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30 20:44:21希拉

優婆塞「施(捨)具足」經文比較

一、
別譯雜阿含經
(一五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毘羅衛國尼拘陀林。時釋摩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義。唯願如來。為我敷演。佛告釋摩男。在家白衣。歸依三寶。以是義故名優婆塞汝即其人。時釋摩男。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信。佛告釋摩男。於如來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終不為彼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壞。是名優婆塞信。時釋摩男。復白佛言。云何優婆塞戒。佛告釋摩男。不殺不盜。不婬不欺。及不飲酒等。是名優婆塞戒。又問。云何施具足。佛告釋摩男。優婆塞法。應捨慳貪。一切眾生。皆悉為彼貪嫉所覆。以是義故。應離慳貪及嫉妒意。生放捨心。躬自施與。無有疲厭。是名施具足。又問。云何智慧具足。佛告釋摩男。優婆塞。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道。知此四諦。決定明了。是名慧具足。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雜阿含
(九二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時。有釋種名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

佛告摩訶男。在家清白修習淨住。男相成就。作是說言。我今盡壽歸佛.歸法.歸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是名優婆塞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優婆塞信具足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者。於如來所正信為本。堅固難動。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壞。摩訶男。是名優婆塞信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戒具足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離殺生.不與取.邪婬.妄語.飲酒。不樂作。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戒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聞具足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聞具足者。聞則能持。聞則積集。若佛所說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悉能受持。摩訶男。是名優婆塞聞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捨具足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捨具足者。為慳垢所纏者。心離慳垢。住於非家。修解脫施.勤施.常施。樂捨財物。平等布施。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捨具足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智慧具足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智慧具足者。謂此苦如實知。此苦集如實知。此苦滅如實知。此苦滅道跡如實知。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慧具足

爾時。釋氏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作禮而去

經文解析:

這兩經相同的主題是講述何謂「優婆塞」(佛陀的男眾在家信徒)。男姓在家信眾盡壽皈依三寶,就是「優婆塞」。這兩經接著講「優婆塞」應該圓滿成就的特質,如照雜阿含九二七經所言,則為「信、戒、聞、施、慧」,但若照別譯雜阿含一五二經所說,則為:「信、戒、施、慧」。

兩經皆提到「如來所」,其實,「如來所」的意思是指「如來所說的佛法」,尤其是指對「四聖諦」生信,這是我自己個人的推敲。因為「佛陀」所度的第一位在家男性信眾,當時,佛陀對他所宣說的就是「佈施、持戒、生天」…等等善法,使其心境柔軟,再宣說「四聖諦」,開其法眼。此位弟子在聽完「四聖諦」後,便對佛法生起信心,並且得證「初果」。【參照「中阿含未曾有法品郁伽長者經第七(初一日誦)」、「(三九)中阿含未曾有法品郁伽長者經第八(初一日誦)」】

另外,談到「優婆塞」施(捨)具足的時候,兩經所顯現的差異,主要則是「平等佈施」這一句話。因為,雜阿含有多篇經文提到佈施功德因不同的佈施對象而有所差異,可是當明知佈施功德有所差異時,卻勸信徒做到「平等佈施」(不要分別布施的對象?!),豈不是有點勉強,又顯得與其他經文的佈施旨意,有所衝突?所以,我個人揣測所謂「平等佈施」,應是指「生放捨心」而言,意即「安心、放心的佈施」。不過,這是我個人看法!因為,我很早以前就對所謂的「平等佈施」(毫無分別的佈施)有所疑慮?所以,才會特別去查詢其他不同的譯本,看看其他的譯者或其他的部派雜阿含經版本,在這方面又是怎麼說?!

雜阿含二八○經,佛陀則是告訴頻頭城的一位婆羅門長者,如何分辨那些出家的修行者應該恭敬.尊重.禮事.供養,而那些則不應該。佛陀說,如果一位出家人於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接觸、意思法時,未離貪、未離欲、未離愛、未離渴、未離念,內心不寂靜,所行非法,所行疏澀。則如此沙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因為凡夫也是如此,看不到兩者有何差別之處。反之,如有出家的修行者能離貪、向著調伏貪念的方向修行。離恚…。離癡…。那麼,這樣的修行者應該恭敬.尊重.禮事.供養。(附註)

所以,從雜阿含二八○經,可以瞭解佈施或供養的對象,並不是毫無分別的,至少,從雜阿含經文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可以這樣理解。

附註:

雜阿含經

(二八○)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到頻頭城北申恕林中

爾時。頻頭城中。婆羅門長者皆聞世尊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頻頭城申恕林中。聞已。悉共出城。至申恕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頻頭城婆羅門長者。若人問汝言。何等像類沙門.婆羅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汝當答言。若沙門.婆羅門眼見色。未離貪.未離欲.未離愛.未離渴.未離念。內心不寂靜。所行非法。所行疏澀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如是像類比丘。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作是說已。當復問言。何故如此像類沙門.婆羅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汝應答言。我等眼見色。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內心不寂靜。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彼沙門.婆羅門眼見色。亦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內心不寂靜。行非法。行疏澀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我於斯等求其差別。不見差別之行。是故我於斯等像類沙門.婆羅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若復問言。何等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汝應答言。若彼眼見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念。內心寂靜。不行非法行。行等行。不疏澀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如是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若復問言。何故於此像類沙門.婆羅門恭敬.尊重.禮事.供養。汝應答言。我等眼見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內心不寂靜。行非法行。行疏澀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斯等像類沙門.婆羅門離貪.離欲.離渴.離念。內心寂靜。行如法行。不行疏澀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我等於彼。求其差別。見差別故。於彼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如是說已。若復問言。彼沙門.婆羅門有何門。有何形貌。有何相。汝等知是沙門.婆羅門離貪.向調伏貪。離恚.向調伏恚。離癡.向調伏癡。汝應答言。我見彼沙門.婆羅門有如是像類。在空閑處.林中樹下.卑床草蓐。修行遠離。離諸女人。近樂獨人。同禪思者。若於彼處。無眼見色可生樂著。無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可生樂著。若彼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行.如是形貌.如是相。令我等知是沙門。婆羅門離貪.向調伏貪。離恚.向調伏恚。離癡.向調伏癡

時。諸沙門.婆羅門長者白佛言。奇哉。世尊。不自譽.不毀他。正說其義。各各自於諸入處。分別染污清淨。廣說緣起。如如來.應.等正覺說。譬如士夫。溺者能救。閉者能開。迷者示路。闇處然燈。世尊亦復如是。不自譽.不毀他。正說其義。乃至如如來.應.等正覺說

爾時。頻頭城婆羅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