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2 04:32:29夢想家 黃湘

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

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

  最近在讀一本書:「禪林妙語」,其中一個故事中的一小段話,讓自己思考了很久。也讓自己自認為誠實的堅持,遇到了考驗。這個考驗,在生活中已經很久很久了,久到自己自認為是正義的使者,卻因為一顆不夠柔軟的心,而做著傷害人的行為而不自知。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有一個山頂住著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和尚,有天有位年輕人來求老和尚給他一點忠告,老和尚帶著他做了一個實驗後,對著年輕人說:「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人們津津樂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藥,其實都是笨人的笨方法。硬碰硬有什麼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後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冷漠,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麼大,只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時,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古人云:「善啟迪人心者,當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此句的意思是:善於啟發別人的,應當根據其所明白的道理逐步誘導提高,不宜生硬地灌輸其一時無法領悟的道理。這在佛法上叫做「善巧方便」,亦即根據不同的根性靈活地運用各種適當的方法去循循善誘。佛教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正是指各式各樣的教育方式和修行途徑。那種不問青紅皂白,對各種物件都採用同種方法、提出同種要求的做法,雖省事,效果卻好不起來。

  看完這個故事,我總想到一件事情。每次只要家中長輩問我:「你覺得我的髮型如何?」如果好看,我就很誠實的說:「好看」。但是,十次有八次我都覺得不好看。於是,我不想騙長輩,就會老實說:「不好看。」當然結果是,長輩不開心,而我,因為惹長輩不開心,也跟著不開心。這樣的事情常常上演,有人跟我說:「你怎麼這麼笨?就說好看又不會少一塊肉,為何不說讓人聽起來舒服的話?」我還有點氣憤的說:「做不到。說不出口。那根本不是真話!」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沒錯的。誠實是美德,孔子不是說了嗎?「巧言令色、鮮矣仁。」,所以,我是對的。我一直深信做人要誠實,怎可說謊?然而,以下這個故事,又再次讓自己受到打擊。

  這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有一個老太太快死了。想在死前找財產繼承人。由於她沒有子女,所以,她開始盤算要在所開的餐廳裡尋找合適的人來繼承財產。老太太遇到第一位年輕人,問了一句很普通的話:『少年人,我美嗎?』年輕人仔細看了這位老太太,很不好意思的說:『不美。』老太太聽完後,什麼話也沒說,然後留下年輕人的通訊處就請他離開了。老婆婆又再問第二個她遇到的年輕人:『少年人,我美嗎?』」第二位年輕人也很仔細的瞧了老婆婆,然後說:『美極了。您是我看過的老婆婆中最美的。』

  兩個星期後,老婆婆走了。她留下兩封遺書,分別給這兩位年輕人。第一位的遺書上寫著:「少年人,你是我遇到的年輕人中,最誠實又有勇氣的人。謝謝你在我人生的盡頭,還讓我看到誠實的美德。因此,我要把我財產的十分之一送給你。」而第二位的遺書上則寫著:「少年人,你是我遇到的年輕人中,最仁慈的人。謝謝你在我人生走到盡頭時,讓我如此快樂開心,謝謝你在我生命中最後的階段給了我最美好的時光。因此,我要把我財產的十分之九送給你。」

  看了這個故事後,我又想,我做得到第二位年輕人說的話嗎?我想,目前的自己,依然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突破這是「不誠實」以及「心不由衷」這樣的思維。不管第二位年輕人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態說那樣的話,我還是克服不了這樣的心思轉折。

  後來,真正用心去思考後,才明白,在誠實的背後,要先有一顆「善解的心」。仁慈排在誠實之前。而我用了世間所訂的規則框死了自己,讓自己在很多時後吋步難行。因為,我堅持,一定要誠實。我也是這樣教小孩。在教孩子時,我並不覺得自己教錯了。但是,我是不是應該也要教小孩「善巧」呢?

  「善巧」,自己或許有能力辦到,但是卻不願意做。

  我就是老和尚口中的「硬碰硬」的角色。而且做的非常徹底。

  看了以上的故事,不知各位讀者,您的看法如何呢?

  細思維,慎思維,才是真思維。  黃湘於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