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30 21:08:52希拉
「外國和尚」第三章導讀----受戒
彼得尊者出家受戒的清晨,穿戴著白色「沙龍」,腰繫金色的皮帶,這一襲白色沙龍的邊緣鑲著有趣的金邊,整襲服裝看起來像是一件網狀的窗簾。通常受戒典禮都在每月「布薩說戒」的大廳或佛塔內舉辦,戒子(受戒者)的親友會帶著戒子的僧衣、托缽與日常必需用品跟隨著戒子一起出席受戒典禮。因為,彼得尊者並沒有親屬在泰國,所以,「馬哈劉」尊者幫他安排了二十位剃髮穿白袍的「八戒尼」(其實是泰國的「在家白衣眾」,住在泰寺帶髮修行或已剃髮的女性修行者。通常持守「八戒」或「十戒」,由於不屬於僧眾,所以,無法跟著僧眾出門托缽)權充家屬。另外,「馬哈劉」尊者的俗家親屬與資助彼得尊者出家的「昆妮」女士與她的家人,也一起出席,參加了典禮。
令人意外的驚喜,出席的「親教師」----「佛光寺」的住持臨時「走馬換將」改成了「大界寺」的住持。這對彼得尊者來說,是一項「殊榮」,因為,「大界寺」的「住持」一向過於忙碌,而據彼得尊者所知,這是「大界寺」的「住持」第一次為西方人落髮授戒。但也因為這個突然的變化,使得彼得尊者的緊張加劇。而之前決定好的出家法名也由「住持」重新更名為「Phra Peter Pannapadipo」----「慧光彼得」僧。緊張的情緒隨著步入佛塔前持續升高。馬哈劉尊者還是照舊寬慰彼得尊者:「不要擔心。」
在步入佛塔前,照例要順時鐘繞塔三次,這是為了對「三寶」----佛、法、僧----表達敬意。彼得尊者成為僧人後,曾經參加過其他戒子的典禮,通常隨行的家屬都十分地喧嘩吵鬧,但他永遠無法體會這種歡樂送行的感覺,因為,他的「送行家屬」是二十位十分安靜而且循規蹈矩的「八戒尼」,但也因此而將他的緊張逼到最高點。在進入受戒的佛塔前,按照泰國的傳統,受戒者必須轉身向著他的送行家屬丟擲銅板,以此象徵「拋棄世俗的一切」。但他不可能對「八戒尼」丟擲銅板,因為「八戒尼」她們可能也已經拋棄了世俗,她們也不需要世俗的事物,所以,他們就直接走進了佛塔。
進入佛塔裏頭,主持授戒典禮的僧人們都已經等待著,馬哈劉尊者也在其中。彼得尊者跪近「主持」處,喊了一聲:「老師(“anjali“)」,雙手奉上整包僧袍,「主持」接下僧袍檢查是否僧衣俱全。彼得尊者磕頭三拜後,跪坐著、深呼吸,受戒典禮於是開始:「尊長,我皈依佛……。」接著是一系列戒子與戒師(軌範師)間的問答。詢問一些問題,有關於戒子是否符合進入僧團的資格,而且必須連續問答三遍。戒師的責任是依據古律法與授戒傳統,檢視是否讓戒子充分瞭解他所詢問的問題,如果過程中有任何錯誤都會導致受戒失敗。整場儀式下來,彼得尊者覺得自己表現得還算不錯,時至多年後,當時受戒的景像與一些細節,至今尤讓彼得尊者覺得「歷歷如新」。
受戒時,兩位戒師當時詢問了以下問題:
1、「是否有嚴重的內在疾病?傳染性的皮膚病?肺結核?癲癇症?」
2、「是人類嗎?是男人嗎?是自由人嗎?有負債嗎?身負任何政府的勞役或稅負嗎?父母同意出家嗎?滿20歲嗎?……。」
整個受戒過程,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大概花費將近五十分鐘結束,最後,戒子依照傳統將一個小銀器其中所盛的水徐徐倒進一個缽中。彼得尊者圓滿完成受戒儀式後,鬆了一口氣。由於泰國人很喜歡拍照,原本彼得尊者歡喜著打算將這個「大日子」的一些照片寄給倫敦的朋友,但是當看到相片中的自己時,嚇得打消了整個主意,據他描述其中的一幅相片:「在戒師前俯低著身子,全身濕透,滿臉通紅,頭上泛油反映著佛檯上的燭光,當時的我,看起來像一個奇醜無比的嬰兒。」彼得尊者說,因為虛榮心作崇的緣故,所以,不想寄照片給倫敦的朋友了。
彼得尊者在剃掉頭髮後快要出家時,才知道:「由於佛世時,曾有『龍』或者『蛇』變化成人類的樣子,出家受戒進入了僧團,後來被發現後,被拒於僧團之外。因此,至今,戒師們還是依舊按照古老的傳統,在戒典時詢問戒子:『你是人嗎?』」
出家後,會發給一本「僧籍證」(“bi-sutthi“),但書中並沒說明是由何機構發給的。出家後的當晚,彼得尊者思考了很多問題,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新人生。
個人記得幾年前的一件社會新聞,有一間僧寺,因為替太多的年青學子剃度出家,又加上出家的戒子中,有很多人都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結果,很多家長都跑去該寺院找孩子,又由於上寺尋人的家長當中有一位是「明星」(是一位女性出家眾的哥哥),藉著新聞媒體的力量將整個事件擴大了,也因此這次的事件才廣而傳開。如以律典的角度來看,其實他們出家受戒的典禮,在當時是失敗而無效的儀式。其實,如果在事後能得到親屬的諒解,最好還是重新受戒一次。
令人意外的驚喜,出席的「親教師」----「佛光寺」的住持臨時「走馬換將」改成了「大界寺」的住持。這對彼得尊者來說,是一項「殊榮」,因為,「大界寺」的「住持」一向過於忙碌,而據彼得尊者所知,這是「大界寺」的「住持」第一次為西方人落髮授戒。但也因為這個突然的變化,使得彼得尊者的緊張加劇。而之前決定好的出家法名也由「住持」重新更名為「Phra Peter Pannapadipo」----「慧光彼得」僧。緊張的情緒隨著步入佛塔前持續升高。馬哈劉尊者還是照舊寬慰彼得尊者:「不要擔心。」
在步入佛塔前,照例要順時鐘繞塔三次,這是為了對「三寶」----佛、法、僧----表達敬意。彼得尊者成為僧人後,曾經參加過其他戒子的典禮,通常隨行的家屬都十分地喧嘩吵鬧,但他永遠無法體會這種歡樂送行的感覺,因為,他的「送行家屬」是二十位十分安靜而且循規蹈矩的「八戒尼」,但也因此而將他的緊張逼到最高點。在進入受戒的佛塔前,按照泰國的傳統,受戒者必須轉身向著他的送行家屬丟擲銅板,以此象徵「拋棄世俗的一切」。但他不可能對「八戒尼」丟擲銅板,因為「八戒尼」她們可能也已經拋棄了世俗,她們也不需要世俗的事物,所以,他們就直接走進了佛塔。
進入佛塔裏頭,主持授戒典禮的僧人們都已經等待著,馬哈劉尊者也在其中。彼得尊者跪近「主持」處,喊了一聲:「老師(“anjali“)」,雙手奉上整包僧袍,「主持」接下僧袍檢查是否僧衣俱全。彼得尊者磕頭三拜後,跪坐著、深呼吸,受戒典禮於是開始:「尊長,我皈依佛……。」接著是一系列戒子與戒師(軌範師)間的問答。詢問一些問題,有關於戒子是否符合進入僧團的資格,而且必須連續問答三遍。戒師的責任是依據古律法與授戒傳統,檢視是否讓戒子充分瞭解他所詢問的問題,如果過程中有任何錯誤都會導致受戒失敗。整場儀式下來,彼得尊者覺得自己表現得還算不錯,時至多年後,當時受戒的景像與一些細節,至今尤讓彼得尊者覺得「歷歷如新」。
受戒時,兩位戒師當時詢問了以下問題:
1、「是否有嚴重的內在疾病?傳染性的皮膚病?肺結核?癲癇症?」
2、「是人類嗎?是男人嗎?是自由人嗎?有負債嗎?身負任何政府的勞役或稅負嗎?父母同意出家嗎?滿20歲嗎?……。」
整個受戒過程,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大概花費將近五十分鐘結束,最後,戒子依照傳統將一個小銀器其中所盛的水徐徐倒進一個缽中。彼得尊者圓滿完成受戒儀式後,鬆了一口氣。由於泰國人很喜歡拍照,原本彼得尊者歡喜著打算將這個「大日子」的一些照片寄給倫敦的朋友,但是當看到相片中的自己時,嚇得打消了整個主意,據他描述其中的一幅相片:「在戒師前俯低著身子,全身濕透,滿臉通紅,頭上泛油反映著佛檯上的燭光,當時的我,看起來像一個奇醜無比的嬰兒。」彼得尊者說,因為虛榮心作崇的緣故,所以,不想寄照片給倫敦的朋友了。
彼得尊者在剃掉頭髮後快要出家時,才知道:「由於佛世時,曾有『龍』或者『蛇』變化成人類的樣子,出家受戒進入了僧團,後來被發現後,被拒於僧團之外。因此,至今,戒師們還是依舊按照古老的傳統,在戒典時詢問戒子:『你是人嗎?』」
出家後,會發給一本「僧籍證」(“bi-sutthi“),但書中並沒說明是由何機構發給的。出家後的當晚,彼得尊者思考了很多問題,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新人生。
個人記得幾年前的一件社會新聞,有一間僧寺,因為替太多的年青學子剃度出家,又加上出家的戒子中,有很多人都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結果,很多家長都跑去該寺院找孩子,又由於上寺尋人的家長當中有一位是「明星」(是一位女性出家眾的哥哥),藉著新聞媒體的力量將整個事件擴大了,也因此這次的事件才廣而傳開。如以律典的角度來看,其實他們出家受戒的典禮,在當時是失敗而無效的儀式。其實,如果在事後能得到親屬的諒解,最好還是重新受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