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0 07:14:48尚未設定

第一次讀書札記(新詩) 基本範例









讀書札記Ⅰ

指導教師:何佳駿 老師
學生:???
班級學號:????????

http://www4.cca.gov.tw/poem/classic/
「詩路」典藏詩壇新勢力/林思涵

詩人簡介:女詩人林思涵,一九七五年十二月生於雲林西螺,台灣師大國文學系畢業,曾為國中教師。得獎經歷包括第一屆台灣省文學獎散文獎;第十二屆、十五屆全國學生文學獎散文獎;並屢獲師大文學獎新詩獎、散文獎;詩作曾入選八十六年度詩選。為植物園詩社(現已解散)同仁。


   〈西螺小集〉

   (一)東市場
  清晨
  缺了半邊簾子的雕花窗
  瞇著眼
  看那些在粉金色陽光下舞動
  花生堆和麵粉袋的笑容
  而長長的老街剛被叫賣豆腐的吵醒
  懶懶翻了個身

   (二)大橋
  枯水的中年
  我們回到下游
  遍尋芒花翻飛裡綿延的沙田
  紅鐵色的童騃扛著
  一座又一座轟隆的
  天空
  就像是蜻蜓匆匆經過時
  親切的招手

   (三)醬油廠
  一如戲台上永不衰敗的濃粧
  歲月在此浸漬精製
   陳年的豆香
   陳年的瓦房
   陳年的麻雀
  以及
   桶裝的青春
   瓶裝的夕陽

      85.04.27


心得賞析:

  這是一首八年前的詩了,遙想那時,我還只是個大二學生而已,整個人生活的重心,都在輔大童軍社,故鄉,學業,愛情,家,好像都被那時的我,拋得遠遠了。而輔仁大學是所天主教學校,所以呢每逢週會,必有修女領著大家聽聖樂、感謝偉大的父、唸阿們。那時自認意氣風發的我,壓根兒也對此十分反感。

  直到後來,屢次受了異鄉的傷,嘗透了社團的幻滅,心思回到系上課業,較常回雲林的家後,才開始漸漸發現,所謂"故鄉"的意義。

  可不是?對我來說,中文系即是我的故鄉,雲林縣也是我當仁不讓的故鄉,中文學術的精深,雲林鄉鎮的美麗,我的確該花更多的心思去欣賞與思索才對。於是我開始走訪雲林各鄉鎮,出生地斗六是一定要的啦,然後斗南,古坑,林內,西螺,刺桐,虎尾,台西,北港,土庫……從那時起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長在什麼樣的土地上,也才開始試著書寫描述自己從小生長的山田湖溪。

  西螺我沒去過幾次,但印象是深刻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詩人與我,其實是高中同學,而且生日還只大我一天,記得剛考上大學時,還密集通過信呢。因而對這首詩,我感到十分地親切。

  因此我才會想選這首詩來談談──

  第一節"東市場",我讀完的感覺是:生活、生活。因為我能感受到晨陽的熱,以及油條香、花生香、豆腐香,都同時飄向了剛睡醒沒多久,正準備前往車站月台搭車上學的那個,黑褲自衣綠書包的我。

  第二節"大橋",我讀完的感覺則是:轟!沒錯,是:轟!因為啊,我曾經於某個午後,就在轟隆隆的西螺大橋下,素描它,素描了整個下午。我的耳朵快聾了,因為那時的西螺大橋,大小車來來往往,車聲非常大。所以詩人提到沙田,紅鐵色,蜻蜒,啊,我真是愈讀愈陶醉了,因為我也曾在那大橋下被感動過。

  第三節"醬油廠",我則是讀著讀著口水便快流下來了,因為我喜歡吃豆乾、豆腐乳及豆鼓魚。詩中所寫的那個醬油廠,我並不知在哪裡,但斗六也有類似的廠啊,所以我聞過那種豆香,對於廠房外詩人所寫的那種「桶裝的青春/瓶裝的夕陽」的感覺,我更是非常地能感同身受……

  啊!讀到能與自己過去回憶有所呼應的詩,真是一種美妙的經驗。

  最後,謹附一首自己為故鄉所寫的詩,以為呼應。


     我的鄉間小路:石榴車站附近

   風 吹上我溫暖的臉龐
   陽光 撒在我奔馳的腳下
   流水 無聲地讓我匆匆跨過
   因為 我唯一目標就在前方

   稻浪 微笑地向我道聲早安
   晨露 盪漾在燦爛的身旁
   道路 總寂寞讓我重重壓過
   只因為 那無情火車從不等候我

   已忘了多少年 多少個早晨
   我嚐盡慌亂的滋味 
   一次次 一趟趟
   總害怕不能乖乖地上個好學
   常常在車廂中 旅程的路上
   我慶幸自己的平安 
   而總在黃昏時 回家裡
   才發現 這條路
   如此地美麗

   啊--
   我終於佇足了下來
   仔細欣賞它迷人的丰采
   讓火紅的彩霞潟在身上
   把滿心的感謝 大聲說出來

   謝謝你
   我親愛的鄉間小路

         一九九三.九.八

   93/9/18於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