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6 15:38:49希拉

文章標題:”…永遠快樂”

書名:the way it is(本來如是)
說法者:Ajahn Sumedho(蘇美多尊者)
印書基金會:W.A.V.E.(Wisdom Audio Visual Exchange)
書後註:嚴守自由分享,勿作商業謀利
內頁註:這是一份佛法禮物,出版純為了自由分享。

文章標題:”…永遠快樂”

我們歷經禪修,看著我們的呼吸,審察著呼吸入與出的過程。我們警覺審視部份的身體動作,當我們正在走路、站立、坐著與躺下。我們正開放心智於身體當下的狀態,更甚於逐漸迷醉其中。

注意,即使是在一個像這麼美麗的地方,我們還是會讓自己迷亂。當我們在這裏,我們可能想去其它的地方;當我們正在走路,我們可能想要坐著;當我們正坐著,我們可能想要走一走;當我們正在禪修時,我們正想著等禪修安居期後,我們將要做的一些事情。然後,禪修安居期後,我們希望回到這裏(禪修的地方)……絕望,不是嗎?

在還沒來禪修前,你在家裏遇到麻煩,並想著:「我實在等不及去禪修安居了。」然而在此地,你卻期待:「我實在等不及禪修安居快點結束。」也許,你獲得某種安祥寧靜的禪坐狀態,想著:「我想要整天都像這樣。」或許你試著回到昨天那樣喜樂滿溢的境界,但取而代之的,只是更覺得沮喪。

當你進入某種美好神妙的境界,你執取它們;但是你仍然須要找些東西來吃或做某些工作。因此當你正逐漸遠離這些美好神妙的境界時,你感到難過。或者也許你得不到任何美好神妙的境界,由於一堆憂傷記憶、慎恨與無力感生起的緣故。其他每一個人都是喜樂的;你因而覺得沮喪,因為似乎其他人都從這次的禪修安居中得到某些事物,唯有你沒有……。

惟有我們開始留心事物的變化,然後,我們才有可能看到我們所製造的麻煩,或者是怎麼執取美好的事物,或如何製造各種各類複雜事物時刻旋繞著當下;一直想要某些我們不擁有的事物,想持續保持我們所擁有的,想甩開某些我們所擁有的。這就是與欲望相關的人類問題,不是嗎?我們總是一直尋求其它的事物。

我記得當我年幼的時候,一直想要一個特定的玩具。我告訴我媽,如果她給我那個玩具,從此我不會再想要別的,這個玩具以後就可以完全滿足我了。而且,我相信如此的想法---惟一讓我真的不再快樂的原因,就是我得不到那個我想要的玩具---我並不是在向媽媽說謊。因此,媽媽只好買給我。我玩了約五分鐘,得到一點樂趣…而後,我開始想要別的東西。所以,從「得到我想要的」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一些滿足感與快樂,接著「求取它物的欲望」生起。我對此事印象深刻,因為在那年幼的時期,我真的深信只要我能得到我想要的玩具,我將永遠快樂……也因由此事而覺察到「永遠快樂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