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13:23:09Page

從親密關係談家族企業的繼承

WHO WILL BE THE ONE?

我想找一個人,企業想尋求接班者。

一個可長可久,永續經營的人,分擔傳承使命理想,不只分憂解勞更能共享共榮,那是經過千錘百鍊後的選擇,心甘情願的,沒有枯竭乾涸的一天,因為夠強大,所以可以像大海又或者像湧泉那樣無窮無盡。我想把我最好的給他,最好是讓我有棋逢對手的快意,或許經過時間的沉澱變成了恩情,我不離開,因為當初你的重用,你的青春,又或者你的培植,你的萬中選一與堅持。因為你,所以造就了一千多年仍就興旺的家族企業又或者一輩子與子偕老的情意。

因為你的源源不斷,輝映成就了我。我成了那個人。
我有些害怕,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一直是那個人。

從社會交換模式來看,假使某個接班人得到很大的「報償」(完整的教育,眾人的吹捧,可輕易進入公司決策核心,高薪,優渥福利,組織全力支援…),卻只憑藉著「血緣」的庇蔭,相較於「比較標準」(同樣年紀卻往往只能在基層服務),他並不一定花了很多「成本」,付出許多「代價」;我其實覺得這種享有極大利益,卻不一定同等付出的方式非常危險,因為他成了一個被餵養的人,失去競爭力,會因為害怕失去而變的怯懦,會因為終於失去而變的憤怒,他終究會成從一個既得利益者淪落為受害者。其實,誰的手上握有資源,就可以取得權力。繼承如此,情感如此,只有先強大自己,才不會害怕失去。

正如同人類性學所林燕卿所長說:「投入愛越少的,權力越高」,我解讀為「不愛的最大」,沒有了慾望,自然可以無欲則剛,因為害怕失去,所以能量自然消退了,沒有了自信,也難怪鄔思道對仍未被冊封為太子的雍正說:「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管理者談的是核心價值,無法被取代的,持續競爭的優勢,感情中何嘗不是這樣?在權力的網絡中,是一個動態的交錯,沒有人永遠停留在某一個階段或者位置,所以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面臨抉擇,而每一個決定,也就代表了成就某一部分與放棄某一部分。

其實情感的一開始,是沒有比較的。就像是尚未出現競爭的接班態勢。只是一但出現「變化」,就造成「不平衡」,演變為某種程度的移動,去獲取一個新的「平衡」,在感情中那可能是一種三人行或者多人行的關係,在繼承中就變成像父親得在一群孩子中恐懼顧此失彼的不敢選擇。看完家族爭鬥的腥風血雨,與談學長說:「老婆最好只娶一個,孩子也不能生太多個」,院長倒是快言快語:「有成就的男人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太太不認識的女人。」我倒寧願解讀為這其實是女人的智慧。我不一定不認識,只是我衡量過後選擇不介入,不點破。我不把決定權交給你。我留著是因為我想留著,我還不走是因為我不願虧欠。

燕卿所長說到她如果要離開一個人,她會選擇在他最好的狀態時提出,如果他不是,那她會協助他變成最好的狀態。我進一步的追問:「可是如果在這個時間出現了另一個人呢?另一個妳覺得再也不會遇見的人呢?」「所以會先承擔前一段愛的責任之後,再面對後一段愛的激情嗎?」

我被那個堅定而充滿能量的眼神震懾了。愛不僅僅只是愛而已。

或許就像所長媽媽的那句人生哲理:「酸菜還有酸菜桶可以裝。」

面對選擇。家族之中。愛情之上。
只有逃離了那個權力的網絡,才會優雅從容,符合期待的,待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