩的霞光。
於是,如同往常,懷著一份沒看到日出就看海的心情,騎著摩托車來到基隆山下的水湳洞。
即便是沒有日頭從海面躍起,我也不會懊惱與失落。
小舟傳來歌聲,而那海鷗在我眼前孤單地駐足在礁石上看著日出點的海。當鼻頭角的街燈一瞬間全都滅了,只剩下漁火銀光燦燦時,開始了,真有霞光了。
霞光起初是酡紅旋即轉成粉紅,於是,基隆山上的明月,被烘托得有一份說不出的柔和,是啊,如此的霞光,人怎麼會有積鬱?
馬偕博士曾經在淡水與雞籠這兩個地方,往往幾個星期看不到陽光,整年他都得要抵抗憂鬱的心情,只能盡量愉快地對自己說:
安靜吧,憂悶的心,不要再怨嘆;
烏雲上面,仍然有陽光照射著。
果然,沒有日出,但是天際線的烏雲開始鑲上了酡紅而後粉紅的邊。
我沒看到日出,但是太陽已經在烏雲後面升起了。
那隻海鷗移轉陣地,我也好奇地跟隨著牠,走在這高高低低的大石頭上,有些滑,一不小心就會滑倒。
記得,馬偕博士,1890年的今天,帶著學生,助手的陳火,順仔,以及柯玖等人,從淡水開始出發,先搭汽艇到艋舺,再搭火車到汐止,然後走路到雞籠。接著,翻越深澳山到了當時稱為火庚子寮山的基隆山下,然後經過南雅,鼻頭往宜蘭方向走。
不知道,他是否也曾為這東北角的黎明霞光所吸引呢?
他說:庚子寮,(按,庚字應該加個火字旁;基隆山)有二千八百呎高,山的底部一直延伸到海,最近有許多大岩石落在那裡,所以崎嶇不平。在這段路旅行很危險,因為一方面有土石會鬆落下來,同時腳底所踩的石頭又很濕滑。有一次,我跳過一個裂坑而動到了一塊大土石,它就掉落下來在我腳跟旁。
不知道,哪一塊岩石是馬偕博士一行人所踩過?
五點五十分了。我要到基隆工作了。赫然看見基隆嶼東北方的雲已經往上抬了。是棉花嶼嗎?雲下方,天際線上方的空白地帶,竟然出現了一座優雅的島嶼。
我剛剛打電話請教九份黃金茶舖的沈先生。他說是,而且看過了幾回。真是高興,這可是我首次看見呢。
馬偕博士稱它為鳥嶼(原書註:Craig,譯註:現稱棉花嶼)。他們也曾經在這裡搭營過夜。看到了數百萬隻的海鷗與燕鷗在這裡棲息。只是,那一晚,他們並不快樂,因位有二十幾個人到這裡大量撿蛋,屠殺鳥兒,釣大海龜。
大海龜,我曾經在馬偕待過的和平島見過,不過那是四十年前了。當時好難過,因為牠們將蛋下在不再是砂灘,而是台灣造船廠所堆積的廢土上,牠們挖不動那堅硬的土,而不幸死在一堆蛋的上面。
不知道,剛剛那隻也在看日出的海鷗,是不是一百一十年前倖存的後代?
過了中秋之後,東北季風就要來了。雲,霧和雨,總是會將九份迷濛得好夢幻好美麗。可是呢,我得多看些日出,儲備些光與熱,讓自己愉快地看著雲海和雨幕在山與海間的漫移。
各位朋友,到九份的民宿住一晚吧,看看日出,或者,看看海。
。。。。。。。。。。。。。。。。
關於1890年8月27日馬偕博士與基隆山的敘述請參閱:
(一),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林晚生漢譯,鄭仰恩校注。前衛出版。2008年七版,FROM FAR FORMOSA BY GEORGE LESLIE MACKKAY。
(二)黑鬚番,marian keith原著,蔡岱安譯著,陳俊宏編註,前衛出版。2003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