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6 14:32:34台股投資陳小姐

媒體評道/馬總統該挖角小英的文膽

  • 夏珍

 

「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絕望。……因為明天起,我們要像過去四年一樣的勇敢,心裡充滿著希望。」這是一年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總統敗選演說,不論支持與否,聞者莫不感動,這是最漂亮的敗選感言。

一年後,沒放棄希望的蔡英文做到她所言,「政治人物的責任就是讓自己永遠成為人民的選項。」而非如一般人預期,失去黨權的蔡英文就失去了政治能見度。相反的,勝選的馬英九總統用了一年時間,讓自己的民調持續下滑,等待谷底反彈;接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民調滿意度與馬同步下滑,連帶民進黨的民意聲望也遠遜於總統大選之前,而寄希望於在野黨的民意,則把絕大部分的期待投注於蔡英文身上。何以故?

民主政治定期改選,少不了民粹操作,但政治做為一門「專業」,或者「志業」,不全然那麼無道理可循,特別是爭取民意還是有一定的邏輯,比方說,靠攏基本教義派以鞏固基本盤,是一種邏輯;向中間挪移以擴大基本盤,也是一種邏輯;不論選擇哪一種邏輯,最終得說服或溝通,才能產生作用,任何選擇都有導致成敗的可能,選舉只能以結果論,但過程可以累積獲得正向結果的機會,讓民眾相信這是溝通或說服,而非哄騙。

做為經貿談判專家,蔡英文的修辭學在總統大選期間,表現得淋漓盡致,論者譏她擅於詭辯,但不論如何,沒有人懷疑她確有能力感動人心。敗選後一年時間,她成立辦公室,走訪專家,不輕易受訪,每隔三、五個月才露臉,出手就有具體主張,舉例而言,證所稅爭議期間,民進黨罵聲不絕,只有她的辦公室執行長、前財政部長林全提得出對案版本,儘管後來她也反對開徵證所稅;民眾厭惡朝野惡鬥,她率先主張召開國是會議,儘管馬總統婉拒。

歲末之際,她又提出一文,「2013年除了為自己打拚,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她以紙風車兒童藝術工程為例,相信孩子的笑容可以凝聚台灣,那麼一定有更多事可以凝聚台灣,到底是什麼?她沒有給答案,要台灣每一個人都想一想,更重要的是:一起投入。這真是一篇美文,既可為歲末感言,更可為新年祝願,當然,做為敗選無黨權又對台灣未來有想法的「民間人士」,不必像馬總統殫精竭慮思索元旦文告,既要有想法還要有辦法,有了辦法還得有做法,但她做到了一種誠意的姿態,沒有因為落選而憤怒,沒有因為無權而失志,她反覆訴說台灣的苦悶,反照馬政府聽不見人民的聲音,娓娓道來卻更具說服力。

蔡英文說:「人民、土地與我們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切政治的基礎,如果脫離了這些,政治只會是令人厭倦的權力競逐。」很難想像從政者不要權力所為何來?但畢竟權力不是政治的一切,權力只是工具,更高的價值是相信自己可以為國家人民做更多事,除此之外,政治毫無意義徒惹人厭。蔡英文證明自己還是人民的選項,馬總統縱使不再選舉,做為國家元首還是得凝聚人心,馬政府挖不走蔡英文的文膽,卻不能不聽聽對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