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 16:33:01paul
金融之改革
民國七零年代末,政府開放民營銀行之設立,立即像雨後春筍般的一一開業,當時有許多專家學者持反對的立場,因以臺灣當時的金融市場已成飽和狀,但是當時的財政部長王建煊,獨排重議堅決開放,他以開放競爭才有進步的理論,終於在反對聲浪中通過,民營銀行一一開業,大眾對十信案的陰霾,是記憶猶新,而並不看好這些新銀行,但短短的十數年,對國營的銀行產生壓力,逼使老銀行開始改革,走向全方位,多元化的經營方式.
民國八十年代開始了併購風,並再成立金控業務,使金融企業本身,能成為資本雄厚的大企業,可與世界的各大金融機構齊名,吸引外資的投入.但是,併購的產生並未如預期,卻是使財團座大,變成金融財由少數的財團所操控,他們利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國外投資公司,開始蠶食鯨吞,當目的達到後,再對舊有的員工開始趕人計劃,苛扣離職金,對現有的員工裁減薪俸福利金,員工個個無奈,哭訴無門.政府部門卻袖手旁觀,任由財團首腦猖狂下去.在王建瑄部長開放民營銀行的計劃,他是想要競爭才有進步,採自然淘汰的自然法則,但卻是演變成今日的亂像,是始料未及的,
今日銀行的數目,真的在逐步減少,業務從傳統的存放款,匯兌業務,擴增到信用卡,銷售商品,信託等等,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應該是消費者受惠的時代,但是事與願違,在銀行的工作者,由於主管只要業績,不問後果,大量推出信用卡,現金卡,發卡浮濫,造成今日的卡奴人口的暴增,許多年青人不知利率的可怕,以卡養債,以至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造成社會問題.此難題不知該由何人負責.
金改走至今日,銀行的市場由公家多數,變成公,民多數,現變成公家少數,民營也少數,財團控制金融市場,越來越明顯,將來是否會被財團控制臺灣的金融,不得不令人不寒而慄,政府在暗中協助財團取得更大資本,小老百姓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自己的財富縮水,而束手無策,官員們,財團的財富卻是倍數的在成長,如此的財富重分配,真令人憂心.
民國八十年代開始了併購風,並再成立金控業務,使金融企業本身,能成為資本雄厚的大企業,可與世界的各大金融機構齊名,吸引外資的投入.但是,併購的產生並未如預期,卻是使財團座大,變成金融財由少數的財團所操控,他們利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國外投資公司,開始蠶食鯨吞,當目的達到後,再對舊有的員工開始趕人計劃,苛扣離職金,對現有的員工裁減薪俸福利金,員工個個無奈,哭訴無門.政府部門卻袖手旁觀,任由財團首腦猖狂下去.在王建瑄部長開放民營銀行的計劃,他是想要競爭才有進步,採自然淘汰的自然法則,但卻是演變成今日的亂像,是始料未及的,
今日銀行的數目,真的在逐步減少,業務從傳統的存放款,匯兌業務,擴增到信用卡,銷售商品,信託等等,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應該是消費者受惠的時代,但是事與願違,在銀行的工作者,由於主管只要業績,不問後果,大量推出信用卡,現金卡,發卡浮濫,造成今日的卡奴人口的暴增,許多年青人不知利率的可怕,以卡養債,以至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造成社會問題.此難題不知該由何人負責.
金改走至今日,銀行的市場由公家多數,變成公,民多數,現變成公家少數,民營也少數,財團控制金融市場,越來越明顯,將來是否會被財團控制臺灣的金融,不得不令人不寒而慄,政府在暗中協助財團取得更大資本,小老百姓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自己的財富縮水,而束手無策,官員們,財團的財富卻是倍數的在成長,如此的財富重分配,真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