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5 23:23:12Peter
美國為什麼那麼恨米洛舍維奇?
前南聯盟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11日在海牙國際法庭的牢房中去世,終年64歲。然而米氏卻是棺難蓋,論難定。由於他的死因備受矚目,因此需要進行屍檢,米氏遺體無法入土為安。對於他的評價更是各執一詞,這樣爭論恐怕永遠也不會休止。
執政期間充滿動盪
米洛舍維奇當政期間經歷了前南地區衝突最為動盪的10年。
1991年,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宣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米洛舍維奇下令向塞爾維亞和斯洛文尼亞邊界地區派遣坦克,雙方還一度發生小規模衝突。
1992年3月,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黑穆斯林族和克族贊成獨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後,波黑三族間爆發了歷時三年半的戰爭。戰爭期間,各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米洛舍維奇政府支持波黑的塞族武裝。1995年11月,在美國的主持下,米洛舍維奇與克羅地亞共和國總統圖季曼和波黑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簽署了代頓波黑和平協議,宣告波黑戰爭結束。
1998年2月,南聯盟政府指責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傷亡,隨即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
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並重新恢復對南聯盟的部分制裁。
1999年,以南聯盟政府拒絕執行西方國家主導的和平協議為由,美國領導的北約隨即對南斯拉夫進行了長達78天的猛烈空襲。同年6月,米洛舍維奇被迫同意接受和平協議,讓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
辭職下臺遭到逮捕
2000年9月,南聯盟舉行總統選舉,米洛舍維奇在選舉中敗給了塞爾維亞民主黨(反對黨)領導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後宣佈辭職。
敗選後的米洛舍維奇儘管繼續擔任塞爾維亞社會黨主席,但是逐漸淡出政壇,居住在貝爾格萊德郊區代迪涅的別墅中。
2001年1月,米洛舍維奇被軟禁在家中,但是仍然受到身邊安全人員的嚴密保護,警方也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當時,華盛頓向科什圖尼察政府施加巨大壓力,要求在3月31日前交出米洛舍維奇等前南國際法庭戰犯,否則將取消經濟援助。
在當時的南聯盟塞爾維亞總理佐蘭‧金吉奇支持下,警方在3月30日襲擊了米洛舍維奇的住所,想將他逮捕。但是米洛舍維奇身邊的安全人員進行了反抗,雙方爆發了激烈槍戰,逮捕行動陷入僵局。米洛舍維奇當時大聲吼叫,說他“決不活著進監獄”。
為避免流血衝突,3月31日深夜,金吉奇派遣自己的親信、談判高手切多米爾‧約萬諾維奇“勸降”米洛舍維奇。在約萬諾維奇的勸說下,米洛舍維奇終於同意主動前往貝爾格萊德的監牢。但他提出了3個條件:確保進行公正的審判而不進行政治審判;政府承諾此次逮捕不與立即向海牙引渡相聯繫;在監獄裏允許妻子每天探監。
4月1日凌晨,就在警車載著米洛舍維奇駛出別墅時卻發生了驚險的一幕。米洛舍維奇的女兒瑪麗婭由於精神處於崩潰狀態,拔出手槍朝著約萬諾維奇的汽車連開5槍,約萬諾維奇雖沒被擊中,但他的座車卻被打穿了兩個窟窿。此後,瑪麗亞被貝爾格萊德第二地方法院判處8個月監禁,緩期2年執行,罪名是非法擁有槍支,並在警方逮捕米洛舍維奇時開槍抗議,破壞公共安全。
法庭審判佔據上風
米洛舍維奇被捕後不久,南聯盟議會通過了由南聯盟政府提交的與海牙聯合國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合作法。根據這項法律,凡是在此法通過之前被海牙法庭通緝的戰犯嫌疑人,只要在南聯盟領土上被發現,無論是哪國公民,都將被引渡到該法庭。
早在科索沃戰爭結束前,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於1993年5月成立的聯合國前南戰犯國際法庭就對米洛舍維奇和多名南聯盟高官提出了指控。於是,米洛舍維奇在2001年6月28日被南聯盟塞爾維亞當局引渡到設在荷蘭海牙的前南問題國際法庭。
審判在2002年2月拉開序幕,整個審判過程長達4年多時間,直到米氏去世前,審判才接近尾聲。其間,法庭多次更換法官,第一位主審法官、英國人理查德‧梅也已經因病去世。
國際法庭對米洛舍維奇提出了戰爭罪、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等66項指控,但是米氏不屑一顧,拒絕承認法庭的合法性。他指責前南問題國際法庭“不過是北約戰爭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法庭根本就不是國際組織,它是服從於北約的機構,沒有獨立性而言”。
律師出身的米洛舍維奇不但拒絕法庭給他指派辯護律師,還親自為自己辯護。他在法庭的辯論中思維敏捷,能言善辯,還經常旁徵博引,從兩次世界大戰講到上個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從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令主審法官也感到難以招架。
米洛舍維奇還在法庭上反控西方國家。他表示,受到懲罰的不應該是他,而應該是那些分裂和瓦解南斯拉夫的西方國家。
隨著米洛舍維奇的去世,這項馬拉松式的審判也戛然而止。
執政期間充滿動盪
米洛舍維奇當政期間經歷了前南地區衝突最為動盪的10年。
1991年,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宣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米洛舍維奇下令向塞爾維亞和斯洛文尼亞邊界地區派遣坦克,雙方還一度發生小規模衝突。
1992年3月,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黑穆斯林族和克族贊成獨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後,波黑三族間爆發了歷時三年半的戰爭。戰爭期間,各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米洛舍維奇政府支持波黑的塞族武裝。1995年11月,在美國的主持下,米洛舍維奇與克羅地亞共和國總統圖季曼和波黑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簽署了代頓波黑和平協議,宣告波黑戰爭結束。
1998年2月,南聯盟政府指責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傷亡,隨即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
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並重新恢復對南聯盟的部分制裁。
1999年,以南聯盟政府拒絕執行西方國家主導的和平協議為由,美國領導的北約隨即對南斯拉夫進行了長達78天的猛烈空襲。同年6月,米洛舍維奇被迫同意接受和平協議,讓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
辭職下臺遭到逮捕
2000年9月,南聯盟舉行總統選舉,米洛舍維奇在選舉中敗給了塞爾維亞民主黨(反對黨)領導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後宣佈辭職。
敗選後的米洛舍維奇儘管繼續擔任塞爾維亞社會黨主席,但是逐漸淡出政壇,居住在貝爾格萊德郊區代迪涅的別墅中。
2001年1月,米洛舍維奇被軟禁在家中,但是仍然受到身邊安全人員的嚴密保護,警方也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當時,華盛頓向科什圖尼察政府施加巨大壓力,要求在3月31日前交出米洛舍維奇等前南國際法庭戰犯,否則將取消經濟援助。
在當時的南聯盟塞爾維亞總理佐蘭‧金吉奇支持下,警方在3月30日襲擊了米洛舍維奇的住所,想將他逮捕。但是米洛舍維奇身邊的安全人員進行了反抗,雙方爆發了激烈槍戰,逮捕行動陷入僵局。米洛舍維奇當時大聲吼叫,說他“決不活著進監獄”。
為避免流血衝突,3月31日深夜,金吉奇派遣自己的親信、談判高手切多米爾‧約萬諾維奇“勸降”米洛舍維奇。在約萬諾維奇的勸說下,米洛舍維奇終於同意主動前往貝爾格萊德的監牢。但他提出了3個條件:確保進行公正的審判而不進行政治審判;政府承諾此次逮捕不與立即向海牙引渡相聯繫;在監獄裏允許妻子每天探監。
4月1日凌晨,就在警車載著米洛舍維奇駛出別墅時卻發生了驚險的一幕。米洛舍維奇的女兒瑪麗婭由於精神處於崩潰狀態,拔出手槍朝著約萬諾維奇的汽車連開5槍,約萬諾維奇雖沒被擊中,但他的座車卻被打穿了兩個窟窿。此後,瑪麗亞被貝爾格萊德第二地方法院判處8個月監禁,緩期2年執行,罪名是非法擁有槍支,並在警方逮捕米洛舍維奇時開槍抗議,破壞公共安全。
法庭審判佔據上風
米洛舍維奇被捕後不久,南聯盟議會通過了由南聯盟政府提交的與海牙聯合國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合作法。根據這項法律,凡是在此法通過之前被海牙法庭通緝的戰犯嫌疑人,只要在南聯盟領土上被發現,無論是哪國公民,都將被引渡到該法庭。
早在科索沃戰爭結束前,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於1993年5月成立的聯合國前南戰犯國際法庭就對米洛舍維奇和多名南聯盟高官提出了指控。於是,米洛舍維奇在2001年6月28日被南聯盟塞爾維亞當局引渡到設在荷蘭海牙的前南問題國際法庭。
審判在2002年2月拉開序幕,整個審判過程長達4年多時間,直到米氏去世前,審判才接近尾聲。其間,法庭多次更換法官,第一位主審法官、英國人理查德‧梅也已經因病去世。
國際法庭對米洛舍維奇提出了戰爭罪、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等66項指控,但是米氏不屑一顧,拒絕承認法庭的合法性。他指責前南問題國際法庭“不過是北約戰爭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法庭根本就不是國際組織,它是服從於北約的機構,沒有獨立性而言”。
律師出身的米洛舍維奇不但拒絕法庭給他指派辯護律師,還親自為自己辯護。他在法庭的辯論中思維敏捷,能言善辯,還經常旁徵博引,從兩次世界大戰講到上個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從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令主審法官也感到難以招架。
米洛舍維奇還在法庭上反控西方國家。他表示,受到懲罰的不應該是他,而應該是那些分裂和瓦解南斯拉夫的西方國家。
隨著米洛舍維奇的去世,這項馬拉松式的審判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