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5 09:27:56丫豪仔

《戀戀風塵》中看台灣

每個星期六,我要上一門叫「華人社會的教育改革」的課程,是要讓學生透過比較兩岸三地教育改革的共同議題,讓學生能思考對香港教改的啟示。老師每堂課都會預備一些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鄉土電影光碟,讓我們借回去看,透過電影了解一下兩地的教育情況。

我很喜歡看鄉土電影,連續三個禮拜借了三部台灣電影回去看──《戀戀風塵》、《小畢的故事》、《童年往事》,都看得我津津有味,使我對台灣鄉土的淳樸有了多一分的嚮往,對當時的貧困社會多了一分的感觸,對台灣的從前多了一分的了解。

發現片中很多地方都是我去過的,例如台北車站、淡水老街等、鳳山市街等,但當然到了現在已經滄海桑田,面目全非了,大部份的地方都都市化了。好像現在通了捷運,每天都是遊客的淡水,原來以前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小鄉鎮,海面上都是小漁船,陸地上都是矮矮的房屋和小店舖,主角和家人住在海邊,還可以看到對面的八里。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並沒有很大的改變的,好像十分。我在看《戀戀風塵》的時候,赫然發現青梅竹馬的男女主角在並肩一起走的鐵索橋、鐵道,還有山上的車站和小村莊,不是我今年去過、看過的嗎?

片中主角們的老家,在現今的角度去看其實住得離大都市台北、高雄,並不遠,好像淡水、十分、鳳山、小港等,但可能礙於當時交通的不便,他們要進城找工作、買賣東西都好像要攀山涉水,經過一番舟車勞頓才能到。這個情況正好與香港新界的沙田、屯門、大埔等地相輝影,在我祖父母,甚至是爸媽的年代,這些地方都是鄉下,田野處處,要坐很久的車才能到。不過時移世易,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相繼建成,這些地方已經變成了人煙稠密的衛星城市了。

那時候的社會真的不太富裕,人浮於事,個人的發展有很多的限制,命運充滿了矛盾。例如:家鄉在廣東梅縣的客家老阿嬤,在鳳山時時刻刻都想回家鄉,為了想帶孫兒到祠堂拜祖先、摘芭樂,但礙於政治現實至死也未能成行的;

小夥子跟小女朋友因家境清寒﹐至台北半工半讀。但台北的生活不如他們想像的愉快,為了養活自己及家庭,每天只有拼命的工作,接踵而至的障礙更是磨練著他們……

電影中這些生活刻苦的例子太多了,也是這類型鄉土電影的基本元素。但無論角色們生活怎樣艱苦,似乎他們仍能樂天知命,堅強地快樂地活下去,那是我們這些現代人多欠缺的,雖然我們物質豐盛,大多三餐無憂,但是我們好像並不快樂,心靈空虛,比不上身無分文的鄉下人。


(圖一、二):無獨有偶,我無意地拍了一張跟《戀戀風塵》一幕中一模一樣
的十分照片,感受良多。
(圖三):靜安橋,也經常在電影中出現。
(圖四):十分車站。
(圖五):十分市鎮。
(圖六):天燈,十分好像很流行放天燈。
閃靈肥企鵝 2007-12-03 09:41:16

我還沒去過你拍照的地方也!

Cara·Anke·Lee 2007-10-06 18:55:47

那些照片好棒哦

版主回應
謝謝您拉! 2007-10-06 20:25:28
俞伶 2007-10-06 15:34:02

好有心唷。
淡水車站之於我是摩托車之旅的一個點、有朋友遍尋好吃又大碗牛肉麵的記憶。
台灣的鄉土風情,仍可在中南部窺見,至於鄉土人情,依舊存在每一個城市的角落,那是中國人固有的、恆久不變的性情。

版主回應
這麼厲害~你打算騎車環島嗎?
我很想試一次!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跟我分享嗎?
2007-10-06 2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