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2 23:54:11Lawrence

【觀止】台媒閒話

偶然看到老姐轉寄的超人氣部落格「酪梨壽司的日記」;不看則已,一看真嚇一跳,光一日點閱率就是本部落格的數倍矣!恐怖啊恐怖。

內容還相當豐富,總之慚愧啊慚愧,也只能拿「寫部落格就是隨興所至,網頁為開,只要不荒廢太久就好」、「反正有時候超過一個星期都沒上自己的部落格,也不是專業經營的部落客」之類的話來自慰。

酪梨女士有篇《那些老師沒有教我的事:轉寄信新聞學的奧義》篇幅雖長,但讀完後讓我想到短短三年的採訪生涯,卻頗能感同身受她的無奈——坦白說當年(其實也不過就2006年)剛起步跑證券新聞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財經新聞稿」該長甚麼樣子;甚至平常一疊報紙擺在面前,恐怕第一個會被拿去包青菜墊便當的就屬財經和廣告版。我還記得我第一篇好像是關於國產實業(2504-TW)的新聞(2504表股票代號,TW看不懂請跳樓…),寫完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交上去,我的組長在我旁邊改了一兩段後皺著眉頭說,「你這樣寫不行…」,最後乾脆不改了退回,找一篇範例跟我講解一下第一段該講甚麼,第二段、第三段要放甚麼,結尾怎麼處理…,改完了再重發。

當天除了心驚,還有膽顫;還好有另一個公關稿可以拿來「臨摹」(還摹得幾可亂真,組長看完了竟然還說你進步得挺快嘛!嘖嘖嘖…),不然一天只發一條稿,雖是新人,也算破紀錄矣。

那時候給自己一個功課,每天都要拜讀《工商》、《經濟》和中央社商情網的東西,至少前兩份財經大報的第一落前幾個版都要逐字讀完(坦白說真的很「淚」),說好聽是拜讀,講難聽一點,從文稿結構、慣用句法甚至到「詞彙」;例如「電子五哥」、「領頭羊」、「(外資)腳底抹油」之類的,全部一網兜收,能用就用,還要自以為的下個三八兮兮的標(結果送到編輯檯都被改光光),總之,有時候趕著截稿(這藉口對偷懶的記者而言真的很好用),天下文章一大「抄」,除了逐字逐句不能跟別人一模一樣外,剩下的就真的是在玩樂高了。

 酪梨女士的話,想起剛入行的那段日子,真讓我心頭顫了一下!

我雖非新聞科班出身(好藉口!),但直到我進入後的三個多月,隨著線路調整,我漸能感受到自己真憑本事採訪到一些紮實的東西與「隔空抓文」相較的虛與實,更重要的是漸漸克服寫稿樣式不順的窘境。直到我進入第二家媒體,面臨到更嚴謹、更紮實的新聞生產程序時,我終於覺悟到其實我很幸運——請相信我,有別於近乎白癡、入於低能、勤在偷懶的電子媒體新聞與部分雜誌,台灣還是有很棒的平面媒體文化。

我這裡指的「文化」,是強調從寫稿、交稿、審稿與採訪方向、專題策略擬定等形成無不近乎苛求的新聞團隊。讓人更意外的是,這個團隊是隸屬於最讓台灣人產生刻板印象,卻又愛看的水果日報(當然啦我也要不客氣的說,只有我那個單位才是,其他的,嗯…沒待過不知道)。

因為要求多,所以操;對一個剛出媒體的人來說,進入這個團隊工作,很有挑戰性,但只要接受,就可以讓自己體會到在新聞工作的磨練,是不容因循苟且的。如果一個人去跳樓,意味著他一定很痛苦,那麼在這個團隊工作,就會有一種介於讓你想苟活,卻又想跳樓、實際上卻在「皆不可得」的彈性中無止境擺盪的刺激…,這個刺激,誠然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快感——比起看似阿沙力的跳樓,有更多精彩刺激的畫面與挑戰,任憑你填滿屬於自己的人生拼圖。

「我要撐下去!」是我剛來滿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僅次於《聖經》幾乎每天默頌的箴言。

成了媒體圈的逃兵,如今看到酪梨女士的文章,真是感觸良多(而非「幹處」良多)。坦白說我一點都不想幫電子媒體講話。在任何工作中都一樣。如果原本的工作難度是A,在A做久了,雖然上手,卻容易因循;當換到了B甚至C的環境,除了難度提高、任務更繁,且標準更嚴格的時候,痛苦會帶來更快,漸漸改變過去那種傾向草率的生產心態。

種完水果之後,深切的體認到新聞工作者有一項功夫,那就是所有的話、所有的引述要盡可能的「指名道姓」,「誰誰誰指出」、「某某某認為」;而不光是「權威人士指出」、「消息人士表示」等看似神秘兮兮,其實根本就是記者自己的話(因為懶得採訪、沒有採訪,只是光憑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或為了符合自己的新聞主旨就這樣寫),幹得越久,越會想這樣做。除非是重要的獨家或必須要保護消息來源時才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之類的帶過,否則就算跟採訪對象混很熟、又騙過編輯與讀者,實際上有沒有因確實採訪而得到這樣的消息或看法,只有自己最清楚。

至於電子媒體的偷懶方法,對不起小弟沒待過無法詳述,但我想酪梨女士的文章裡說得很清楚了,大家從電視機裡的「感受」,也應該不難判別。


回顧這段採訪生涯雖然不長,但真的很幸運能接受一套相對完整的新聞工作訓練——即便錯誤百出,還接過業者的存證信函威嚇要提告——因為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