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0 21:25:08睡美人

再訪比利時

06-08Jan05 Revisiting Belgium

從出國旅遊以來,就很少聽過有人去比利時玩的。問說為什麼不去,大家都說,沒什麼好玩的啊。想不到我居然去了第二次。

不過說真的,要不是因為有朋友,我應該也沒有機會拜訪這個小國吧。比利時的面積比台灣還小一點(三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比台灣的一半還要少(一千萬人)。看在面積跟台灣差不多大的份上,每次造訪比利時,我都不由得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哩。

第一次去是1999年的夏天,我的朋友是1997年第一次去美國遊學時認識的。那時法文半個字也不懂,到了火車站連Nord是什麼都不知道(後來才知道是北邊啦),於是站在車站門口什麼也不能做、只能痴痴等待朋友來接我。我很不客氣地在朋友家住了將近兩個星期,玩了布魯塞爾(Bruxelle)、布魯日(Brugge)、還有拿破崙敗戰的滑鐵盧(Waterloo)。有名的魯汶大學也是有經過的,我們還假裝是學生跟人家一起坐在校園的咖啡座。

那次是第一趟到歐洲。從那時起我對歐洲的印象,比利時占了很大一部份。布魯塞爾有很多又很大的綠地及公園,好像地都不用錢似的;路口動不動就有個紀念拱門,像是建城一百五十週年之類的。布魯日靠海,有著威尼斯般的運河,到了海邊正好碰上沙雕比賽,教堂旁的廣場又有花卉展,數萬朵鮮花排出的圖案不僅很美也很壯觀。至於滑鐵盧,我唯一的印象就是站在高約十公尺的建築物上,朋友說,放眼望去的全部草地,曾經都是軍隊殺戮的戰場。我試著想像了一下那畫面,一秒鐘後就不敢再想下去,因為那片草地之大,隨便估計都可以容納上萬人,所見的綠意曾經是充滿刀光劍影的血色,相當令人毛骨悚然啊。

第二次到比利時,我只停留在離德國最近的列日(Liege)附近。過了那麼久,我會說的法文進步到有bonjour, bonsoir, merci boucoup, au revoir,以及一些隨機的字例如累啊、冷啊、黑色啊等等。這次拜訪的朋友是2000年寒假去斯洛維尼亞(Slovenia)參加活動時認識的。相隔將近五年再聚會,讓我不禁感慨萬千:在國外認識的朋友,有些一生就只會見這麼一次面,有些努力聯絡一陣子可能會消失,有些雖然一直保持聯絡卻沒有機會再相見。並且,就算像這樣子的喜悅,也會因為想到這次也許是最後一次見面了而感傷(雖然大家總是會說,「下次我有機會去哪裡哪裡時,一定去找你呀!」)。

這一次比較客氣只打擾了人家兩天。雖然這次天氣不大好,我對比利時的印象仍然很好。也許有一大部份原因是我每次去都有免費住宿及餐飲,還有人家爸爸媽媽及兄弟姐妹和朋友的熱情招待,與一般住旅館的經驗不大相同。特別的是,這次遇見的兩位爸爸都問了我有關tsunami的事,由此可見爸爸們的話題都很像。聊天過程我才驚覺原來這是我第五次造訪歐洲了。我還是要說,歐洲的房子實在很令人喜愛,不止外觀像故事書裡的圖畫,家裡布置也都相當溫馨,擺了許多小飾品但又可以維持得很整潔。而且不知為何,明明一樣是照片、一樣是假花、一樣是聖誕節的裝飾品,在歐洲人的房子裡就顯得很漂亮很有整體感,若我試著自己在家裡擺就變得有點不一致。真是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