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 01:27:38夢想家 黃湘

讀浮士德的省思(Faust)

讀浮士德的省思(Faust

  週六中級班上的文章內容叫:「浮士德」。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的偉大作品之一。因為英文文章中的故事是簡單的陳述,所以,我也只能就當天所上的課做一個簡介。

  浮士德,原是一位良善之人,卻因為惡魔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與上帝打賭,他可以把一位良善的人變成惡人。而這一位良善的人就是浮士德。或許上帝對人類是有信心的,所以,上帝跟惡魔打賭了。於是,惡魔去跟浮士德說:「我可以滿足你所有的欲望,但是,你要把靈魂賣給我。」浮士德在衡量了所有的利益情況後,最後決定把靈魂賣給惡魔。此舉,造成了後面一連串的邪惡行為。

  浮士德愛上一位漂亮的女孩(Gretchen)。女孩原本對浮士德沒有興趣,後來由於惡魔梅菲斯特的誘惑,女孩開始對浮士德動心,後來還懷孕。而當女孩的哥哥知道妹妹懷孕後,和浮士德起了爭執,浮士德在這個爭執中殺死女孩的哥哥。這時,女孩開始有點後悔自己的形為了。女孩雖然懷孕,卻又害怕自己會因為這個小孩而有一些不好的命運,最後,她因殺死自己的小孩而入獄。而這件事情,終於讓Gretchen清醒了。所以,即使浮士德想盡各種辦法進入監獄想營救她時,她拒絕被救。就這樣,女孩為她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此時,浮士德也後悔了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誠心的懺悔。最後,上帝依然允許浮士德進入了天堂。

  簡單的故事來到這兒,我的中級班學生開始了一連串的聲音。其中一位學生很不以為然又有點嗆的說:「現在是怎樣?殺了人說一聲對不起就可得到救贖,靈魂依然可以升天?這樣太不公平了。壞人本來就應該被懲罰,如果每個人都殺了人再來說聲對不起,那死去的人何辜?壞人應該要接受懲處。」看她說的如此激動,我也不想在班上引起一場口水爭戰,因為,討論是一回事,如果已經帶有情緒性的語言或可能因此讓孩子們因為這樣而升起反感之心,那不是我選這篇文章的用意。

  本來人性善、惡之說,由來已久就存在很大的爭議性。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荀子主張人性本惡。而班上同學,也開始分成兩派。有人主張性善,有人主張性惡,然後,又不小心引發了一點點的激動氛圍。我看苗頭不對,而我的能力又不是那麼夠,不想自己最後把人引導錯方向,我只是說:「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個人觀感的權利。但是,不要去攻擊他人。像我,我認為人的善惡是並存的。有些人不認同,沒有關係,但是,不管是人性本善或本惡,只要記住一件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對了。」

  對於孩子而言,善惡的判定是很直接的。

  佈施是善,偷盜非善。

  助人是善,害人非善。

  微笑是善,生氣非善。

  口說好言好語是善,反之非善。

  待人很好是善,不批評人是善,一切會得到讚美行為的是善舉,會被批評引起爭論的是不善舉。大家對善的判定大都大同小異。包括小小的幫人打掃一下環境,都被稱為善人。

  這兒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小故事。

  兩週前的某一個半夜,我帶兒子去亞東醫院急診。當時兒子發高燒,看完醫生後,醫生說不可以回家,一定要等到退燒才可走。至少要一個小時。我看見滿滿的急診室人潮,不知這一個小時要帶著生病的兒子坐在哪裡?特別是他看起來是那樣的不舒服。後來,我選擇靠近門口的一張長桌,那張桌子可以坐六個人,現在卻一個人也沒有。剛開始也不覺得奇怪,心中只是很開心終於有位置坐。然而,其實還是有點小納悶,為何大家寧願站著,或靠著牆壁甚至蹲在牆角,也沒有人來坐這張有六個坐位的桌子?等我和兒子過去後,我終於知道原因了。

  長桌上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堆噁心的嘔吐物在桌上。由於這些嘔吐物,再加上這兒是醫院,都沒有人敢靠近了。我看見因為這樣就浪費了六個坐位,我的孩子在這小時內也不能趴在桌上休息。當下,我做了一個決定。我到醫院對面的超商買了一個杯子,然後,回到醫院後先去裝熱開水,再來到廁所拿厚的衛生紙,回到桌前先把嘔吐物用厚的衛生紙覆蓋,把它處理掉後,倒了熱開水,開始做擦拭的動作。如此來回數次,我把整張桌子都擦的乾乾淨淨,直到看起來有點小小的發亮。

  當我來回的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心中只想到要孩子有位置可以休息。也讓他人願意來坐這兒。兒子原本以為我只處理他前面的桌子而已,後來發現我整張都清理了,他覺得很奇怪,才問我為何要清理全部?我跟他說:「你看,桌子一乾淨,是不是大家就願意坐了呢?」這時有一位阿伯,用很奇怪的眼神一直盯著我,最後他問:「你是工作人員嗎?」我笑笑的說:「不是!我是病患的家屬。我帶兒子來看醫生。因為桌子髒了,所以我清理了一下。」聽完後,他看我的眼神忽然變了,之後很輕很輕的對我說了一句:「你真是個好人。」當時的想法是:「原來好人這麼好當?清一張桌子就是好人?那那些整天去醫院當志工的人,我們該如何稱呼他們?」在我心中,這些志工,都是我心中的偉人,而不只是單純的這兩個字:「好人」所可以替代的。

  什麼是好人?好人就不會有壞念頭嗎?

  我了解自己,因此,我明白自己也會有不善的念頭存在。不是刻意,但是還是會有惡念在潛意識下不自主的產生。每當發現時,我就開始念佛號,想要遮止這樣的念頭。我覺得很恐怖,為何會有不是我意願的聲音在腦內作怪?而我相信,那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不可否認,那依然是我的一部分。想當純善人,我做不到,因為有些「心的意識」自己很難控制,但是,我還是選擇去面對它。

  什麼是壞人?如果因為防衛自己受傷而殺人,是壞人嗎?殺人是事實,但是,不管有任何充分的理由,就是有人被你殺了。難道真的一點罪都沒有嗎?即使情有可原,但那非你本意,甚至心中也無殺人的念頭,然而,一條生命就是走了。有罪否?正當防衛法律或許盼他無罪,但是當你一開始聽到「他」殺人了,還不清楚來龍去脈時,是不是心中會先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他不是好人,因為他殺人了」。但是,不是每個殺過人的人都是壞人,就正如沒殺過人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好人。對我而言,不管是不是正當防衛,殺人,都是有罪的。自我保護,不一定要殺人。過失殺人,也還是殺人。當然,這「罪」,我不是說法律層面的,而是說種種的因緣。

  善與惡,一切都是「心識」下的造作。也是因果業報的呈現。然而,我們不懂,看不懂因緣,所以只能在現世下跟著時代載浮載沉。

  當我跟學生說我想寫一篇文章:浮士德。學生說:「這種問題大家看法都不一樣,太難評斷了。」我想告訴這位學生:「沒錯,是很難評斷。而難評斷則是因為我們只是凡夫,不夠有智慧評斷。如果努力充實自己,修行,或許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思維了。

  我看完浮士德,學到兩件事:

1.千萬不能跟魔鬼做交易。

2.貪心是一切罪惡的淵藪。

  浮士德的故事其實很長,簡略述之無法道出一些關鍵性抉擇時的心路歷程。只能說,對於這位本性良善,卻因受誘惑而變惡人的浮士德,如果你願意多一些時間來關照閱讀它,應該會有更深刻的體悟,而非像我,走馬看花,越看越花。

         黃湘於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