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2 22:12:37PAEAN

普查員札記(三)

1.
  「你應該有碰到一些不願意接受訪問的人吧?」

  年輕媽媽還在餵小朋友吃晚餐,健談的她有爽朗的笑聲,毫不遮掩的語詞與問句反而讓我嚇了一跳。

  「總是會有不方便透露資料的人......」

  他們從內門探出一隻眼,背後是一片黑暗(或者一點燭光,一點廚房裡顫抖似的青光)開口冷峻而不帶情感:「你要做什麼?」

  我只能靠近一些,嘗試用必然的堅定(帶著些微膽怯)解釋我手上的問題。試圖用任何回答去減低他們不安的警戒。

  探身檢查的他們,眼神毫不鬆懈,有時我會錯覺,門後是隻弓著背的貓,下一刻也許他們一句「沒有時間」,砰地關上門,留下彷彿被貓抓窘困的我。

  「我一直搞不清楚,他們有什麼不能說的。」年輕媽媽說,我大力點頭。

  每個秘密都用門層層關著,他們不願輕易開放,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門外的人。


2.
  老奶奶自己一個人住,一邊耳朵聽不見了,另一邊接收著我的大聲詢問。

  「以前小孩多,還覺得房子好小,現在他們都到美國去住,房子就變大了。」

  我比著手勢備注著語言的不足,大拇指是稱讚老奶奶的精神好。

  老奶奶微笑不語。(我應該沒表達失誤吧?)

  擔心我手中的飲料不夠熱,擔心我接下來幾家訪查可能不順利,老奶奶又提醒了我哪幾家沒有人在。

  冷天的門外,我大大揮手向老奶奶道了再見。

3.

  有時候很難停止一個念頭:今天真不順。

  可能是來自一開始拜訪五家,電鈴沒人應,或者根本壞了。

  可能是明明聽到有人走動的聲音,但門就是不開。

  可能是一天的進度奇低時。

  當我默默走下階梯時,又會剛好碰上一扇剛好打開的門,裡頭的人正好回家。要是錯過就碰不上了。

  突然,一切又幸運起來。

  「幸運」的本質是極低的機率,剛好、碰巧、奇蹟,都述說了同樣的性質。發生一個比率如此低的事情,也許只是其他不幸還沒發生,我們就為了幸運而快樂著。

  
4.

  父親在地方上也稱得上是個人物,小小里村的水電大多經過他的雙手,近年參加的夜間巡守隊的任務,也讓他跟里民的關係不錯。

  照理來說,面對陌生里民的訪查工作,要是能有一個與里民熟悉的人幫忙牽線,也許速度會快得多。

  但我拒絕了父親的陪伴。

  可能是來自一個亟欲表現自己成長的孩子,叛逆似的任性與自傲。

  抑或是不得不然的一場,人生階段挑戰。

5.

  「原來你是客家人!」

  雖然我會聽不會說,客家話的一兩句還是能當作辨認的證明。原本緊繃的界線突然消解無影,不知不覺就像是親戚般聊了起來。

  雖然海外遇同鄉的程度與這樣的際遇必定不同,但是我多少能感覺到了。

 

6.

  遇見溫柔的人、願意理解的人、或者對我說一聲「謝謝」的人,就能讓一天的心情好起來。

 

7.

  經歷一百次的訪查後,一些常見的問題都能很順利地回答了。

  「熟能生巧」,如此淺顯的道理,此時更感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