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5 11:49:46彼德

一位「叫化子李」的乞丐

一位「叫化子李」的乞丐
前一陣子有一篇網路故事,介紹大陸一位「叫化子李」的乞丐,他成功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乞丐」專業品牌,不僅賺到很多錢,還開了很多的分店。
故事中的這位「叫化子李」的乞丐,本來剛開始也只是一位在市井乞討的一般小乞丐,但是在他面對街頭強大的乞丐群的競爭壓力下,在企管顧問公司的建議下,建立了非常獨特的品牌-「叫化子李每次只收一元」,結果引起了很多人爭相圍觀與嘗試,甚至有人試著一次給他100元,「叫化子李」還是很親切的找給對方99元,這樣的乞討方式最後造成風潮,「叫化子李」最後還成功的到各地開設分店。
我在人資界工作10多年,面試了無數的年輕朋友,曾經有一次我們公司要找一位行銷主管,當時所寄來的很多履歷表中,有一位年輕女孩給我印象深刻,她剛從大學畢業沒有幾年,說真的應該是沒有資格與機會可以得到這個工作機會,可是,這位女性朋友她在履歷表中除了附寄自己曾經做過的行銷企劃案之外,還附上一份她對我們公司產品的行銷企劃與建議,包括了顧客市場分析與幾項的行銷建議案,等我們找她來談的時候,她給人的感覺除了表達技巧非常之成熟之外,還在面談與提簡報之前,給了我們每位面試人員一份評比表,希望我們這群主管,以從顧客的角度,針對她所提的企劃案提出我們的建議與看法,當然,最終她得到了這份工作,而且在職場上也表現的非常的棒。
很多人資朋友常常都會說,一位來應徵者的人,大概只要給我們30分鐘,大概就知道這個人是否會被錄取,因為這段時間裡就能知道在面試過程中,所表現給人印象深刻的程度;相對的有時候我在談職涯規劃的課程中,我也常跟學生談到:「古人說3歲看未來,而一位年輕人在職場工作大概2年,大概就知道這個人未來是不是會有出息,可能成功的早晚時間不一定,因為要看機運,但是這兩年對工作投入的程度,跟他未來的發展是有相關連的」。
我覺得人願意對自己的工作做更多的行銷與建立品牌的行為程度,跟他心中的意願與態度有絕對的關係,如果顧問公司都把 know how都告訴「叫化子李」,但是「叫化子李」就是不願意多花力氣或是覺得幹麻這麼麻煩去做這些事情,那故事絕對不會照這樣的發展;這些年來不管我教過的學生或認識的朋友,一樣的話可是有些人願意聽進去還更舉一反三去做的人,現在都立足於人資界或成為一位績優的主管,相反的,聽完之後沒有力行的人,還在到處埋怨為何別人都沒有給自己一個機會,殊不知機會都曾經到過他的門前,只是他都不曾讓機會找到他而已。
理論與觀念大家都懂,但是真的願意比別人更早投入更多心力的去做的人,鮮少矣,也許下次當我們再看到類似「叫化子李」的故事時,可能除了當下感動一下之外,也得可以好好想想-「那我們自己到底做過些什麼事情,可以成為職場上的『叫化子李』」。

上一篇:凡努力過必留下痕跡

下一篇:物競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