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8 10:58:58旺哥

自行車基礎騎乘知識技巧

---騎單車看來悠閒,卻也需具備安全技巧,例如如何邊騎邊跟人打招呼?
外套不穿時要綁在哪裡?多位達人傳授親身經驗,讓您安心追風。---

 

騎上單車,迎著風的感覺真好,但可別小看時速15公里 所帶來的衝擊。根據警政署統計,2006年有183人因騎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其中超過六成(118人)是因頭部外傷致死。

 

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曾因騎單車跌倒,造成左眼瘀腫、嘴角破裂 、臉頰還縫了6針。今 (96)9月初,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河濱騎警隊」成軍的活動 ,也有民眾在自行車專用道騎單車跌倒,緊急送醫救治。

 

目前全台灣的自行車專用道加起來約有300公里 ,但是「政府只是把硬體弄出來,並沒有教育民眾如何安全騎單車 ,」一個月前才發生翻車意外的單車愛好者呂錦華呼籲,千萬別輕忽騎單車的風險,「走路跌倒都會受傷,何況騎單車是有速 度的(平均時速1520公里 )。」

 

※要安心享受騎單車追風的舒暢,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守則:

 

1.基本配備,一次就到位

即使預算有限,以下3個最基本的安全配備,都要在第一次上路前就購足。

·       手套

·       吸震、防滑,保護手腕,萬一跌倒時也能預防手部擦傷。

·       安全帽

·       最重要的裝備,降低頭部意外撞擊的傷害。

·       車燈
包括頭燈及尾燈。因為單車輕巧無聲,易被汽機車駕駛人及路人忽略 ;光線不佳時,車燈不僅有照明?#92;能,更有助於提醒別人你的存在。

2.安全帽,選對戴對才有效

安全帽是攸關生命的關鍵配備,因為頭部外傷是單車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命傷。

 

專業攝影師呂錦華經常偕同好友騎單車同樂,但上個月卻發生了嚴重的翻車意外。

 

當時他們騎在台北市劍南路的下坡路段,沿著山路右轉後,突然有一輛轎車違規行駛在車道的中間,呂錦華無路可躲只好緊急煞 車,結果整個人呈拋物線飛了出去,頭部直接著地。

 

幸好他有戴安全帽,就醫後確定頭部並無大礙,只是手腳受點皮肉傷。

 

呂錦華看著安全帽上的明顯裂痕,慶幸自己撿回一命,「如果沒有它,破的就是我的頭,」他親身實證了騎單車戴安全帽有多重要。

 

而且「不要想太多,一上車就一定要、千萬要戴安全帽!」呂錦華的好友、專業攝影師徐博宇不斷強調,別因瑣碎藉口,如 「太熱了」、「壓壞髮型不好看」、「短短一段路而已沒關係」 ,而省略安全帽。他們有位朋友不過是從家裡騎單車到停車的地方,仗著只有短短50公尺 的距離,懶得戴安全帽,結果車架突然斷掉,摔個跤,縫了十幾針。

 

「很多車友不過就那麼一次沒戴(安全帽),就出事了,」捷安特台北南京店店長梁隆儀聽過太多不幸的故事 ,他自己也曾因沒戴安全帽而造成腦震盪,至今頸部還留有疤痕。

 

單車族的安全帽一定要選對、戴對才有保護效果,而且「只要有過一次撞擊,就算外觀看不出裂痕,那頂安全帽也不能用了 ,」梁隆儀警告車友,用力摔過的安全帽已經沒有吸收衝擊的能力了。

 

5要點,選對安全帽

 

單車安全帽正確的配戴方式是「前圓後尖」,合格的安全帽不僅有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標章,內部發泡材質平均厚度2.5公分 ,最重要的後頸部有5公分 厚度與椎狀設計,才能確保防護整個頭部。

 

單車發生擦撞或頭部撞地時,騎士會向前翻滾,單車專用安全帽後方是尖型,可適當高度保護後腦,圓型的運動安全帽保護作用有限 ,建議單車族最好選用單車專用安全帽。

◎認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商品檢驗標誌:

沒有通過檢驗的安全帽,外觀再帥勁都只是假象。

 

◎不厭其煩地試戴:

就像選鞋一樣,唯有親自試戴,選購與頭型吻合的安全帽,不可空垮垮或太緊,才具完整保護的效果。

 

◎帽沿須有彈性且不影響視野:

遮陽、擋泥、裝飾用的帽沿不可固定黏死,否則衝撞時破裂的碎片可能割傷臉部。須選購具彈性的材質,遇撞擊時會自動彈開。

 

◎具頭鎖裝置更好:

頭鎖可以扣住使用者的後腦勺,使安全帽不亂晃,增加安全及穩固。

 

◎帽帶材質不傷膚:

因為與臉部皮膚緊貼,試戴後選擇柔軟、堅韌、不傷皮膚、且不會引起過敏的帽帶。

檢查看看,你真的戴對安全帽了嗎?

頭鎖:

要確實鎖上,固定安全帽。

 

帽帶環扣(兩側):

調整固定在耳垂下方,不要卡到耳朵,避免晃動或脫落。

 

帽帶(下面):

應扣在下頷處,避免太緊或太鬆(約2個指頭的空間)。像機車安全帽一樣扣在下巴處是錯誤的 ,撞擊時可能脫落而失去防護效果。

 

帽子下壓到前額與眉齊:

預防前額著地時的撞擊。

3.選對合適的單車


 

車架尺寸與身高對照表

身高(公分)

中管尺寸(英吋)

輪徑尺寸(英吋)

90115

8

12

100125

10

16

110135

11

20

130150

12.5

24

145160

14

26

155170

17

26

170185

19

26

185以上

21

26

資料來源

選對車種及單車尺寸,騎起來才得心應手。

 

首先,考量自己騎單車的用途來選擇車種,例如適合入門者運動休閒的登山車、運動家飆風競速的公路車、輕鬆優雅的淑女車 ,或是輕巧好收納,適合都市休閒的折疊車。

「選擇適當的車種,才能充分發揮單車的效能,」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提醒,千萬不要騎著淑女車挑戰長距離 、或騎折疊車爬山,不僅自討苦吃,也容易發生危險。

 

選好車種後,再依自己的身高,選擇正確的單車尺寸。

 

巨大集團(捷安特)特別助理兼發言人?#92;立忠提醒 ,不符合人體工學尺寸的單車,會影響正常的操控。「小人騎大車 」會踩不到踏板,「大人騎小車」雙腳無法俐落運轉,易造成腿部疲累。

4.調整正確的座墊位置

依身高選對了單車的尺寸後,還得依腳長調整座墊的高度。

 

座墊太高,肌肉會過度伸展容易拉傷;太低,腿部易因無法充分伸展而疲勞,膝?#92;也會過度磨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 。選購時可依以下原則:

 

坐在座墊上雙腳踩踏板,踩到底的腳應可自然彎曲才對 。不要完全伸直(座墊太高),或是過於彎曲(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