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11 18:33:38希拉

「英僧在泰國」第二十九章

這一章,首先談到的是外國人在異國出家生活,遭遇到不同對待與歧視的問題,譬如,一般的泰國人很難認真地將他們視為一位僧人。彼得僧也曾就這樣的情況問過他的同修,他的泰國同修回答說:「因為你不是泰國人,而且你也不會唸誦隨喜偈祝福信眾。」但彼得僧委婉地說:「可是,佛陀也不是泰國人啊?」

雖然,當彼得僧出外托缽時,泰國人也很有禮貌地尊敬他們,但他總感覺人們是出於好奇心居多,所以,常常有些陌生人會跑來看他,而有些外國陌生訪客更糟。有一次他坐在自己的庫堤,一位年老的歐洲人不請自來走進他的室內,不打任何招呼,一開口就說:「我覺得我應該來看看你。」彼得僧說,類似這樣的開場白,他聽過上打之多,讓他覺得他好像是動物園裏的奇珍異獸。有些寺裏的同修對他也很不自在,譬如,一群人在交談時,若他靠近時,大家會暫停交談,直到他離開。當然,也有例外,譬如,寺裏的住持、少數泰國同修好友與一些跟他上課學習英語會話的社會人士。

後來,當他有機會回到倫敦與出家前的佛教朋友Dav(目前是藏傳僧人)重聚時,他向朋友提到在泰國寺院的種種遭遇,他的朋友告訴他:「如果你想在泰寺生存,你可以『獨立』,但絕不要『孤立』。」不過,彼得僧承認自己是滿「孤立」的,因為,他覺得無需去逢迎配合他人。

有關於異國環境的融合問題,由於,我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也無法瞭解書中作者所提到的種種感受。倒是,我自己到泰國旅遊的時候,覺得遇到的泰國人都滿親切友善的,但是,言語不通的狀況下,如果想與泰國人進行各種深入的來往溝通,的確是會碰上滿大的障礙。由於,佛教文化的影響,泰國人對於各種事物的包容力,簡直可以用「神奇」來形容。泰國人遇到挫折時,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撒拜(sabai):放輕鬆。」這句話,其實也有容忍、忍耐的意思。由於,佛法常教人要多忍耐,所以泰國人從小就受大人教導要多忍耐。觀察泰國人這樣的佛教文化習性與泰國社會各種奇風異俗兼容並蓄的包容力,外國人如果沒有仔細思維,很容易會產生誤會。因為,我曾經在朋友介紹的一本由planet所出版的泰國旅遊書讀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泰國人對於各種事物很有包容心,但『包容』並不代表他們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