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6 00:55:16蔡柏
[演出評論]K24
演出名稱:K24
演出時間:10.09.2005 P.M.7:30
演出地點:台南人戲工場
演出團體:台南人劇團
作者:港妹
最近的戲好像都流行取一些讓人無法揣測內容的劇名,前陣子有莎妹劇團的《e.Play.XD》,現在又有台南人劇團的《K24》,這種讓人摸不著腦袋的劇名難道比較容易吸引觀眾進劇場看戲?誰知道!但我必須承認這的確吸引了我。
K24,取自Chaos的諧音,原意是混亂,導演也竭盡所能的把整齣戲搞得混亂不
已,這戲共有六個場景、三十個角色,全由六位主要演員和兩位客串演員擔綱。有趣的是,不同於以往我們對於劇場演出的認知──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你走進劇場看戲,在走出劇場之前,總是會看到戲的結局,即使是充滿想像空間的結局──這齣戲無論在任何文宣品甚至演出裡頭都清楚的明示或暗示觀眾:這不是結局!這次的演出只演了一、二集,接下來還有三、四、五、六集,想看續集的觀眾還請下次及早排隊。對於蔡柏璋這位七年級導演的大膽嘗試,我只能說他實在很有勇氣!
事實上,這齣懸疑推理劇當然不如想像中的混亂,即使多達三十個角色,幾乎每位演員都一人分飾多角(真的滿多的!)也還不至於把觀眾搞得精神錯亂,場景與場景、角色與角色之間都有條有理,依著一定的秩序進行。故事從「總統千金將遭人暗殺」一路開展,不僅劇中探員急欲找出可疑份子,觀眾也為之緊張,想快些找出計劃謀殺總統千金的嫌疑犯!《K24》安排的懸疑劇情,使得觀眾無不瞪大眼睛仔細尋找線索,渴望搶先一步揪出恐怖份子的主謀。然而編劇蔡柏璋卻運用他獨特的喜感緩和眾人緊繃的情緒,將許許多多的笑料穿插在劇情當中的每一個環節,使得劇場裡笑聲如浪花般不斷襲來,不曾間斷。
全劇中,最令人感到目不暇給的,莫過於那可旋轉的圓形舞台,每隨著它旋轉一次,場景就產生了一次變化,彷彿被施過魔法一般,憑藉相同的道具卻能一直「變」出不同的畫面來,教人目不轉睛的看完整齣戲,捨不得將視線從舞台上移開。圓形舞台的直徑處掛了一道紅色布縵和一層黑紗,當布縵拉上時,舞台被一分為二,布縵兩邊分別是兩個半圓形的表演空間;而當布縵拉開時,兩邊又合而為同一個場域。有時布縵拉上,僅留下半圓形的舞台、有時舞台旋轉,布縵便將舞台分割為左右兩個半圓形,空間調度可謂非常靈活。在台南人劇團的上一個製作《莎士比亞不插電─哈姆雷》當中也曾運用黑紗為上下舞台分割,讓觀眾同時看見上下舞台兩個不同場景正在發生的事情,只不過離觀眾距離較遠的上舞台經由黑紗遮掩顯得若隱若現,更添一分魅力。在《K24》裡,透過黑紗切割,我們能同時知道戲中的「舞台」與「後台」正進行著什麼事,也許是台前的茱麗葉演得正專注,後台的神父和奶媽卻為了毒藥道具吵翻天;也許是台前的Paris正在做演出前的最後排演,後台Jay和Mario卻已經扭打得彼此一臉狼狽,這般讓觀眾同時窺知雙方人馬舉動的特殊安排,令全劇顯得饒富趣味、引人入勝。另外,本劇挑選了經典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部分片段做為戲中戲演出,呈現方式卻有別於以往看見鏡框式舞台的製作,使用大量景片及道具完成各個場景,在《K24》裡頭,這些片段只用一張紅色的長形沙發便完成,在黑色喜劇的包裝下,我們也意外發現這齣經典作品在小劇場中呈現的另一種可能性。
然而,我認為最值得劇場觀眾探討的仍然是這以美國影集為發想的創作型式。
《K24》不但在宣傳上使用了電視才有的「影音預告片」,更在戲的開場、中場及結尾仿照美國影集般剪輯幾個有趣的畫面,並搭配演員介紹在劇場播放,讓人頓時有不在劇場中的錯覺──也許就像坐在家中打開電視機那樣自然──。導演蔡柏璋如此大膽的將電視手法直接搬到劇場裡,究竟是移植成功或失敗?從全場觀眾失控的瘋狂大笑中或許已經得到答案,它毫無疑問的是齣精采絕倫的好戲。儘管整體演出形式仍未臻成熟,但它所賦予觀眾豐富的視聽享受是值得肯定的!誰說進劇場看戲就不能像看電視影集一樣輕鬆呢?並不是所有劇場演出都得正經八百的討論深奧的人生哲理那才叫「戲」吧?我總是覺得,只要能讓觀眾走出劇場以後獲得滿足,那就是一齣值回票價的好戲了!此等演出形式成熟與否?把劇場搞得像電視影集一樣對於小劇場的發展是阻力抑或助力?那就留待評論家慢慢評斷了。對我而言,能夠讓疲憊的身軀獲得洗滌、讓心靈獲得沉澱、讓全身筋骨獲得放鬆的戲就是一齣好戲了,演出形式的成熟與否又代表什麼呢?說不定這種演出形式發展成熟以後,它就不像現在那麼好看、那麼輕鬆了,不是嗎?
演出時間:10.09.2005 P.M.7:30
演出地點:台南人戲工場
演出團體:台南人劇團
作者:港妹
最近的戲好像都流行取一些讓人無法揣測內容的劇名,前陣子有莎妹劇團的《e.Play.XD》,現在又有台南人劇團的《K24》,這種讓人摸不著腦袋的劇名難道比較容易吸引觀眾進劇場看戲?誰知道!但我必須承認這的確吸引了我。
K24,取自Chaos的諧音,原意是混亂,導演也竭盡所能的把整齣戲搞得混亂不
已,這戲共有六個場景、三十個角色,全由六位主要演員和兩位客串演員擔綱。有趣的是,不同於以往我們對於劇場演出的認知──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你走進劇場看戲,在走出劇場之前,總是會看到戲的結局,即使是充滿想像空間的結局──這齣戲無論在任何文宣品甚至演出裡頭都清楚的明示或暗示觀眾:這不是結局!這次的演出只演了一、二集,接下來還有三、四、五、六集,想看續集的觀眾還請下次及早排隊。對於蔡柏璋這位七年級導演的大膽嘗試,我只能說他實在很有勇氣!
事實上,這齣懸疑推理劇當然不如想像中的混亂,即使多達三十個角色,幾乎每位演員都一人分飾多角(真的滿多的!)也還不至於把觀眾搞得精神錯亂,場景與場景、角色與角色之間都有條有理,依著一定的秩序進行。故事從「總統千金將遭人暗殺」一路開展,不僅劇中探員急欲找出可疑份子,觀眾也為之緊張,想快些找出計劃謀殺總統千金的嫌疑犯!《K24》安排的懸疑劇情,使得觀眾無不瞪大眼睛仔細尋找線索,渴望搶先一步揪出恐怖份子的主謀。然而編劇蔡柏璋卻運用他獨特的喜感緩和眾人緊繃的情緒,將許許多多的笑料穿插在劇情當中的每一個環節,使得劇場裡笑聲如浪花般不斷襲來,不曾間斷。
全劇中,最令人感到目不暇給的,莫過於那可旋轉的圓形舞台,每隨著它旋轉一次,場景就產生了一次變化,彷彿被施過魔法一般,憑藉相同的道具卻能一直「變」出不同的畫面來,教人目不轉睛的看完整齣戲,捨不得將視線從舞台上移開。圓形舞台的直徑處掛了一道紅色布縵和一層黑紗,當布縵拉上時,舞台被一分為二,布縵兩邊分別是兩個半圓形的表演空間;而當布縵拉開時,兩邊又合而為同一個場域。有時布縵拉上,僅留下半圓形的舞台、有時舞台旋轉,布縵便將舞台分割為左右兩個半圓形,空間調度可謂非常靈活。在台南人劇團的上一個製作《莎士比亞不插電─哈姆雷》當中也曾運用黑紗為上下舞台分割,讓觀眾同時看見上下舞台兩個不同場景正在發生的事情,只不過離觀眾距離較遠的上舞台經由黑紗遮掩顯得若隱若現,更添一分魅力。在《K24》裡,透過黑紗切割,我們能同時知道戲中的「舞台」與「後台」正進行著什麼事,也許是台前的茱麗葉演得正專注,後台的神父和奶媽卻為了毒藥道具吵翻天;也許是台前的Paris正在做演出前的最後排演,後台Jay和Mario卻已經扭打得彼此一臉狼狽,這般讓觀眾同時窺知雙方人馬舉動的特殊安排,令全劇顯得饒富趣味、引人入勝。另外,本劇挑選了經典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部分片段做為戲中戲演出,呈現方式卻有別於以往看見鏡框式舞台的製作,使用大量景片及道具完成各個場景,在《K24》裡頭,這些片段只用一張紅色的長形沙發便完成,在黑色喜劇的包裝下,我們也意外發現這齣經典作品在小劇場中呈現的另一種可能性。
然而,我認為最值得劇場觀眾探討的仍然是這以美國影集為發想的創作型式。
《K24》不但在宣傳上使用了電視才有的「影音預告片」,更在戲的開場、中場及結尾仿照美國影集般剪輯幾個有趣的畫面,並搭配演員介紹在劇場播放,讓人頓時有不在劇場中的錯覺──也許就像坐在家中打開電視機那樣自然──。導演蔡柏璋如此大膽的將電視手法直接搬到劇場裡,究竟是移植成功或失敗?從全場觀眾失控的瘋狂大笑中或許已經得到答案,它毫無疑問的是齣精采絕倫的好戲。儘管整體演出形式仍未臻成熟,但它所賦予觀眾豐富的視聽享受是值得肯定的!誰說進劇場看戲就不能像看電視影集一樣輕鬆呢?並不是所有劇場演出都得正經八百的討論深奧的人生哲理那才叫「戲」吧?我總是覺得,只要能讓觀眾走出劇場以後獲得滿足,那就是一齣值回票價的好戲了!此等演出形式成熟與否?把劇場搞得像電視影集一樣對於小劇場的發展是阻力抑或助力?那就留待評論家慢慢評斷了。對我而言,能夠讓疲憊的身軀獲得洗滌、讓心靈獲得沉澱、讓全身筋骨獲得放鬆的戲就是一齣好戲了,演出形式的成熟與否又代表什麼呢?說不定這種演出形式發展成熟以後,它就不像現在那麼好看、那麼輕鬆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