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0 03:44:20英檢老師 黃湘

責備

責備

誰喜歡被責備?

誰喜歡聽嘮叨?

誰喜歡犯錯?

 

當我們的思想觀念不同時,如何去判斷誰是誰非?有些觀念沒有對錯,只有立場的問題。有些處理方式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接受度溝通的問題。

 

是非對錯若是絕對的。就沒有爭執的必要。那什麼是絕對的呢?所謂的絕對就要如天地的運行一樣。如太陽的東昇西落,這在目前的自然現象裡,就是絕對的。如果有一天,天體運行的規則被打破了。太陽忽然西昇東落了,那這樣的舉例,就行不通了。因此,我們要深思,怎樣的思想觀念才是正確且絕對性的?唯有正確又絕對,大家都無法反駁的永恆不變的真理,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才能讓人無法辯解。

 

那麼,既是如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的準則,是大多數人通過的一致法則,讓大家都能好好遵守,也願意遵守,形成一種大家認同的規定,或許,這在日常生活中,也成為了絕對。然而,過去的一些例子,也曾有曾經是大家的認同,後來又推翻的例子。譬如,喝牛奶這樣的概念,大家都說喝牛奶好。對鈣質有幫助。然而近年來,卻有一些文章報導喝牛奶不見得可以不讓鈣質流失等等的概念。

 

更早前,有人以為地球是圓的。後來證明地球是橢圓的。如果一個觀念無法歷經時代的考驗,那麼,它的絕對性就會被破壞。在這樣的思緒下,開始了一連串的困惑…..

 

我們憑什麼指責別人?

我們依據什麼指責別人?

我們用什麼身分指責別人?

當我們仔細去深思我們的身份與立足點時,或許會發現,我們真的什麼也不是。

以自己的學經驗來做為準則,是不客觀的。

如果根據經驗法則來推演,每個經驗法則還要把一些客觀的或主觀的因素規定成一樣,才能去確認實驗出來的行為準則是否真的可行?如果實驗十次,卻有一次失敗。沒有達成百分百,就要找出那無法達成百分百的因。否則,日後還是有可能繼續錯下去。

 

科學的論證,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直到精確為止。

然而,人卻無法如此。一次又一次的失誤,會不會造成永遠的無機會?

 

一個因,就是一個果嗎?

一個果,只有一個因嗎?

錯綜複雜的因因果果,告訴我們要謹言慎行。

我們,做了嗎?

言多必失,宜深思。

 

湘於201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