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9 20:07:32台股投資陳小姐
八歲兒學投資 長大不會去投機 --北大副教授呂隨啟的理財教育
作者:小富婆 日期:2010-05-15
未上市~八歲兒學投資 長大不會去投機~未上市股票分享: --北大副教授呂隨啟的理財教育
[整理者:潘佳凌 採訪者:潘佳凌
近3年,台灣上班族薪資都是負成長,去年更創30年來最大減幅;同時間,物價、房價卻猛飆,台北房價更在7年內漲了8成。處在減薪年代,78%的人自認買不起屋、60%的人擔心無法退休⋯⋯ 面對相同環境,有一群人卻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對工作一點都不擔心,有的打算45歲、有的甚至是32歲就提前退休,早早達成財務自由目標。他們憑什麼? 什麼時候開始學投資比較好?2009年6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啟帶著兒子上電視,公開兒子8歲開始買股的經驗,立刻引爆討論。有人批評讓孩子從小炒股,根本是在教投機;呂隨啟卻認為,早點認識投資,孩子可以從容安排一生的財富計畫,就不會以小搏大去投機、冒風險。
呂隨啟在北大教投資,自己也做股票,甚至上電視分析股市,是名嘴級的北大老師。已滿10歲的呂桑源,目前則是北京大學附屬小學5年級的學生,曾經跟著呂隨啟到美國遊學1年,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他形容自己是周杰倫的小歌迷,愛運動而且好客豪爽,數學和作文都曾比賽得獎。 兩年前,呂隨啟開始引導兒子接觸股票、讀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的書,甚至撥錢讓兒子自己下場交易。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越洋專訪時,他透露,兒子成績一直很好,在接觸投資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濃;因此,他認為,從小學投資,至少可以鼓勵孩子把數學學好。至於其他還有哪些好處?要怎麼引導孩子認識投資?以下是呂隨啟的經驗分享。
激發責任感》以巴菲特為師,學投資也學處世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讓兒子8歲就接觸股票,為什麼?
呂隨啟答(以下簡稱答):想鼓勵孩子好好學數學,因為籠統學數學,孩子沒概念也不知道重要性。我告訴他,做一個男孩,長大要有能力盡責任,小的來講,多掙點錢將來有能力做更多事,有能力養好自己的家庭父母;大的來講,可以為國家多做點貢獻。可是數學如果學不好,連收益率都不會算,就不知道投資值不值得做,所以要把數學先學好,學好後,投資成功率就高了,就能以巴菲特、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些人為目標去追趕,所以我讓他接觸股票。
問:可是8歲的小孩能理解「投資」嗎?你如何讓他認識投資?
答:先要讓孩子有責任感,接著再給他看現實生活目標。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中國有個企業家要員工每人捐10元人民幣就夠了;他賺那麼多錢,帶到棺材裡燒都燒不完,為什麼不拿出來捐?可是,巴菲特、比爾.蓋茲都是把自己80%財產拿去做慈善事業,我就問孩子,「你要成為哪一種人?」
他說要以巴菲特為目標,我跟他說,不一定要「成為」他們,但要知道該向誰學習。弄明白該向誰學習後,就知道怎麼去做,比如去看巴菲特的書。通過讀巴菲特的書,他不但對投資感興趣,還嘗試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去理解問題。
問:8歲談這些會不會太早?
答:激發責任感本來小時候就必須做,只要他的責任感被調動起來,他知道他將來長大的目標跟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他就知道該怎麼去努力,做為家長就給他引導一些,實際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就像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在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要貪婪」,它就不只是投資原則,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孩子在小學,做人非常大氣,大陸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很溺愛、嬌寵,結果是自我中心,說的不好聽是活得太自我,我這孩子對人特別大度,他帶去的東西都是跟同學分享;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學巴菲特的處世原則,單就這一點,我就覺得特別欣慰。
開拓廣大視野》懂得觀察現象,對社會貢獻力量
問:結果他都買了哪些股票?
答:我問他要買什麼股票?他說,你看那麼多小朋友愛玩電腦,家長為了不想給小孩玩,還給他設密碼,將來銷量肯定會提高,微軟是實力最強的電腦公司,股票應該會愈來愈好。又說可口可樂,問他為啥可以買,他說因為喝可口可樂的人愈來愈多,小朋友每次喝都要跟父母吵一下,業績也會愈來愈好。
可是我告訴他,中國股市買不到微軟和可口可樂的股票。他說,那就買豆奶類股,我問為什麼?他說從小你就給我喝豆奶,於是,我撥了兩萬塊人民幣給他去買維維股份股份(編按:中國市占率最高的豆奶製造商,股票代號600300),只有兩星期,漲了60%賣掉。
這就是小孩看書加上直覺做的投資,他總是能找出他的道理,所以既能開闊他的視野,又能讓他學好數學。
問:有人批評8歲就學買股太庸俗,你怎麼看?
答:當我們面對錢,花錢,是大人庸俗?還是孩子?見錢眼開,我看,孩子遠不如大人。
汶川地震時,有些家長猶豫要捐多少?孩子想把壓歲錢全捐出去,家長還勸阻,所以,庸俗的往往是大人、不是孩子,是大人用庸俗的角度去想。
大人為什麼對錢庸俗?因為缺少社會責任感,只知道自己過好小日子,孩子才會變庸俗。如果家長帶頭捐款,讓孩子知道不是為了買玩具、冰淇淋,把它捐給災區小孩,很有意義,就不會庸俗。換句話說,孩子的理財教育與樹立社會責任心,兩者是密不可分。很多家長給零用錢無節制,或是在馬路上看到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人家伸手,都冷眼拒絕,不鼓勵孩子助人,那才真是問題。
明白增值效力》把握該有的投資機會,就不會想投機
問:所以你覺得愈早學習投資愈好嗎?
答:人生下來,到懂事、接觸零用錢為止,都是投資行為;合理安排消費支出,用最少支出,買到最多玩具跟糖果,從而讓自己獲得最大福利,小孩從小都在盤算這些事。我們可以一步步引導他,不把錢全用在消費上,把消費推遲到未來。
比如說一筆錢可以買冰淇淋,不同投資方式,以後可以吃到的冰淇淋是不一樣的,放銀行,存款1年後,只能吃到10.5個;買企業債券,可能1年後可以吃11個;買股票,有可能吃15~20個,也可能只吃8~9個(指股票賠錢)。
推遲消費是投資意識的一部分,教導小孩子推遲消費是讓他們擁有增值意識。很多孩子拿到一筆零用錢後,都是透過消費把它花掉,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能夠自覺地把錢省下來去投資,但你要在這時告訴他,假設這筆錢現在他不拿去買玩具,存起來,拿去投資,將來這筆錢能夠放到多大、能購買更多玩具,從生活消費的例子來讓孩子們明白增值的效力。
把這些方式都給他講清楚,告訴他不同投資工具的利弊,就是把小孩的理財教育從消費擴展到投資上,再告訴他用什麼理念判斷不同投資工具跟價值,小孩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思維習慣,從小可以選擇正確或適合他自己的工具。
問:很多投資人都想以小搏大搏翻身,你如何看待?
答:以小搏大就是過度投機,人為什麼會以小搏大?因為當人錯過一個特別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時,後悔得不得了,他的投機心態就會變得比原來更重。因為在他某個年齡錯過他該捕捉到的投資機會,才會捶胸頓足,想賭一把,想在一夜之間都賺回來。
這跟小時候投資教育有缺失、投資理念不完善有關,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階段把該把握的投資機會都把握住了,就不會去冒那個險。因此,早點認識投資,可以讓孩子更從容安排一生的投資計畫,就不用冒這麼大的風險。
北大副教授呂隨啟小檔案
◎出生:一九六四年
◎學歷: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現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證券研究所所長
呂桑源(兒子)
◎出生:一九九九年
◎目前就讀:北大附小五年級學生
◎理財方式:股票
◎理財資歷:兩年,買賣過權證、股票等投資工具
◎最愛的書:《巴菲特智慧全集》
[整理者:潘佳凌 採訪者:潘佳凌
近3年,台灣上班族薪資都是負成長,去年更創30年來最大減幅;同時間,物價、房價卻猛飆,台北房價更在7年內漲了8成。處在減薪年代,78%的人自認買不起屋、60%的人擔心無法退休⋯⋯ 面對相同環境,有一群人卻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對工作一點都不擔心,有的打算45歲、有的甚至是32歲就提前退休,早早達成財務自由目標。他們憑什麼? 什麼時候開始學投資比較好?2009年6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啟帶著兒子上電視,公開兒子8歲開始買股的經驗,立刻引爆討論。有人批評讓孩子從小炒股,根本是在教投機;呂隨啟卻認為,早點認識投資,孩子可以從容安排一生的財富計畫,就不會以小搏大去投機、冒風險。
呂隨啟在北大教投資,自己也做股票,甚至上電視分析股市,是名嘴級的北大老師。已滿10歲的呂桑源,目前則是北京大學附屬小學5年級的學生,曾經跟著呂隨啟到美國遊學1年,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他形容自己是周杰倫的小歌迷,愛運動而且好客豪爽,數學和作文都曾比賽得獎。 兩年前,呂隨啟開始引導兒子接觸股票、讀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的書,甚至撥錢讓兒子自己下場交易。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越洋專訪時,他透露,兒子成績一直很好,在接觸投資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濃;因此,他認為,從小學投資,至少可以鼓勵孩子把數學學好。至於其他還有哪些好處?要怎麼引導孩子認識投資?以下是呂隨啟的經驗分享。
激發責任感》以巴菲特為師,學投資也學處世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讓兒子8歲就接觸股票,為什麼?
呂隨啟答(以下簡稱答):想鼓勵孩子好好學數學,因為籠統學數學,孩子沒概念也不知道重要性。我告訴他,做一個男孩,長大要有能力盡責任,小的來講,多掙點錢將來有能力做更多事,有能力養好自己的家庭父母;大的來講,可以為國家多做點貢獻。可是數學如果學不好,連收益率都不會算,就不知道投資值不值得做,所以要把數學先學好,學好後,投資成功率就高了,就能以巴菲特、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些人為目標去追趕,所以我讓他接觸股票。
問:可是8歲的小孩能理解「投資」嗎?你如何讓他認識投資?
答:先要讓孩子有責任感,接著再給他看現實生活目標。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中國有個企業家要員工每人捐10元人民幣就夠了;他賺那麼多錢,帶到棺材裡燒都燒不完,為什麼不拿出來捐?可是,巴菲特、比爾.蓋茲都是把自己80%財產拿去做慈善事業,我就問孩子,「你要成為哪一種人?」
他說要以巴菲特為目標,我跟他說,不一定要「成為」他們,但要知道該向誰學習。弄明白該向誰學習後,就知道怎麼去做,比如去看巴菲特的書。通過讀巴菲特的書,他不但對投資感興趣,還嘗試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去理解問題。
問:8歲談這些會不會太早?
答:激發責任感本來小時候就必須做,只要他的責任感被調動起來,他知道他將來長大的目標跟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他就知道該怎麼去努力,做為家長就給他引導一些,實際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就像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在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要貪婪」,它就不只是投資原則,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孩子在小學,做人非常大氣,大陸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很溺愛、嬌寵,結果是自我中心,說的不好聽是活得太自我,我這孩子對人特別大度,他帶去的東西都是跟同學分享;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學巴菲特的處世原則,單就這一點,我就覺得特別欣慰。
開拓廣大視野》懂得觀察現象,對社會貢獻力量
問:結果他都買了哪些股票?
答:我問他要買什麼股票?他說,你看那麼多小朋友愛玩電腦,家長為了不想給小孩玩,還給他設密碼,將來銷量肯定會提高,微軟是實力最強的電腦公司,股票應該會愈來愈好。又說可口可樂,問他為啥可以買,他說因為喝可口可樂的人愈來愈多,小朋友每次喝都要跟父母吵一下,業績也會愈來愈好。
可是我告訴他,中國股市買不到微軟和可口可樂的股票。他說,那就買豆奶類股,我問為什麼?他說從小你就給我喝豆奶,於是,我撥了兩萬塊人民幣給他去買維維股份股份(編按:中國市占率最高的豆奶製造商,股票代號600300),只有兩星期,漲了60%賣掉。
這就是小孩看書加上直覺做的投資,他總是能找出他的道理,所以既能開闊他的視野,又能讓他學好數學。
問:有人批評8歲就學買股太庸俗,你怎麼看?
答:當我們面對錢,花錢,是大人庸俗?還是孩子?見錢眼開,我看,孩子遠不如大人。
汶川地震時,有些家長猶豫要捐多少?孩子想把壓歲錢全捐出去,家長還勸阻,所以,庸俗的往往是大人、不是孩子,是大人用庸俗的角度去想。
大人為什麼對錢庸俗?因為缺少社會責任感,只知道自己過好小日子,孩子才會變庸俗。如果家長帶頭捐款,讓孩子知道不是為了買玩具、冰淇淋,把它捐給災區小孩,很有意義,就不會庸俗。換句話說,孩子的理財教育與樹立社會責任心,兩者是密不可分。很多家長給零用錢無節制,或是在馬路上看到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人家伸手,都冷眼拒絕,不鼓勵孩子助人,那才真是問題。
明白增值效力》把握該有的投資機會,就不會想投機
問:所以你覺得愈早學習投資愈好嗎?
答:人生下來,到懂事、接觸零用錢為止,都是投資行為;合理安排消費支出,用最少支出,買到最多玩具跟糖果,從而讓自己獲得最大福利,小孩從小都在盤算這些事。我們可以一步步引導他,不把錢全用在消費上,把消費推遲到未來。
比如說一筆錢可以買冰淇淋,不同投資方式,以後可以吃到的冰淇淋是不一樣的,放銀行,存款1年後,只能吃到10.5個;買企業債券,可能1年後可以吃11個;買股票,有可能吃15~20個,也可能只吃8~9個(指股票賠錢)。
推遲消費是投資意識的一部分,教導小孩子推遲消費是讓他們擁有增值意識。很多孩子拿到一筆零用錢後,都是透過消費把它花掉,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能夠自覺地把錢省下來去投資,但你要在這時告訴他,假設這筆錢現在他不拿去買玩具,存起來,拿去投資,將來這筆錢能夠放到多大、能購買更多玩具,從生活消費的例子來讓孩子們明白增值的效力。
把這些方式都給他講清楚,告訴他不同投資工具的利弊,就是把小孩的理財教育從消費擴展到投資上,再告訴他用什麼理念判斷不同投資工具跟價值,小孩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思維習慣,從小可以選擇正確或適合他自己的工具。
問:很多投資人都想以小搏大搏翻身,你如何看待?
答:以小搏大就是過度投機,人為什麼會以小搏大?因為當人錯過一個特別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時,後悔得不得了,他的投機心態就會變得比原來更重。因為在他某個年齡錯過他該捕捉到的投資機會,才會捶胸頓足,想賭一把,想在一夜之間都賺回來。
這跟小時候投資教育有缺失、投資理念不完善有關,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階段把該把握的投資機會都把握住了,就不會去冒那個險。因此,早點認識投資,可以讓孩子更從容安排一生的投資計畫,就不用冒這麼大的風險。
北大副教授呂隨啟小檔案
◎出生:一九六四年
◎學歷: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現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證券研究所所長
呂桑源(兒子)
◎出生:一九九九年
◎目前就讀:北大附小五年級學生
◎理財方式:股票
◎理財資歷:兩年,買賣過權證、股票等投資工具
◎最愛的書:《巴菲特智慧全集》
上一篇:未上市股票怎樣挑選比較安全?
下一篇:興櫃股票買賣必知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