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9 17:55:05消失的晴空萬里

航海日誌-2 工作報告

9/6號晚上五點鐘 我們又緩緩地離開基隆港水試局碼頭
準備開始受颱風延遲的進度 由港口出發向花蓮外海一帶前進
預定工作內容為鑽探沖澠海槽南側海底沉積物 以及海槽內部的沉積物
主領科學家為中研院扈治安老師 他將以箱型岩芯鑽取幾個站位
來比對海底濁流沉積物跟陸上地震之間的關係
另外則是我老師 台大魏國彥教授 
我們是想鑽取沖澠海槽南部的海底沉積物
來做古海洋的研究 主要想了解黑潮在冰期與間冰期之間的變化
因為台灣東部海域深度極深 不易有好的沉積物保存 
所以過去研究很少

開船了 剛吃完晚飯實在受不了跟前幾天在西部台灣海峽的平靜比起來差太多的浪
在老師宣布內容以及工作輪值時我的臉色都是蒼白的
也忍不住吐了三次 實在很難過
當正式工作開始的時候就是24小時全力搶時間作了
所以我們六個學生分成3組 12個小時中挑四小時 一天兩班來值班
那天精神太差 選了最輕鬆的早上八點到十二點 晚上八點到十二點

第一天開始先以魏老師所選擇的點開始做
很不順利 什麼都沒打到 研判應是底層並沒有許多的沉積物
很可能是被黑潮強勁的底流給帶走了 大家度過鬱鬱寡歡的第一晚
本來預訂的計畫被打破了 看來這次我們這部份將無功而返

接著扈老師所選的站位 因為已經過了黑潮水流比較強的地方
進入到海槽內部 所以沉積物非常多 打上來滿滿一箱都是泥
這個地方的沉積速率奇高 一年可以到0.5-0.2公分
也就是說50公分的沉積物大概只有100-250年左右
比起在大洋中一千年才一兩公分的速率實在是高太多了
扈老師的定年也相當精確 魏老師提議我們也分一點岩芯
也許原來的題目做不成 可以改做近百年來的古海水溫度變化
可以跟氣象紀錄做對比 也挺有意思

箱子大多沉降到海表面底下1300-1600多的深度
起來後利用壓克力管取幾管起來 
扈老師實驗室特地訂做一個油壓千斤頂
可以將管中的泥利用油壓的方式定量的每公分擠出來
再用切麵粉的板一公分一公分的採樣 如此跟據沉積速率來推斷
大概一份樣本就是2-5年間的沉積物紀錄 十分驚人的解析率
做個一百年 可能幾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海底山崩都可以看得見

我們也依樣畫葫蘆等扈老師採完換我們採 只是我們是想
洗出泥中的有孔蟲來做化學分析 

這樣輪了幾天 直到9/9號早上才停止作業 下午兩點半進基隆港
尚稱圓滿 扈老師以及實驗室的人相處愉快 
等待岩芯的過程中不是吃就是睡 
暈船問題也只有第一天比較嚴重 之後大約都沒什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