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5 19:22:23蔡柏
[哈佛地下室] 孤獨的必要性:為什麼我總是學不會?
攝影:蔡柏璋 Pao-Chang Tsai
誤闖MIT學生宿舍,一時迷戀於大廳舒適的座椅和View,乾脆開始看書。
還好在上飛機前臨時在機場抓了兩本中文書:「太后與我」和「孤獨六講」。這幾天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蔣勳老師的著作趴趴走(帶「太后與我」有點不好意思,畢竟內容也算是驚人地羞赧)。
蔣老師談「孤獨」,其實挺符合初到美國的感受。這種感受我並不陌生,所以也不會太大驚小怪。今天早上還在調整時差,五點就醒來(誰叫我昨晚不爭氣的傍晚六點就昏睡了一陣),拿了一根香蕉啃食,烤了兩片土司,抹上昨天剛買的奶油、花生和草莓醬,喝了一小口蘋果汁,太甜,換上柳橙汁,因為找不到馬克杯,就煞有其事地用高腳酒杯,盛裝了新鮮柳橙汁,穿著內褲斜靠在廚房的一角,看著空蕩的公寓。
然後孤獨感就產生了。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_____ 蔣勳。孤獨六講。
攝影:蔡柏璋 Pao-Chang Tsai
美國AA航空公司的飛機,AA最厲害的一點應該是空奶和空爺的年紀和身材都是一般空姐和空少的兩倍吧。
我往往很珍惜幾個初到新國度的時刻,第一個就是剛下飛機的時候。第二個是等待開學前的時候。第三個就是開學當天。
初到喬治亞大學時,在台灣就聯絡上當地前任同學會會長,她熱情的開車帶我和另一位學姊阿姨一起進城,我還記得第一餐就是加油站旁的麥當勞,我用了好多番茄醬,根本對於即將展開的一年,沒有想像,只有新鮮。
初到英國倫敦的時候,已經長大了些,還好倫敦的地鐵很方便,從希斯洛機場就可以直接搭到市區,雖然我事先做的功課都沒有用(例如做到維多利亞站可以轉巴士到我宿舍附近,結果維多利亞站電梯壞的,扛著行李哭天喊地哭腰上樓買車票,然後上了車之後才知道根本沒有停我那一站),終於來到宿舍附近時,又飄起細雨,我在雨中到處問人方向,沒有人知道在哪裡,最後一個問到的好人,在觀看地圖一陣沈默之後,抬頭一看,原來我們就站在該棟建築的正前方。
初到麻州劍橋時(註一),除了驚訝於美國國內機場的混亂和不安全外(行李輸送帶是任何人都可以走進的地方耶!是不是很離譜?壞心一點的人天天都到行李輸送帶偷東西回家穿或用就好啦!認真的!),因為飛機延遲了將近兩小時(原因是芝加哥機場很忙!要互相禮讓起飛以免撞到,這是什麼理由!誰不忙!)我和好心房東Diane約了八點四十分抵達,下了飛機已經十點多了。蔡小奉沒有訊號,然後我當時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行李會不會從行李輸送帶出來(註二),人生地不熟,除了心中一直默念三媽佛祖保哥之外,開始研究怎麼樣離開機場、晚上或許可以暫住哪裡,然後上網用e-mail跟房東聯絡....等等。
然後Diane跟她美麗的養女Julie就出現了。瞬間獲得解救。平安抵達交通似乎不甚方便的波士頓->劍橋。
註一:我初到時犯了一個地理上的錯誤,一直以為劍橋是波士頓的一部分。不是噢!波士頓和劍橋都是麻州的市!所以像哈佛其實大部份的校區是在劍橋,只有小部份在波士頓。
註二:這次到美國受到的第一個屈辱是在芝加哥機場,由於我不清楚行李提出再重新Check in的步驟,所以詢問了AA臭臉黑妞一號,她用我其實聽不太懂的英文叫我到後面二號櫃台之類的,但是明明後面就已經是出口,我再問了一次,她臭臉又狂吠說:我說過了,後面*#&%^)@。蔡小胖忍辱負重,又愛逞強,牙一咬,想說就衝出去試試看。一走出去,看到臭臉黑妞二號,我又怯懦地再問一次,這一次黑妞態度更差。
芝加哥機場的臭臉黑紐們!請你們尊重自己的工作好嗎?!這是什麼態度!
不好意思,越寫越氣,先發洩一下。
話說臭臉朝天鼻翹睫毛黑妞叫我重新回去,我正要說:「可是剛剛裡面的人叫我...」「牠」直接打斷我,說:「我講了你是聽不懂是不是?就叫你----」此時一位好心的白人推車工作人員現場解救,直接跟我說:「你要去哪裡?要在裡面Check in,跟我走。」黑人賤妞還大言不慚地附和:「我剛剛就是這樣跟他說的!」白人菩薩沒搭理他,迅速把我帶到剛才誤出的門口,確認了我要抵達的機場之後,就很酷地說:「我幫你拿進去就好,你直接去登機門。」我霎時有種又感謝又不安的疑慮,畢竟那是我全部的家當,我沒有親眼看到他被Check in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但是白人菩薩堅持我不用進去,我只好超級沒用的道聲謝謝!然後在奔往登機門的路上開始思考要是遇到壞人或者是行李沒有寄到可以怎麼處理(悲觀蔡家人的處理方式,用後續解決方法來自我安慰)
攝影:蔡柏璋 Pao-Chang Tsai
美國第二餐(第一餐是不爭氣的星巴克)。在我們害怕的時候,選擇性反而變少了。走進這間餐廳只是因為人看起來沒有很多,我應該比較不容易被人冷落吧我猜。點餐的時候也因為害怕被店員看出其實我對英文或這個國家很不熟稔,就點了一個自己其實沒有興趣、排在菜單上第一個的Cheeseburger Plate。
不好吃,還是台北的Bravo最好吃。
請別誤會,我熱愛這種孤獨感。
因為這是回台灣之後就很容易忘記的感覺。因為台灣太方便、步調太快,以至於根本沒有空擋可以停下來感受這些事。在自己熟悉舒服的地方也沒有必要為賦新詞強說愁地說自己好孤獨。
直到再度被放到一個很不熟悉的地方(九年沒有來了),有些陌生的生活模式,整個城市的人都好大隻的大學城(我再度覺得自己是矮人國來的,之前在英國沒有這種感覺,因為英國人其實也沒有很高,但是美國人是不是有點離譜啊?正向橫向都很厲害!),沒有俯拾即是的早餐店,一切都得自己來。但是其實我「早」就知道得自己來,就因為這樣,我更驚覺於我們有多麼容易在自己的Comfort Zone死巴著不放。即便知道自己做早餐是必然的,自己購物料理生活是必然的,天天走路二十分鐘上學非常正常的,即便這些事情在九年前我初到美國交換學生的時候我就慢慢知道了,如今白髮蒼蒼三十歲,帶著一個老態龍鍾的身軀,竟然還是對這些常識不禁稍感震驚。
然後這種突然要從自己的Comfort Zone出走的感受,是少數我覺得很珍貴的感受。有一種很美的孤獨感產生。我不怕這種孤獨感,我甚至享受這種讓我理解自己過去有多幸福的孤獨感。有一種回到二十歲時候的青澀,有一種我都要三十了其實還是跟當初二十歲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兩樣的錯覺。
我在這裡沒有朋友(目前,拜託!),除了房東和她女兒之外不認識任何人。這種為了生活必須努力認識人的感受,是長大之後在台灣根本不會,也不需要出現的。「交朋友」這種社會動物的本能機制,總是要到陌生的環境下,才有被打開的可能性。因為很久不需要這樣做(上一次這樣做當然是初到英國時,糗爆了,請參考之前的「到倫敦才懂的事系列」),現在我同樣又陷入開學前的恐慌症和交友症候群。
天,為什麼我怎麼樣都學不會?這些步驟就好像被格式化之後,全部空白,再來一次,無論你曾經來過美國,無論曾經在異地生活多久,每次遇到,都跟初戀一樣緊張、陌生、刺激、青澀。
攝影:蔡柏璋 Pao-Chang Tsai
哈佛校門。十幾年前,我和長中合唱團到北美巡回表演,好像花了半天的時間在哈佛校園閒晃,我什麼都不記得,只記得摸了一下知名銅像的鞋子,然後做了一下哈佛夢,印象哈佛校園邊的商店都好有氣質,我還買了兩個裝禮物的盒子,一個金色一個銀色。事隔多年重返舊地,發現週遭已經不復當年的古典,充斥著過分商業的觀光餐廳和商店。
我也分不清楚是我變了?還是哈佛變了?
這是為什麼我會這麼需要每過一段時間就重新出走嗎?
當「出走」這件事哪天也變成另一個Comfort Zone的時候,該怎麼辦?
是因為我每次在國外的時間都待沒超過一年,才正要進入適應期就要回臺灣了,以至於這些經驗沒有深植心中嗎?
不知道。「我都已經快三十歲了幹嘛還要這樣有事沒事虐待自己心臟?大家都結婚而且有待遇超級好的工作,我還在這裡被臭臉賤黑妞兇?」這個念頭這兩天的確很不爭氣的偶然出現。
我好想念倫敦。我在哈佛的每一個角落,Charles河畔,都在尋找倫敦的蹤影。
攝影:蔡柏璋 Pao-Chang Tsai
美國第二餐(第一餐是不爭氣的星巴克)。在我們害怕的時候,選擇性反而變少了。走進這間餐廳只是因為人看起來沒有很多,我應該比較不容易被人冷落吧我猜。點餐的時候也因為害怕被店員看出其實我對英文或這個國家很不熟稔,就點了一個自己其實沒有興趣、排在菜單上第一個的Cheeseburger Plate。
不好吃,還是台北的Bravo最好吃。
請別誤會,我熱愛這種孤獨感。
因為這是回台灣之後就很容易忘記的感覺。因為台灣太方便、步調太快,以至於根本沒有空擋可以停下來感受這些事。在自己熟悉舒服的地方也沒有必要為賦新詞強說愁地說自己好孤獨。
直到再度被放到一個很不熟悉的地方(九年沒有來了),有些陌生的生活模式,整個城市的人都好大隻的大學城(我再度覺得自己是矮人國來的,之前在英國沒有這種感覺,因為英國人其實也沒有很高,但是美國人是不是有點離譜啊?正向橫向都很厲害!),沒有俯拾即是的早餐店,一切都得自己來。但是其實我「早」就知道得自己來,就因為這樣,我更驚覺於我們有多麼容易在自己的Comfort Zone死巴著不放。即便知道自己做早餐是必然的,自己購物料理生活是必然的,天天走路二十分鐘上學非常正常的,即便這些事情在九年前我初到美國交換學生的時候我就慢慢知道了,如今白髮蒼蒼三十歲,帶著一個老態龍鍾的身軀,竟然還是對這些常識不禁稍感震驚。
然後這種突然要從自己的Comfort Zone出走的感受,是少數我覺得很珍貴的感受。有一種很美的孤獨感產生。我不怕這種孤獨感,我甚至享受這種讓我理解自己過去有多幸福的孤獨感。有一種回到二十歲時候的青澀,有一種我都要三十了其實還是跟當初二十歲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兩樣的錯覺。
我在這裡沒有朋友(目前,拜託!),除了房東和她女兒之外不認識任何人。這種為了生活必須努力認識人的感受,是長大之後在台灣根本不會,也不需要出現的。「交朋友」這種社會動物的本能機制,總是要到陌生的環境下,才有被打開的可能性。因為很久不需要這樣做(上一次這樣做當然是初到英國時,糗爆了,請參考之前的「到倫敦才懂的事系列」),現在我同樣又陷入開學前的恐慌症和交友症候群。
天,為什麼我怎麼樣都學不會?這些步驟就好像被格式化之後,全部空白,再來一次,無論你曾經來過美國,無論曾經在異地生活多久,每次遇到,都跟初戀一樣緊張、陌生、刺激、青澀。
攝影:蔡柏璋 Pao-Chang Tsai
哈佛校門。十幾年前,我和長中合唱團到北美巡回表演,好像花了半天的時間在哈佛校園閒晃,我什麼都不記得,只記得摸了一下知名銅像的鞋子,然後做了一下哈佛夢,印象哈佛校園邊的商店都好有氣質,我還買了兩個裝禮物的盒子,一個金色一個銀色。事隔多年重返舊地,發現週遭已經不復當年的古典,充斥著過分商業的觀光餐廳和商店。
我也分不清楚是我變了?還是哈佛變了?
這是為什麼我會這麼需要每過一段時間就重新出走嗎?
當「出走」這件事哪天也變成另一個Comfort Zone的時候,該怎麼辦?
是因為我每次在國外的時間都待沒超過一年,才正要進入適應期就要回臺灣了,以至於這些經驗沒有深植心中嗎?
不知道。「我都已經快三十歲了幹嘛還要這樣有事沒事虐待自己心臟?大家都結婚而且有待遇超級好的工作,我還在這裡被臭臉賤黑妞兇?」這個念頭這兩天的確很不爭氣的偶然出現。
我好想念倫敦。我在哈佛的每一個角落,Charles河畔,都在尋找倫敦的蹤影。
這塊磚頭顏色沒有Bricklane的好看,這個建築物新得好假,這裡的人五官很不細緻,這裡的胖子好多(我也是其中之一,跪),這裡...好不對勁。即便這裡已經是美國最古老的城市,儘管哈佛已經375年歷史,儘管MIT也150年了,總覺得劍橋的一切都好大、好粗枝大葉、好沒內涵的廣闊。
我知道初到此地兩天的我,只是情緒性的評斷劍橋市。誰知道可能一個月之後,我就會開始我們哈佛來,我們哈佛去(一定會這樣的,因為我是賤人!)
We'll see!擁抱孤獨!
We'll see!擁抱孤獨!
冰紛樂
2011-09-07 00:03:53
那位臭臉黑妞一號真是太過份惹!!跩什麼跩~~
如果你是搭BR我希望有機會可以為你服務 XD
版主回應
妳在BR工作?太厲害了:) 希望哪天可以搭乘妳服務的班機!
2011-09-07 00:19:22
psl
2011-09-05 23:48:34
you will be fine, i believe. do enjoy your solitude which will more or less insipre you. don't torture yourself. that is what i wish. all the best wishes!
版主回應
are you kidding me? I love being tortured! HAHA!!
2011-09-05 23:52:47
我也覺得AA的空服非常厲害,感覺沒超過40是不能當的,男生女生都一樣!
常常一個人的時候,感受不太到孤獨;被一群acquaintances圍繞、聊著言不及意的話題,然後在散場後連自己說了什麼都想不起來時,才有深刻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