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0 20:07:29司佳

上海亂世浮生 家書勾回憶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MAIN_ID=183&f_SUB_ID=4081&f_ART_ID=198815
上海亂世浮生 家書勾回憶

【記者鄭朝陽】

影中人:黃孝輝

地點:上海

提供者:黃友堯

一九四九年黃孝輝從上海撤居台灣,從此異鄉變故鄉。記者林俊良/翻攝

一九四九年元月六日,黃孝輝一如往常到上海中匯大樓的台灣和泰商行(味全集團前身)上班,燦爛的冬陽為辦公室添了些許暖意,黃孝輝先為自己沏了一杯茶,作為一天的開始;對照華北國共內戰、遍地烽火的亂局,這片刻的恬適安逸著實教人欣羨。

黃孝輝 隨商行撤台

椅子還沒坐熱,電話鈴聲摧毀了短暫的優閒,「孝輝,徐州失守了,共產黨快打到上海了,你得趕緊準備撤了!」黃孝輝掛上友人的電話,趕快起身把橡膠輪胎、砂糖等公司資產,整批裝箱上船,護送回台灣。

從此,祖籍福建泉州的黃孝輝落腳台灣,沒回過大陸。由於撤離行動倉卒,來不及回泉州老家接出老母,大陸淪陷,黃孝輝經常從香港輾轉託人拿錢接濟母親,多年後才順利輾轉接回台灣同住。 這段記憶塵封了六十年,黃孝輝回台繼續在和泰商行服務,但因操勞過度,四十七歲就因肝病過世。兒子黃友堯今年六十歲,「如果不是聯合報徵老照片,這段歷史連我也淡忘了。」黃友堯和兒子黃大奎一起翻箱倒櫃,找出一張張父親帶來的泛黃老照片和書信,也找回「一九四九」的記憶。

怕漲價 吃麵先付帳

黃孝輝捎回台灣的家書,說明上海物價飛漲的情形。記者林俊良/攝影

黃友堯拿出民國卅七年十一月六日父親捎回的家書說,當時上海物價「如野馬狂漲,投機巨賈皆不惜借錢購買物資」,且美國大使已勸美僑撤退,「民氣頹喪、民心不安」,強烈建議家人趕快把鈔票換成米糧等日用物資。記得小時候父親還說過,當時上餐館吃麵要先給錢,否則「吃完了,價格又漲一倍!」

歷經這段動盪時局,即使撤居台灣,人心仍充滿不安全感。

怕倒錢 家裡擺金庫

黃友堯表示,包括父親在內,當年很多人家裡都有一個厚重的金庫,金錢、貴重首飾都鎖在金庫裡,「國家都會倒了,哪能信任銀行!」他還記得,弟弟的老闆是上海人,每次發薪水拿到的鈔票都有濃濃的樟腦味,這是金庫為了防蟲放置樟腦丸所致。

影響所及,黃家兄弟普遍有保值的理財觀念。像黃友堯結婚第一件事就是買房子,「當年忠孝東路房子一坪才四萬,現在不能比了。」其他四個兄弟也都投資土地、房子和黃金,對抗通貨膨脹。

文采美 兩岸訂終身

黃友堯(右)和兒子黃大奎翻出老照片,努力找回一九四九失落的記憶。記者林俊良/攝影

黃孝輝可能也是兩岸通婚的先行者。黃友堯說,父親原是泉州的小學校長,飽讀詩書,寫一手好字;母親姚 治是延平北路的大家閨秀,雖然追求者眾,「最後被阿山仔(唐山人的暱稱)娶走,跌破一堆人的眼鏡。」

黃友堯說,父母分隔兩地,靠的是阿姨姚敏瑄的媒妁之言,透過書信往來,母親深受父親文采吸引,雖素未謀面,竟因此定了終身。結婚後,兩人在泉州短暫居住,隨即因為台灣和泰商行急尋上海分行管理幹部,讓黃孝輝棄教從商,趕赴上海任職;因緣際會在一九四九跨海來到妻子的故鄉。

老照片 拉近祖孫情

黃大奎找出阿公黃孝輝的書信和老照片之前,「一九四九」對廿八歲的他來說,只是距離遙遠的時代符號,「現在,這一年對我很特別,它是我們家族延續的起點。」他這麼看。

祖孫兩人生命無緣交會,但黃大奎從高中開始,努力在泛黃的書信堆中拼湊阿公的生命經驗,發現老照片中阿公上班的地點是上海中匯大樓,「那是上海富商杜月笙蓋的,曾經是上海市博物館,現在改為北京銀行上海分行。」黃大奎買了上海商務書店出版的圖鑑,搭配網路查詢,了解這棟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

黃大奎小學看過電視轉播六四天安門事件血腥畫面,「以前對大陸沒好印象,完全不想去。」現在,因為中匯大樓,因為一九四九這段大移民的故事,他正規畫走一趟上海,回到歷史現場,探索阿公當年的心路歷程。

 

李寧兒 2009-06-22 21:29:49

還是這篇好看
我喜歡這樣的新聞
有故事性的

版主回應
這事距離我們太遙遠了,我知道大多數人沒興趣看的。 2009-06-23 02:23:40
Justy 2009-06-22 03:00:41

恩。。
一段我永遠也無法想像的歷史呢。。。

版主回應
都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2009-06-22 1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