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4 15:19:4400
郭泓志之復活宣言
過去的千百青春臂膀或如露水蒸發,但至少要讓他們的消逝化為雲雨,重新滋潤我們的土壤,讓往後藍天下、綠茵上聽到的是球爽朗進入手套,而非韌帶斷裂的聲音。
All things hang like a drop of dew 凡事皆如露水一滴
Upon a blade of grass 懸在草之葉之一匹
─ 葉慈 W.B Yeats
以上詩兩句可用來形容人生、可以是本如浮雲朝露般的運動生涯,當然更可以特指棒球場上投手這種生物的命運造化。
當我正滿懷興奮著手要寫郭泓志復活之時,傳出王建民右肩再度受傷的消息。
如果王建民確定將要動肩膀旋轉袖的手術,那麼自1999年郭泓志簽約道奇以來,赴美簽約金前三高的投手曹錦輝、王建民和郭泓志,都分別至少動過兩次大型手術。無論事出有因或者純屬巧合,如此結果實在讓人難以置信,荒謬到連洋基留言版上都有人半嘲諷的貼上“Made In Taiwan. Next time, Check the label”(台灣製造,下次請先檢查標籤)這樣讓人生氣卻又無奈的句子。
郭泓志的小聯盟傳說
而在三人當中始終與傷痛轇轕難清的,當屬最早出國的左投郭泓志了。
在國內青棒時以超強威力、超級不穩控球聞名的郭泓志,用充滿爭議的方式踏上美國領土。當時還未成年的他,與經紀人簽下一紙長達13年、內容離譜的合約,同時在中華青棒隊的宿舍被經紀人帶走直接赴美,演出了一場家庭與國族的倫理大劇。這當中暴露出的當然是台灣整體三級棒球制度的措手不及和球員本身對未來認知的不足,但無論如何,大多數人對於郭泓志的挑戰,還是懷抱祝福的。
高一即以少見強力左投姿態快速崛起的郭泓志,在1998年日本舉行的亞青盃,更力抗松坂大輔領軍的甲子園明星隊,雖然最後以1比2敗下陣來,但7又1/3局11K的成績,氣勢儼然壓過松坂的7次三振。
All things hang like a drop of dew 凡事皆如露水一滴
Upon a blade of grass 懸在草之葉之一匹
─ 葉慈 W.B Yeats
以上詩兩句可用來形容人生、可以是本如浮雲朝露般的運動生涯,當然更可以特指棒球場上投手這種生物的命運造化。
當我正滿懷興奮著手要寫郭泓志復活之時,傳出王建民右肩再度受傷的消息。
如果王建民確定將要動肩膀旋轉袖的手術,那麼自1999年郭泓志簽約道奇以來,赴美簽約金前三高的投手曹錦輝、王建民和郭泓志,都分別至少動過兩次大型手術。無論事出有因或者純屬巧合,如此結果實在讓人難以置信,荒謬到連洋基留言版上都有人半嘲諷的貼上“Made In Taiwan. Next time, Check the label”(台灣製造,下次請先檢查標籤)這樣讓人生氣卻又無奈的句子。
郭泓志的小聯盟傳說
而在三人當中始終與傷痛轇轕難清的,當屬最早出國的左投郭泓志了。
在國內青棒時以超強威力、超級不穩控球聞名的郭泓志,用充滿爭議的方式踏上美國領土。當時還未成年的他,與經紀人簽下一紙長達13年、內容離譜的合約,同時在中華青棒隊的宿舍被經紀人帶走直接赴美,演出了一場家庭與國族的倫理大劇。這當中暴露出的當然是台灣整體三級棒球制度的措手不及和球員本身對未來認知的不足,但無論如何,大多數人對於郭泓志的挑戰,還是懷抱祝福的。
高一即以少見強力左投姿態快速崛起的郭泓志,在1998年日本舉行的亞青盃,更力抗松坂大輔領軍的甲子園明星隊,雖然最後以1比2敗下陣來,但7又1/3局11K的成績,氣勢儼然壓過松坂的7次三振。
赴美之後,2000年4月11日在道奇1A初登板,至今還是「小聯盟中的傳說」,在面對的十個人次打者中,郭泓志一共三振掉了七個,只讓對手擊出兩顆軟弱的滾地球。引述當時隊友Joe Thurston的談話:「看起來他可以三振任何人,我在另一隊有位朋友打了顆界外球,竟是整場最結實的一球。所以不是他們打不出安打,而是壓根摸不著球!」
三局49球中,最快球速98英里,超過94英里的有19球,在場的球探甚至認為,郭泓志該場比賽的表現已經可以直接站上大聯盟。最令人驚異的是,當時他年僅18歲!
事實上,用158公里速球三振最後一名打者前,郭泓志的手肘韌帶就已經斷裂,他在美洲大陸的第一場比賽之後,接下來面對的竟然就是一連串厄運。
動過第一次韌帶重建手術之後,郭泓志始終逃不開手肘傷痛的陰影,之後又分別開了一次結締組織清除的小手術,和又一次的韌帶重建手術(或許跟復健不確實有關)。五年之間,郭泓志登場的局數加起來只有少到荒謬的42又1/3局。換句話說,明明18歲的手肘,在赴美後的前五年,卻竟然就等於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復健期」!
違反人體自然的劇烈拉扯
在海洋那頭,郭泓志成了初登版10人次就K掉7人的曇花般神話,但海洋這頭不知道的是,可能從少棒時期就開始累積的傷害,在高中比賽中動輒連續出賽或者單場150球以上的工作量。
投手本身就是一種極複雜難解的生物,比賽中的投球動作是違反人體自然的劇烈拉扯(每一次投球,肩膀關節都必須用120%的力量回扯才能阻止手臂飛出去),動手術更是所有強力投手都必須面臨的風險。
因此把一個受傷結果,簡單的歸咎於任何一項單獨原因,或許都是有些輕率的。但儘管如此,關鍵還是在於究竟我們有沒有那樣的「知識」和「意願」來避免傷害的發生。
投球帶來的傷害跟許多衝撞性運動(例如美式足球)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傷害多是選手透過重複的投球動作來加諸自身的。
歸納後,造成傷害的主因不外為:過度濫用、反覆錯誤姿勢累積、過求表現(over performing)、缺乏適當休息和保健的觀念,以及發育未完全前投球量和球種(曲球)所造成的負擔。以上任何一項出了問題(其實大多都是綜合加乘),都可能會對投手造成永久的傷害。
三局49球中,最快球速98英里,超過94英里的有19球,在場的球探甚至認為,郭泓志該場比賽的表現已經可以直接站上大聯盟。最令人驚異的是,當時他年僅18歲!
事實上,用158公里速球三振最後一名打者前,郭泓志的手肘韌帶就已經斷裂,他在美洲大陸的第一場比賽之後,接下來面對的竟然就是一連串厄運。
動過第一次韌帶重建手術之後,郭泓志始終逃不開手肘傷痛的陰影,之後又分別開了一次結締組織清除的小手術,和又一次的韌帶重建手術(或許跟復健不確實有關)。五年之間,郭泓志登場的局數加起來只有少到荒謬的42又1/3局。換句話說,明明18歲的手肘,在赴美後的前五年,卻竟然就等於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復健期」!
違反人體自然的劇烈拉扯
在海洋那頭,郭泓志成了初登版10人次就K掉7人的曇花般神話,但海洋這頭不知道的是,可能從少棒時期就開始累積的傷害,在高中比賽中動輒連續出賽或者單場150球以上的工作量。
投手本身就是一種極複雜難解的生物,比賽中的投球動作是違反人體自然的劇烈拉扯(每一次投球,肩膀關節都必須用120%的力量回扯才能阻止手臂飛出去),動手術更是所有強力投手都必須面臨的風險。
因此把一個受傷結果,簡單的歸咎於任何一項單獨原因,或許都是有些輕率的。但儘管如此,關鍵還是在於究竟我們有沒有那樣的「知識」和「意願」來避免傷害的發生。
投球帶來的傷害跟許多衝撞性運動(例如美式足球)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傷害多是選手透過重複的投球動作來加諸自身的。
歸納後,造成傷害的主因不外為:過度濫用、反覆錯誤姿勢累積、過求表現(over performing)、缺乏適當休息和保健的觀念,以及發育未完全前投球量和球種(曲球)所造成的負擔。以上任何一項出了問題(其實大多都是綜合加乘),都可能會對投手造成永久的傷害。
我們也許永遠不可能杜絕傷害的繼續發生(任何投手的受傷率都不低),但特別希望三級棒球,讓球賽勝負價值高於選手價值的情形不要一再重演,那種動輒連四、五場出賽,或者雖隔場但神人般連續完投的情形能夠避免;主管機關能有效的立法定規,泯除過於功利的價值(現實的經費補助問題)以及濫用投手的惡習(最好採用球數以及休息天數限制,而非局數或隔場限制);同時引介翻譯國外一流訓練或者復健資訊,找真正的專家廣辦教練推廣研習營,幫助觀念和資訊的傳播;加強選手們本身的自覺意識和思考能力,配合家長的關注(美國這點很落實);還有最重要的,教練們有指導正確觀念的能力和良善的用意!
這些說來簡單,其實是步步難,但唯有認真做好每個環節,才有可能突破目前這樣的結構性之惡。
不先整地,就發不出好芽
常聽不少人埋怨,為何我們無法留住一些優秀的選手在台灣表演、效力?其實如果不把自己的地整好,沒有健康的土壤,無論多麼名貴的種子,是發不出多少好芽的。
台灣何其有幸,雖然我們總人口和運動人口比不上同在東亞的日韓,整體棒球選手更不如世界其他培育出無數好手的棒球大國,但短短的時間內還是出現了這麼多美如珠玉的世界第一流選手,因此在棒球場上我們缺的從來不是才能,而是上述種種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
過去的千百青春臂膀或如露水蒸發,但至少要讓他們的消逝化為雲雨,重新滋潤我們的土壤。讓往後藍天下、綠茵上聽到霹啪作響的是球爽朗進入手套,而非韌帶斷裂的聲音。
至於受盡磨難的郭泓志,今年終於演出大復活!用即使大聯盟也屈指可數的160公里速球連發,在1A與2A的32又2/3局投球中,颶風般三振對手55次,雖然目前球迷的心或許仍懸於一線,但我們知道,郭泓志過去所經歷的,無論原因何在,都需要靠各方的重視,讓往後傷害重演的機會降低;寄望他未來能創造的,不再是一則則伴隨著無數崇敬和嘆息,輾轉流傳在鄉野的傳說,而是一個璀璨耀眼、貨真價實的棒球人生。
這些說來簡單,其實是步步難,但唯有認真做好每個環節,才有可能突破目前這樣的結構性之惡。
不先整地,就發不出好芽
常聽不少人埋怨,為何我們無法留住一些優秀的選手在台灣表演、效力?其實如果不把自己的地整好,沒有健康的土壤,無論多麼名貴的種子,是發不出多少好芽的。
台灣何其有幸,雖然我們總人口和運動人口比不上同在東亞的日韓,整體棒球選手更不如世界其他培育出無數好手的棒球大國,但短短的時間內還是出現了這麼多美如珠玉的世界第一流選手,因此在棒球場上我們缺的從來不是才能,而是上述種種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
過去的千百青春臂膀或如露水蒸發,但至少要讓他們的消逝化為雲雨,重新滋潤我們的土壤。讓往後藍天下、綠茵上聽到霹啪作響的是球爽朗進入手套,而非韌帶斷裂的聲音。
至於受盡磨難的郭泓志,今年終於演出大復活!用即使大聯盟也屈指可數的160公里速球連發,在1A與2A的32又2/3局投球中,颶風般三振對手55次,雖然目前球迷的心或許仍懸於一線,但我們知道,郭泓志過去所經歷的,無論原因何在,都需要靠各方的重視,讓往後傷害重演的機會降低;寄望他未來能創造的,不再是一則則伴隨著無數崇敬和嘆息,輾轉流傳在鄉野的傳說,而是一個璀璨耀眼、貨真價實的棒球人生。
上一篇:同舟過渡,互信互助
下一篇:是太不耐操了,還是操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