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肥胖基因 中研院找到/釣客雜魚湯 內有河豚 親友中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ug/22/today-health2.htm
病態肥胖基因 中研院找到了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身材圓滾滾,有6成是基因決定的,只要找出發胖原因,有助於未來對症治療!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和其團隊,找出兩個影響台灣漢人病態性肥胖基因,並發現其中3個基因「位點」發生「變異」。簡單地說,就是嚴重肥胖者的基因ESR1、PPARγ經排序後,在某一個位點上,是呈「A」的表現,但一般人卻是出現「G」,以至於「A」的人有較高的風險發生肥胖;這項成果將能應用在嚴重肥胖症的風險評估及防治,且刊登在8月「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不過雖然找到肥胖基因,但潘文涵並不鼓勵民眾去做基因篩檢,因為現行市面的肥胖基因篩檢,多是找到影響歐美人的基因,無法對台灣漢人肥胖問題「對症下藥」。
潘文涵說:「ESR1和PPARγ是常見基因,4成民眾都擁有,即使兩大基因都有,但也不見得一定肥胖。」她認為,一窩蜂地基因篩檢,可能出現「偽陽性」的窮擔心結果。
潘文涵說,胖瘦有6成由基因決定,但環境因素仍然相當關鍵,運動及健康飲食才能瘦身減重、遠離疾病。
目前醫學研究已證實,人體約有3萬多個基因,其中127個基因與人體肥胖相關,潘文涵與桃園敏盛醫院醫療副院長李威傑、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陳信宏合作,花費6年的時間,對照606位正常體重(BMI指數小於24),及514位嚴重肥胖病患(BMI指數大於39),發現ESR1、PPARγ基因的三個位點發生變異現象,多發生在胖哥胖妹身上。
潘文涵指出,PPARγ基因會影響人體胰島素阻抗性、熱量元素代謝,及肥胖細胞分化等功能,若出現一個位點變異,肥胖風險增加約30%到40%;若有兩個位點變異,風險一下高出兩倍;若3個位點均有變異,危險性更攀升5倍以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ug/22/today-health3.htm
釣客混煮雜魚湯 內有河豚 親友統統中毒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台中縣一名陳姓男子熱愛釣魚,並將釣來的數十尾小魚混雜煮湯,不料,親友食用後,紛紛出現反胃、頭皮及嘴部發麻,送醫後,才知誤食河豚中毒;醫師表示,河豚為神經性毒素,萬一誤食,可以先催吐。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林潮頡表示,河豚口小、腹大、無鱗,背部為淡蒼色,腹部為白色,其卵巢、肝臟及腸子帶有劇毒,部分種類的河豚甚至連魚皮、魚肉都含毒。因河豚毒素會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傳遞,而使神經細胞產生麻痺,一般食用後,約30分鐘就會出現中毒症狀,輕微者發麻、反胃或嘔吐,嚴重則無法走路、說話、呼吸,甚至昏迷、死亡。
這名45歲的陳姓男子日前到大甲溪出海口釣了數十條魚,開心煮成魚湯與親友享用,不料,他和2名親友喝了幾口湯後,即出現反胃、頭皮及嘴部發麻等症狀,趕緊將湯倒掉,因隔天身體還是不適,家人才趕緊將3人送到童綜合醫院治療。
經患者描述及畫圖,研判3人應是誤食河豚中毒,還好喝的湯不多,經給氧治療,毒素代謝後,目前皆已痊癒。
林潮頡指出,目前醫學上,魚類神經性毒素還沒有解毒劑或血清等可供治療。因神經性毒素會抑制呼吸。治療時,需給氧或插管方式嚴防患者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若民眾不小心誤食中毒,可以先催吐,以減少毒素吸收;若昏迷,則應先人工呼吸急救,再送醫。
希望這樣的發現
能夠幫助更多的胖哥胖妹早日甩掉肥胖的困擾與糾纏
大家應該甩掉偏見,不要再認為肥胖者是貪吃、懶惰、缺乏減肥的意志力。 2009-08-23 0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