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2 22:53:53天天天藍
泰姬瑪哈陵一遊
泰姬陵全名是泰姬瑪哈(Taj Mahal)。位於阿格拉北部,在亞穆納河的右岸,隔著河與阿格拉城堡遙望,是莫臥兒帝國第五世王沙迦罕,為其愛妃泰姬所建的陵墓。印度名的Taj,原解作王冠;Mahal則解作王宮。Taj Mahal在印度文裡解作「王冠王宮」,因為沙迦罕王不認為這是其愛妻陵墓,所以才有這個名稱。
三百多年前沙迦罕王以二萬名工匠,花了數千萬盧比,歷時二十二年,建造了這這座舉世無雙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其愛妃的長眠之所,沙迦罕王偏愛白色大理石,在印度西北方靠近巴基斯坦的馬克拉納(Makrana),所產的大理石硬度高、不吸水,千里迢迢運至阿格拉以作為陵墓的主體。
陵墓的三面建了紅砂岩高牆,左右側各設一清真寺。泰姬陵在打地基時先挖了十八個水井,井裡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讓地基層層疊起,具有防震的功能。
陵高二百五十呎,中央圓頂高六十五米,四角各有三十九米圓柱形塔一座(向外傾斜十二度,肉眼無法看出,其作用是若遇強震,只會向四方倒下,不會影響到主體),遠遠望去高聳雲霄,倒影映在陵前水池中更顯美麗。
雖然沙迦罕王深愛泰姬,可惜泰姬與他結婚十九年後,為他生了十三個孩子,到第十四個孩子出生時因難產喪命。
泰姬陵是莫臥兒帝國第五世王沙迦罕紀念其愛妻泰姬的建築傑作。這個愛情故事是說,當沙迦罕王仍是王子的時候,時年十五歲,有次逛皇家賣物會,賣物的都是貴族,而王子瞥見其中一個賣絲和玻璃小珠飾物的攤檔,有個美女,驚為天人。他向其中一粒小珠問價,卻被美女戲弄,說這是稀有鑽石,王子是付不起的,價值一萬盧比,在當時來說是天文數字。怎知王子真的掏出現金買假貨,目的其實要美女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這個美女叫巴露(A.Banu),原來是王子舅父的女兒,亦即王子的表妹。王子對她一見鍾情,自此念念不忘,終於在五年後王子二十歲,娶了巴露為妻。
據說二人恩愛非常,形影不離。巴露為沙迦罕王生了十三個孩子,可是當誕下第十四個孩子,是個健壯的女嬰,女嬰雖平安而巴露就難產而死。
這段愛情,維持了十九年,當巴露難產時,沙迦罕王才三十九歲,霸業如日方中。而巴露臨終時要求沙迦罕王做三件事。其一是她死後,沙迦罕王不再娶妻,證明他此生此世,愛的只是她一個;其二是沙迦罕王須答應,要好好對待兒女;其三是她死後,建造一個紀念她的陵墓,要華麗無比,永遠被人景仰。這個陵墓,就是今日的泰姬陵,因為巴露死後被封為泰姬。
皇后過世之後,沙賈汗王果然終其一生沒有再娶,同時自 1631年起花了 22 年時間,耗資數千萬盧比,徵招了 2 萬名工匠,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成為傳誦不朽的愛情神話。
據說在泰姬瑪哈陵完成後, 沙賈汗有意在亞穆納河北岸用純黑的大理石替自己建一座陵墓,中間以白色和黑色大理石橋連接,與泰姬陵遙遙相對,象徵超凡脫俗的愛情。可惜 1657 遭到其子的篡位,沙賈汗王被囚禁於阿格拉堡,此後 8 年,他每天透過小窗,淒然遠眺河裏浮動的泰姬陵倒影,思念著愛妻。直至 1666 年逝世,葬於泰姬瑪哈陵內愛妻身旁,成為這場愛情故事的浪漫結局。
泰姬陵雖然名為陵墓,但是佔地範圍很廣,包括前庭、正門、 莫臥兒花園、水道、噴水池、陵墓主體和左右兩座清真寺。 其建築概念,來自平衡、對稱,並且與數字「四」有關。在伊斯蘭教信仰中,「四」是非常神聖的數字,所以有四座小圓塔、四座尖塔和四角形的庭園,都是平和與神聖的象徵。
正門是一座紅砂岩建築,裝飾有白色邊框和圖案,是典型伊斯蘭教樣式。正門的頂端,前後各有十一個白色小圓頂,每個圓頂象徵一年,代表泰姬陵建造時間。莫臥兒式花園在陵墓主體的正前方,中央有水道噴泉,將花園隔成四角形,然後再以兩行並排的樹木,將長方形水道劃為四等分。這是波斯式花園最主要的特色。
主體建築是不規則的八角形,以白色大理石建造,配以各種顏色的寶石,有中國的翡翠,俄羅斯的孔雀石、印度的黃大理石、巴基斯坦的白大理石、錫蘭的藍寶石、阿拉伯的珊瑚、伊朗的紫水晶等,幾乎各地的其珍異寶都齊聚一堂,鑲嵌拼綴而成的花紋和圖案,細緻優雅,可看出沙迦罕王對其愛妃的思念情切。
主體基部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組合,中央有半球形圓頂,周圍裝飾著四座小圓頂。正面門扉裝飾著優美的可蘭經文,這些經文上面的字體比下面大,所以站在下面往上看,正好感覺平衡,是利用人類視覺差異所作的設計。
陵墓內部沒有燈光,中央圍著一道精雕細鏤的大理石屏風,屏風內有兩座石棺。兩座石棺裡面其實都是空的,沙迦罕王和泰姬真正的埋葬地點,是在地下另一處土窖中。
朝霞升起,瀰濃的晨霧伴隨著 亞穆爾河的流水聲,彷彿將泰姬瑪哈陵從睡夢中喚醒,此時的它是顯的多麼的寂靜。中午,碧水藍天陪伴在它的身旁,白色的大理石外牆在耀眼的南亞陽光映照下顯的更加 玲瓏剔透,光彩奪目。黃昏時分,斜陽夕照,泰姬哈瑪陵隨著陽光斜射的不同角度而發出不同的色澤,從白色、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隨著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終回歸成銀白色。 當明月高掛,泰姬陵頃刻間成為一顆璀燦明珠,皎潔迷人。如此迷人的泰姬陵,彷如是來到人間的仙女,讓人對她心動、迷戀 …
-------------------------------------------------------------------
我跟印度人一樣,帶著一個景仰的心走進這美麗的殿堂…
在近四十度的高溫下,我沒有穿上供給給觀光客的鞋套,卻是安安靜靜地脫下皮鞋和襪子,寧願腳底下踩著高溫的大理石,也要嘗試著刻意地一步一步去感受那三百多年前的每一個工匠的血汗…
在亞穆納河旁(印度第二條聖河),我佇立遙望著遠方,用我的雙手去觸摸那古老靈魂雕刻出來的大理石,彷彿是在訴說著它歷經了三百多年的風霜,看盡了人類生命的無休止的重覆與感傷,深怕沒有世人紀念著它,深怕被歷史遺忘在時間的滾輪之中…
憶起了五年前,我在英國念的大學也差不多是三百多年的歷史,一個東方一個西方在相同的時空中從未交會,卻同樣帶給人許多的啟發與幻想…
泰姬!我或許一生只有這麼一次的機會能來到這兒經歷妳的美,然而,我是深深地記在心裏了…
三百多年前沙迦罕王以二萬名工匠,花了數千萬盧比,歷時二十二年,建造了這這座舉世無雙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其愛妃的長眠之所,沙迦罕王偏愛白色大理石,在印度西北方靠近巴基斯坦的馬克拉納(Makrana),所產的大理石硬度高、不吸水,千里迢迢運至阿格拉以作為陵墓的主體。
陵墓的三面建了紅砂岩高牆,左右側各設一清真寺。泰姬陵在打地基時先挖了十八個水井,井裡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讓地基層層疊起,具有防震的功能。
陵高二百五十呎,中央圓頂高六十五米,四角各有三十九米圓柱形塔一座(向外傾斜十二度,肉眼無法看出,其作用是若遇強震,只會向四方倒下,不會影響到主體),遠遠望去高聳雲霄,倒影映在陵前水池中更顯美麗。
雖然沙迦罕王深愛泰姬,可惜泰姬與他結婚十九年後,為他生了十三個孩子,到第十四個孩子出生時因難產喪命。
泰姬陵是莫臥兒帝國第五世王沙迦罕紀念其愛妻泰姬的建築傑作。這個愛情故事是說,當沙迦罕王仍是王子的時候,時年十五歲,有次逛皇家賣物會,賣物的都是貴族,而王子瞥見其中一個賣絲和玻璃小珠飾物的攤檔,有個美女,驚為天人。他向其中一粒小珠問價,卻被美女戲弄,說這是稀有鑽石,王子是付不起的,價值一萬盧比,在當時來說是天文數字。怎知王子真的掏出現金買假貨,目的其實要美女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這個美女叫巴露(A.Banu),原來是王子舅父的女兒,亦即王子的表妹。王子對她一見鍾情,自此念念不忘,終於在五年後王子二十歲,娶了巴露為妻。
據說二人恩愛非常,形影不離。巴露為沙迦罕王生了十三個孩子,可是當誕下第十四個孩子,是個健壯的女嬰,女嬰雖平安而巴露就難產而死。
這段愛情,維持了十九年,當巴露難產時,沙迦罕王才三十九歲,霸業如日方中。而巴露臨終時要求沙迦罕王做三件事。其一是她死後,沙迦罕王不再娶妻,證明他此生此世,愛的只是她一個;其二是沙迦罕王須答應,要好好對待兒女;其三是她死後,建造一個紀念她的陵墓,要華麗無比,永遠被人景仰。這個陵墓,就是今日的泰姬陵,因為巴露死後被封為泰姬。
皇后過世之後,沙賈汗王果然終其一生沒有再娶,同時自 1631年起花了 22 年時間,耗資數千萬盧比,徵招了 2 萬名工匠,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成為傳誦不朽的愛情神話。
據說在泰姬瑪哈陵完成後, 沙賈汗有意在亞穆納河北岸用純黑的大理石替自己建一座陵墓,中間以白色和黑色大理石橋連接,與泰姬陵遙遙相對,象徵超凡脫俗的愛情。可惜 1657 遭到其子的篡位,沙賈汗王被囚禁於阿格拉堡,此後 8 年,他每天透過小窗,淒然遠眺河裏浮動的泰姬陵倒影,思念著愛妻。直至 1666 年逝世,葬於泰姬瑪哈陵內愛妻身旁,成為這場愛情故事的浪漫結局。
泰姬陵雖然名為陵墓,但是佔地範圍很廣,包括前庭、正門、 莫臥兒花園、水道、噴水池、陵墓主體和左右兩座清真寺。 其建築概念,來自平衡、對稱,並且與數字「四」有關。在伊斯蘭教信仰中,「四」是非常神聖的數字,所以有四座小圓塔、四座尖塔和四角形的庭園,都是平和與神聖的象徵。
正門是一座紅砂岩建築,裝飾有白色邊框和圖案,是典型伊斯蘭教樣式。正門的頂端,前後各有十一個白色小圓頂,每個圓頂象徵一年,代表泰姬陵建造時間。莫臥兒式花園在陵墓主體的正前方,中央有水道噴泉,將花園隔成四角形,然後再以兩行並排的樹木,將長方形水道劃為四等分。這是波斯式花園最主要的特色。
主體建築是不規則的八角形,以白色大理石建造,配以各種顏色的寶石,有中國的翡翠,俄羅斯的孔雀石、印度的黃大理石、巴基斯坦的白大理石、錫蘭的藍寶石、阿拉伯的珊瑚、伊朗的紫水晶等,幾乎各地的其珍異寶都齊聚一堂,鑲嵌拼綴而成的花紋和圖案,細緻優雅,可看出沙迦罕王對其愛妃的思念情切。
主體基部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組合,中央有半球形圓頂,周圍裝飾著四座小圓頂。正面門扉裝飾著優美的可蘭經文,這些經文上面的字體比下面大,所以站在下面往上看,正好感覺平衡,是利用人類視覺差異所作的設計。
陵墓內部沒有燈光,中央圍著一道精雕細鏤的大理石屏風,屏風內有兩座石棺。兩座石棺裡面其實都是空的,沙迦罕王和泰姬真正的埋葬地點,是在地下另一處土窖中。
朝霞升起,瀰濃的晨霧伴隨著 亞穆爾河的流水聲,彷彿將泰姬瑪哈陵從睡夢中喚醒,此時的它是顯的多麼的寂靜。中午,碧水藍天陪伴在它的身旁,白色的大理石外牆在耀眼的南亞陽光映照下顯的更加 玲瓏剔透,光彩奪目。黃昏時分,斜陽夕照,泰姬哈瑪陵隨著陽光斜射的不同角度而發出不同的色澤,從白色、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隨著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終回歸成銀白色。 當明月高掛,泰姬陵頃刻間成為一顆璀燦明珠,皎潔迷人。如此迷人的泰姬陵,彷如是來到人間的仙女,讓人對她心動、迷戀 …
-------------------------------------------------------------------
我跟印度人一樣,帶著一個景仰的心走進這美麗的殿堂…
在近四十度的高溫下,我沒有穿上供給給觀光客的鞋套,卻是安安靜靜地脫下皮鞋和襪子,寧願腳底下踩著高溫的大理石,也要嘗試著刻意地一步一步去感受那三百多年前的每一個工匠的血汗…
在亞穆納河旁(印度第二條聖河),我佇立遙望著遠方,用我的雙手去觸摸那古老靈魂雕刻出來的大理石,彷彿是在訴說著它歷經了三百多年的風霜,看盡了人類生命的無休止的重覆與感傷,深怕沒有世人紀念著它,深怕被歷史遺忘在時間的滾輪之中…
憶起了五年前,我在英國念的大學也差不多是三百多年的歷史,一個東方一個西方在相同的時空中從未交會,卻同樣帶給人許多的啟發與幻想…
泰姬!我或許一生只有這麼一次的機會能來到這兒經歷妳的美,然而,我是深深地記在心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