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1 13:23:40paris3310

0412

摒除那些胡說八道的自由聯想.....

加上“投”這個粗率的動詞,
那大概是詩經裡最不美的比喻。
不美的程度,大概會令我這種讀者初讀時感到莫名其妙。
那麼多事物可以比喻,幹嘛一定是木瓜?
木瓜之後還是木桃木李.......

先不論送的是什麼,因為那或許不重要,
比喻中,付出的那一方所給出的總之是世俗評價中“最沒什麼”的東西。

在還沒有讀到這則名詞解釋之前,
依於成見,這些從玉字旁的字,猜想大概都是“美玉的一種”
這首詩的全部意涵就只停留在事物的世俗價值的對比。

說文新附中“璩”是耳環。
之後“玖”:用于砭灸的暗色玉石。
“瑤”是美石次玉者。為容刀之佩。

故為這詩付出與回應的雙方加上了可延展故事的空間。
指涉男女、朋友、君臣相對時單方面的一種無悔、無價的痴心。

於是說,種種美玉的細分脫離了日常生活概念的“後人”,
讀這首詩能開啟延展空間的鑰匙在於字詞解釋,
應該不至放太誇張的。
之前讀過一篇文章的觀點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璩,匪報也"
我想是細心、體情的讀者。

這次沒完沒了的經驗之後,
其實我漸漸相信,作者一掛,讀者一掛,
這兩掛人老死不相知、不相往來也許不是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