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6 10:57:27旺哥

寫給入門者的訓練課表----轉載自 單車誌NO.48

寫給入門者的訓練課表----轉載自 單車誌NO.48

   想參加一項比賽,至少兩個月以上的準備期,而且每一週都要有三個訓練日。一週裡有一天應做強度較高、時間較短,可以是平地,也可以是爬坡;有一天應訓練迴轉技巧,最後一天則是長時間的連續騎乘。

長程訓練 :    第一週80km,第二週100km,第三週110km,第四週90km,第五週120km,第六週140-150km,第四週是一個恢復期,第五週完成會覺得比較容易。第七週100km,第八週110-120km,第九週比賽前80km。。在進行長程訓練時,時間拉長,強度放低,所以強度約在65-70%(指心跳數為最大值的65-70%)之間,六、七、八週段後,可以增加一些強度訓練,例如五分鐘的強度訓練,拉高到80%的強度,騎完5分鐘後休息5分鐘,反覆3次,這是為了模擬比賽時實際狀況,因為在長途比賽的後段,整個集團的強度反而會拉高。

強度訓練 : 強化運動素質的方法很多,例如3分鐘的強度訓練,熱身至少15分鐘後,若爬坡則保持迴轉速70-90轉/分,騎平地則保持100-120轉/分,前段建議用八分力,大約是閉著嘴巴用鼻子呼吸,不會急到用嘴巴呼吸即是。最後30秒再把強度拉到95%。一開始只要做3次,做到第四週第五週,做到6次,就能讓自己在集團攻擊時跟得住,身體承受高強度騎乘的能力才得以培養。在30秒的強度訓練中,須注意時間越短、強度越高,其危險性也越高,所以地點的挑選很重要,最好在封閉路線,有人指導會更好;此外不要在120、150km長途訓練後的隔天做,建議是經過輕鬆騎乘後,身體機能恢復到一定程度以後才進行。

技術訓練 : 同樣熱身15分鐘,但熱身應至少達到鼻子、額頭流下汗水才足夠。接下來開始爬坡,先坐著騎2分鐘,這2分鐘裡,第一分鐘手抓平把,座墊坐後面一點(應付長緩坡);第二分鐘,手抓煞車握把,屁股坐前面一點,(加速、用到更多的肌群);接著站起來抽車30秒,後飛輪加重一個齒比(加速時間更短),先不要求快,強度最多也是70-80%,感覺一下身體與車子的協調感,學習操控,所以坡度也不能太陡。一趟結束後,可以緩騎一下,再繼續第二、第三趟,強度仍應保持約80%,能讓操控精準度、車感保持一定。因為乳酸會讓身體運動神經遲鈍,不容易做出精準的動作。握平把時,就像賽跑第一棒,抓煞車握把就像第二棒,站起來抽車就像第三棒,感受一下踩踏和加速方式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