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0 15:08:39睡美人

前言 生小孩這回事

Something about having kids 

生小孩這件事,跟墜入情海一樣,若非親身體驗,很難想像。從懷孕開始的什麼都不懂,到生產完跟朋友分享時很自然地說出一堆只有生小孩才會用到或注意到的名詞與動詞,過去九個月,我的確學習了許多。我還記得在懷孕五個月左右時去看婦產科醫生那次,我問醫生說怎樣的狀況叫做該去醫院了。她說,啊妳還沒有去上課嗎,我才知道原來還有產前講座這種事。由此可見我的無知程度。

從一開始發現懷孕就決定要在香港生產。主要考量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得開始請假,而且到時如果突然陣痛要去醫院的話,Chang還得趕去坐飛機,時間上的安排怎麼想就是對不上。美國就更不用想了。在香港生唯一比較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坐月子。香港有一種職業叫「月嫂」,就是請來家裡幫忙坐月子兼照顧小孩的媽媽桑,一個月要花一萬五到二萬港幣(六到八萬台幣)。除了費用的考量外,我本來又不愛吃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經過一番討論,決定讓媽媽帶中藥、來香港住一個月幫我進補。

挑醫生也是另一門學問。在香港人生地不熟的,要怎樣挑醫生呢?我不想在中環找那種因為地點而收費較高的醫生,或者跟隨潮流找那些看過名人的名醫;只好上網看看討論群組,看誰有好的評價又離家近。基於地點的考量,我只能選擇尖沙咀,從辦公室跟家裡去都算方便。我又比較想找女的醫生(百分之七八十評價好的醫生都是男醫生,不知為何),於是看來看去選來選去,寫下兩個電話號碼,想說誰先約到就給誰看(夠隨便吧)。最後是一位朱醫生幸運中獎──後來才知道其實是我幸運。

要幫小孩準備的東西,麻煩程度跟籌備婚禮不相上下。不過當然也是看人做,就跟婚禮要辦成什麼樣子是同一個道理。有些人比較不挑,該買的東西買齊就好。在香港,所有品質較好的嬰兒相關用品不是從英國、澳洲、不然就是美國來的,加上運費及進口稅等等,很多東西比在當地國家買還貴了30-40%。連衣服、玩具等小東西也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大部份的衣物及棉製品我們請Chang的媽媽跟姐姐從美國寄來。其他比較大型的用品像嬰兒車、嬰兒床,就得認命地在香港買。Chang是個很挑的人,可想而知,買嬰兒推車就跟買車子一樣慎重,先是詳讀各品牌的產品介紹及review,然後逛遍香港的大小嬰兒用品店,最後終於買了Bugaboo Bee。接下來是嬰兒床,也是逛遍了大大小小的店,訂了一張King Parrot Ulur──可惜這次沒像買嬰兒車那樣順利。為了要配合房間的色調,我們想買的白色的床必須下訂單從澳洲運過來,當時店員說八週會運到,後來等了十週、預產期都快到了,床還在到新加坡的船上,只好氣憤地要求店員取消、退款。幸好後來在baby Joe出生前一星期臨時買到了一個嬰兒籃(給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睡的)、後來買的床也在他出生後兩天送達。我的心得是,在香港要買到兼顧價錢跟品質的東西實在很難;連原來很排斥買二手貨的Chang都投降,我們的小籃子就是在網路上買二手的。倒是我很高興取消了原本買的床,因為後來買的籃子加床的錢還比較省。

Baby Joe到了預產期的前兩三個星期就差不多3.1-3.2公斤,之後就沒有再成長多少,於是越接近預產期我就越感到心煩,主要是擔心羊水越來越少、胎盤越來越老、會影響小孩在肚子裡的環境;另一方面肚子實在很大、很不方便,每天這樣等滿痛苦的,有種遙遙無期的感覺(穿鞋子要穿很久、又剪不到腳趾甲,很討厭)。於是在預產期前三天的例行產檢,我們跟朱醫生約說如果baby在那一週還不出來,星期六就去催生。我也因此又多懂了關於催生的流程與經驗。儘管懷孕的過程很漫長、生產的過程很辛苦(簡直就是把命賭下去啊),如果現在問我還要不要再生一個,我實在必須好好考慮一下(並且聽說生老二時更辛苦,因為還要一邊照顧老大);可是就像許多有小孩的人所說,每天看著小孩成長、有新的表情、新的動作、新的聲音,甚至僅僅是把他抱在懷裡、聞著他身上散發出來的奶味,滿足感就油然而生,而這種感覺,是什麼都比不過的。

每次想到baby Joe是幾星期前從我肚子裡蹦出來的,就覺得非常奇妙且不可思議。每次看著他,我的臉上就不自覺地掛著一絲微笑,視線都捨不得離開他。我知道接下來好多好多年,他必須依賴我的照顧,但我也希望,在那之後的好多好多年,他能變成我值得依賴的人。

 

marie 2009-09-12 22:35:07

新聞台漸漸變成媽媽手冊啦....哈哈哈..

Vega 2009-08-30 14:08:49

看到最後有點鼻酸,果然是『養兒方知父母恩』。
媽媽真偉大!小葳加油!:)

mekeko 2009-08-27 20:07:04

預產期是10.2 不過看起來會有提早的可能 寶寶的頭已經大到有可能到時候要用真空吸引器了 @_@ 我老公現在除了安撫我以外 就是要練就強壯的手臂和耳朵 忍受我的捏打跟辱罵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