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6-01 11:25:21向日葵

浮雕雜記

浮雕師傅

參加新店慈濟醫院做浮雕的志工師傅,共計有:張鈞翔師兄(負責人)、蘇信和老師(主導者)、蔡宗正老師(來自埔里)、廖世深師兄(慈誠隊培訓中)、黃明清師兄(慈誠隊培訓中)、馬紀孝師兄(北八文山區慈誠隊)、黃清雲老師、黃秀傑老師、高陞發老師及呂聰允老師等共十名。

他們都是藝專畢業的校友或朋友,彼此介紹來協助志工,但是,堅持到最後者僅有三位,就是:蘇信和老師、廖世深師兄與黃明清師兄。他們三人排除萬難,同心協力,志同道合,時常雕刻到深夜十一點。

文山樵的自信和毅力

蘇信和老師(自稱:文山樵)為了首創台灣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型浮雕,發願帶病承接此工程。在時程緊迫的浮雕過程中,曾多次病倒被送萬芳醫院打點滴,這種追求藝術作品真、善、美,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感動。

巨型浮雕

所謂巨型浮雕,長36呎、高5呎,用掉的油土重量約有500公斤。由石膏製作的母模型,所需要的石膏重量估計也是500公斤。此母模型灌注強力塑膠後就成型了,強力塑膠的浮雕可分成12呎長,切割成三塊後,運送到花蓮靜思堂,加以組裝,就可以圓滿完工。

貼心的值班室師姐

浮雕的蘇信和老師,因左膝蓋曾被割草機鋸斷,兩年來開刀五次,至今尚未痊癒,無法久站,走路仍須依靠柺杖。春天的太陽雖溫暖,但浮雕工作在走廊上進行,陣陣的北風,吹久了還是很刺骨。陳寶貝師姐在下午的時間,會端來一臉盆插電式的熱水,給信和老師泡腳,好讓腳的血液更流暢,能付出更多的毅力和精神,來完成浮雕藝術的創作。
委員師姐貼心的關懷,讓信和老師感動不已。

古箏浮雕新秀

民國九十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在浮雕版前面,站著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孩-蘇芝儀同學,她是蘇信和老師的長女,景文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看她拿起浮雕工具熟巧又專心的神態,真不愧是大師的女兒,天生就有藝術的遺傳。
據蘇老師表示:「芝儀的古箏也彈的不錯呢!」

浮雕成績60分

民國九十年三月三十一日,請問蘇老師:「到今天為止,浮雕工程的進度應該有百分之九十九了吧!」他答:「60分而已。」明天還要修正上人臉部表情的浮雕,從嚴肅到柔和才可。可見,上人臉型的樣態,對整體浮雕作品有多重要。

蘇老師又說:「整塊浮雕版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代表過去三十五年來,慈濟人走過的歷史鏡頭,必須靠合心、和氣、互助、協力才能圓融且完美達成,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慈濟精神的累積。然而,每一雕刻的深、淺、遠、近,立體畫面的呈現,卻只能靠一位師傅用刀細心才能完成。就像手術房的外科醫師一樣,只能有一位主要的執刀者。」

菩提葉

浮雕需打底,這樣的工作,志工與孩童們也可以參與,因為,浮雕的鋪底只須到某一程度即可。其實,就連菩提葉的製作,也是交由志工與孩童們去作,目的不只是讓大家可以玩一玩油土,更為藝術創作扎根。
巨型浮雕上真正的菩提樹葉,還是由蘇老師一葉一葉雕刻完成。看到作品中菩提葉像被風吹歪了、有的飄向上、有的又落下,栩栩如生,蘇老師高超的浮雕技術,讓人看了更是讚嘆不已。

捏油土

浮雕的第一步,靠的完全是手指的力量去捏油土,再壓積成浮雕。長時間下來,姆指與食指的頂端都會長出厚繭,有時還會起水泡;可見藝術作品的完成,成為大師所花費的耐性與用心。
從事浮雕工作的師傅多半都站著,他們很少坐下來,也不常開口說話,頂多一邊聽音樂、一邊捏油土,這也許就是浮雕創作者所呈現的眾生百態。

二十一世紀的慈濟浮雕

巨型浮雕真可視為本世紀傑出的創作,它所展現的內含有:教聯會老師對學生們的叮嚀、靜思語的內容、中國大陸的慈濟中學、佛教慈濟花蓮綜合醫院、汐止水災慈誠隊乘救生伐賑災-發送便當與揹老人遠離水患、居家關懷-師姐以手推車安撫老奶奶、為菩提樹澆水、靜思精舍、上人與常住師父們犁田牽水牛、慈青替孩童沐浴、師姐替老人浴佛、病房照顧、大愛屋、鋪石綿瓦與連鎖磚、大愛電視台、環保資源回收、靜思堂、國際賑災等浮雕畫面的呈現,都是慈濟三十五年來珍貴的歷史。

油土來源

油土是永和市一位師兄自營工廠生產的,他很高興有機會提供油土給慈濟作浮雕。浮雕用的油土,一磅市價是新台幣四十五元,批發價是二十五元,賣給慈濟卻是一磅十八元。
看到這樣的價錢,很擔心老闆會不會賠錢?也許,老闆認為行善要即時,獲利的多寡反而不是那麼重要吧!

強力塑膠母模

本來計畫用石膏來製作母模型(簡稱:母型浮雕)的楊添富大德,曾經到過現場實地瞭解油土浮雕的製作後,回家苦思,該用何種方式與材料在最短的時間內製作,才不會失敗。因此,楊添富大德請另外三位師兄協助,決定採用成本較高的樹脂,再添加一層純強力塑膠玻璃纖維,反覆使用,使之累積到兩厘米厚,重五十公斤時,就不再添加任何材料,等它乾燥凝固。

當強力塑膠母型浮雕凝固後,就可以進行油土浮雕與母型浮雕的分離工作。母型浮雕邊緣與接縫處都塗上地板蠟,以便拆除分離,尤其在四塊三處接縫處,預先擱置的垂直型軟鋁片,對於母型浮雕的加強很有幫助。

實型浮雕

在博覽會上與觀眾見面的就是實型浮雕,也就是用白色強力塑膠玻璃纖維做成的浮雕。它是從長三十六呎、高五呎的油土浮雕,分成四段先形成母型浮雕,最後才形成的實型浮雕。

為了使母型浮雕與實型浮雕,不因擦撞而脫落,必須先塗上一層很薄的地板蠟膜,實型浮雕要做成三塊以利搬運,因此,其作法與母型浮雕一致,先是一層白色樹脂,由透明樹脂、白色顏料、滑石粉三者混合而成,再覆蓋一層白色強力塑膠玻璃纖維,反覆使用,使之累積到四厘米厚度且重達一百公斤時,就不再添加任何材料,等它乾燥凝固。

完成後的三段實型浮雕,就用長型大卡車搬運到花蓮靜思堂,再組裝成一個長三十六呎、高五呎的巨型板塊立體浮雕。(劉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