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6 16:16:49葉仔

澳門‧文化‧唔化

1.
甲:「澳門開放賭牌是好事!你看現在的澳門多興旺,賭場、酒店多如天上星,真真正正的財源滾滾來!」

乙:「經濟固然重要,但開放賭牌後澳門會失去其文化多元性,所有年輕人幾乎只有荷官和酒店服務員兩種職業選擇。一些地道食店的老闆近年都慨嘆沒有年輕人肯來幫手,事業恐怕後繼無人了。貼近腸胃的傳統已經如此,更不用說精神文化了。終有一天,澳門會只剩下賭場和酒店。這是好事嗎?」

甲:「城市的發展不一定要多元化。你看拉斯維加斯多成功!我看澳門越來越有前途。」

乙:「澳門和拉斯維加斯怎可相提並論!澳門是除香港外一個獨特的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大三巴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列。而且澳門人有其本土的生活文化,你怎忍心這一切被賭業所湮沒?」

甲:「喂,現在講的是錢呀!」

乙:「我堅持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甲:「有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所有東西都有個價吧!」

乙:「或者我就是這麼不化。」

(筆者按:要停了,越寫越似「中國語文及文化試卷」。)
2.
參觀了威尼斯人度假村,發覺它非常「迪士尼化」。

「迪士尼化」這概念是指迪士尼背後的文化邏輯。

「迪士尼化」的其中一大特徵是「主題化」(Theming):一如迪士尼樂園的「明日世界」或「美國小鎮大街」,威尼斯人度假村都是環繞著一個主題來經營和包裝的,就是扮晒「威尼斯」。「威尼斯人」購物中心的運河正是最明顯的包裝,貢多拉船和身穿戲服的船夫,無一不是為了令你覺得很夢幻,覺得自己置身威尼斯。

「迪士尼化」的另一特徵是「情緒員工」(Emotional Labour):迪士尼樂園的員工一上班就是一個演員,要身穿戲服,投入角色,絕不能帶著自己的私人感情。「威尼斯人」的船夫也如是。最令我印象深刻是他們大伙兒在橋上唱歌表演的一幕,非常迪士尼。

在商業上,為顧客創造夢幻的經驗無可厚非。但要是「迪士尼化」成為城市規劃的普遍規範時,卻需要注意。當城市規劃的空間以主題劃分,壟斷城市發展的財團、管理公司會把一切被認為是不合主題的東西排斥,原本有機的社區網絡,如自然而有的左鄰右舍的關係會被清除得一乾二淨。

「迪士尼化」的文化邏輯不會理會這些,只以鼓吹消費為原則。(1)
3.
參觀了「婆仔屋藝術村」,這處地方與香港的「牛棚」一樣,都是由牛房改建而成的藝術工作室。看了一個名為「探訪小城,幫澳門把把脈」的藝術展覽,記載了藝術家對澳門的感覺,喜見尚有人珍惜澳門的本土文化。

在此,買了一本由懿靈所寫,名為《集體遊戲》的詩集。其中一首名為〈有幾澳門之八大行業〉,頗見詩人對澳門傾向賭業的發展並未麻木,照錄如下:

賭是澳門的所有產業
政府是這個產業的最大股東(無須商業登記)
社團是這個產業的最大莊家(以愛國者身份出現)
幫會是賭廳的廳主(轄下眾多相關行業)
我們是被押下的最大籌碼(沒有自主權)
流連於賭檯上的都是搵快錢的人(有中資有外資)
羸了不務正業抽身遠去
輸了自怨自艾打家劫舍
警察只是賭場裏的糾察
不管賭場以外的事
律師法官是最專業的荷官
不打賭的官司
不打倒就是不打倒
怎會打倒自己的飯碗
議員多是莊家多是廳主是隱形政府的代言人
而這等人分贓的時候最懂得分莊閒
澳門就是這樣人才濟濟
沒啥理由不繁榮安定(2)



注:
(1)鄧健一、黃浩然主編,《通識詞典1》,(香港:CUP Publishing, Roundtable Publishing,2007),頁70-72。

(2)懿靈,《集體遊戲》,(澳門:边度有書書藉有限公司,2005),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