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后山竹 消炎抗氧化
山竹原名「莽吉柿」,又名「鳳果」、「山竹子」,
因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葉酸、泛酸及多種維他命等成份,
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有極佳的效果,亦有消炎之效,
因其營養價值不亞於榴蓮,故有「果后」之稱。
撰文:姜豪然 圖片:資料圖片
原產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熱帶國家的山竹,英文名稱「Mangosteen」,雖然與芒果「Mango」相似,但內含的營養及品種完全不同,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有助紓緩關節痛
山
竹所以被稱為「果后」,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因其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素,當中包括抗氧化劑、葉酸、檸檬酸、泛酸、維他命B1、B2、C4和礦物質,對
提升人體免疫力有極佳的效果,另外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抗感染等特殊的療效。而營養學家認為,維他命C和E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原素,但是山竹含有大量及多種
的「氧雜蒽酮」(Xanthones)成份,對抗氧化的作用就更大。
在已被發現的200多種「氧雜蒽酮」中,山竹含有50種以上,而「氧雜蒽酮」
比起維他命C和E,其抗氧化作用更為顯著。此外,這種物質對於心肌梗塞,或是腦梗塞的形成,亦有極佳的抑制作用。還不特止,「氧雜蒽酮」的抗氧化成份更有
助於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免疫機能、抑制自由基,幫助支持軟骨和關節機能,有效紓緩肌腱炎及關節炎痛楚,並能預防季節性呼吸系統疾病。
蒂綠皮軟宜食用
山
竹屬於藤黃科常綠喬木,對種植地方氣候要求極高,如氣溫低於4度以下,更完全不可能種植,而且每年產量不多,完全成熟的山竹果樹平均只可結出500個果
實,所以售價比高質美國蘋果貴上接近兩倍。雖然果樹壽命長達70年以上,但一般在種植後10年才有收成。而盛產期為每年的5月至7月,即現時食用最為合
時。
一般山竹果殼硬厚,呈深紫色,剝開後果肉則為白色,形狀活像一頭大蒜,味道清甜甘香,口感柔軟。但留意剝皮時須格外小心,如將果殼汁液沾在果
肉之上,則會令果肉味道變苦,如沾在衣服之上就更難以清洗。於購買時,應選擇蒂綠皮軟的新鮮果,如發現果皮太硬,手指用力亦不能令表皮凹陷,即表示果實太
老,不宜食用。如發現果實有六塊蒂瓣(一般只有四至五塊),就是核小味甜的提示。
降火護膚解脂肪
山
竹食法不多,一般以直接食用為主,而其性偏寒涼,對燥火重、有皮膚敏感或膚質不太好的年輕人有顯著的食療效果,並且能夠化解脂肪及有醒胃功效,還有滋潤肌
膚與降燥火的功能。但由於山竹性偏寒,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更勿與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及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食;若不慎食用過量,
可用紅糖煮薑茶解之。
營養師詹兆洲表示,不少人士以山竹代替日常三餐,希望得到纖體效果。雖然易飽肚,每個山竹亦只有約50卡路里,但以山竹作纖
體餐,只適合短期瘦身之用,不能持久進行。因只吃一種水果會導致營養不足,如身體長時間缺乏蛋白質和油份,會令人感到四肢乏力、頭痛頭暈及精神不振。如果
持續兩至三星期吃同一餐單,更會影響新陳代謝,嚴重者更會出現脫髮、指甲不生長、皮膚變黑,女性或會有停經等情況出現。故此為着健康着想,應保持飲食營養
均衡。
生機全食
生機飲食,即不吃經農藥、化學肥料、化學添加物及防腐處理或污染的食品,只吃未經烹煮的食物及新鮮動植物和堅果。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路,若有侵權之虞請來信或留言提醒台長刪除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