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皮膚炎忌亂抓
▲被隱翅蟲毒液波及,患者肩膀的皮膚紅腫又有點潰爛。(照片提供/柯威志
夏日出沒 「隱翅蟲」皮膚炎忌亂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11/today-health3.htm
文/柯威志(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
「醫師,好奇怪!睡覺前還好好的,睡醒卻感覺左肩刺痛,照鏡子才發現,肩膀的皮膚紅腫又有點潰爛,這是人家常說的『皮蛇』嗎?」40歲陳先生一臉驚恐來求診,經視診及病史詢問,確定是「隱翅蟲皮膚炎」,不是什麼可怕的怪病。
隱翅蟲常在夏天出沒,近來已有多位患者來求診,此蟲喜歡在草地及樹林中活動,習性趨光,加上體型小,晚上可能會穿過紗窗飛入或爬入住戶中,進而造成皮膚疾病。
隱翅蟲是一種昆蟲,是鞘翅目隱翅蟲科甲蟲的通稱,牠的翅膀很小,且藏匿在前翅之下不明顯因而得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體長約0.5至1公分,身體為橘黃色,頭、胸及尾部為鐵灰色。
「隱翅蟲皮膚炎」並不是因為被隱翅蟲螫傷所造成,此蟲並不會螫人,皮膚炎的原因是因為接觸到此蟲的體液,其中含有一種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病患會感到刺痛與腫脹,皮膚則會以水泡及紅斑表現。
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會分泌一些體液,造成皮膚線型的病灶,若是此蟲在皮膚上被打死,或是不知不覺的在人睡夢中被壓死,體液大量濺出於皮膚之上,毒素10至15秒後就會有反應,快速造成皮膚潰爛破皮。
治療「隱翅蟲皮膚炎」的方法是以外用類固醇藥膏與抗菌藥膏預防繼發性感染為主,在正確投藥之後約1星期可痊癒,之後會留下發炎後的色素沈澱,要再過幾個月才會慢慢淡化。
此病切忌胡亂搔抓,亂塗藥膏,也有病患誤以為自己得到帶狀疱疹,也就是民間俗稱的「皮蛇」,接受偏方治療或「斬蛇」,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或過敏反應,留下更難看的色素沈澱及疤痕。
提醒民眾若遇到類似情形,應盡快至皮膚科門診求助;外出至野外要穿遮蔽性的衣物及使用驅蟲液,夏天晚上避免開窗及開燈睡覺,以免引誘此蟲到身邊。若真發現隱翅蟲在身上,輕輕吹氣將牠趕走即可,不要拍死牠,以免體液四濺造成皮膚炎。
用藥不能一概而論。請各位自行小心。
我用含類固醇的藥膏會使皮膚無止境的擴大潰爛到無法收拾的可怕地步,那也是區域醫院皮膚科醫師開的藥,唯有停藥讓時間使皮膚自行痊癒。幸好是腳,醫師根本不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