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腳浮標的黑白想
自從七月裝在腰包內十幾支浮標遺漏在溪邊後,馬上添購幾支標先頂著用,幾次使用後在水中表現一直與自己的判斷搭不起來。突然間不知該買什麼浮標,總不該買一大推再慢慢試。好吧,自己動手做做看。
萬事起頭難,材料、工具、手工、技巧,邊做邊學邊改進,我知道我無法做出一項藝術品,但我很清楚我只要做出我能用的浮標,不要將材料、工具等越滾越大。
過程中碰到是否要用鐵腳的情形,而讓我去想想其優點與我是否真的有這樣的需求。
鐵腳標即自重浮標,入水能快速站立,即時反應魚訊,嗯!應該說是不要遺漏入水後接續可能發生的魚訊,還有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就是浮標重了在水流中、風大時擺盪的幅度較小,魚訊幹擾較小。
對快速站立的問題,首先來估算一下鐵腳增加的重量,原想用家中的電子磅秤,不幸的最小單位只到g,只好用算的。
以長度5cm、直徑0.5mm的鐵腳言,鐵的密度約8g/cm3,由密度公式得鐵腳重0.07854g ,同長度與直徑的玻璃纖維棒密度約2.5g/cm3,得玻璃纖維棒重0.02454g ,即鐵腳比玻璃纖維重0.054g ,這個數值約為一顆9號咬鉛重,所以若是想用小號浮標來掌握敏感放大訊號者,要知道用了鐵腳標相當於比本先預期浮標大了約1號,應有違背用小標的目的。
再來快速站立的必要性,浮標一入水即站立,尤其在釣溪哥都是輕量化,釣組是緩緩下沉的,在釣組未拉直就緒前,除非魚兒在半途快速將餌拉跑,否則浮標在這段過程不會有明確的反應,反觀若是站立的慢,魚兒在半途快速將餌拉跑,浮標仍然會強烈反應,既然如此快速站立的必要性是很低的。
上述的情形不知是否稱「隨沉魚訊」 要精準掌握應該是調整咬鉛與控線就可解決,
另外將鐵腳的重量換成一顆咬鉛排在釣組中,我認為拋投會比重量在浮標上更容易,更精準,而且咬鉛還可調整間距應變所需狀況。
鐵腳標有一個直接的缺點,就是沒有璃纖維棒的彈性,容易受輕微的外力而彎曲變形。
總知,我認為除風大還有水面產生像海浪般的連續波紋,鐵腳標能發揮優勢,否則無須一味的執著看似優點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