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雷區復育展望金門未來
雷區,一個充滿血淚歷史的黑色空間,經過歷史洗禮,換上了一襲新衣,在詭譎的氛圍中翻轉出另類風貌,讓人認識不一樣的金門。
日前一則金城夏墅海濱「雷區變公園」的新聞躍上了媒體,在雷區滿佈的金門,這樣的事件民眾似已司空見慣,完全引不起注意。金城鎮公所的構想,將雷區蛻變為綠意盎然的公園,雖談不上全新的創意,但的確是明智之舉,尤其將石雕公園的旅遊動線和未來的觀景路線連結,整合莒光樓周邊活動區域,再擴及延平郡王祠與建功嶼,這將是一個充滿遠景的規畫,值得期待。
林務所在雷區排雷完成之後所配合進行的景觀美化及林相復原,夏墅是一例,馬山也是一例,有了林務所「綠手指」們的配合,讓除雷過程的「必要之惡」,得以獲得喘息、彌補的機會,相信將使雷區成功脫胎換骨,也把金門的自然之美充分展現。當微風吹過、樹椏輕搖、枝葉中閃耀著陽光、蔚藍的天空裡雲彩不斷變化,金門的植物特色會在雷區公園裡展露豐華,而動物們、候鳥、爬蟲也會加入景觀行列,這樣的金門形象,既擁有舊有,又更新形象。這項結合記憶、風景、戰地采風、雷區新景的新抉擇,也會喚醒記憶中的軍旅召集令,延伸出更多的週邊配套,牽拉出更具魅力的戰地行套裝旅程。
由此再延伸規劃,金門其他的特殊景觀,包含反空降樁、軌條砦、碉堡、坑道、戰鬥村、各村落的地上工事、地下工事等,無一不可整治為景點。若再因地制宜,讓附近的居民直接參與,形塑符合該社區的特色生活,不但可以是社區總體營造的起點,發揮更好的功能,而整個島嶼也就處處是景點了。
整合式的雷區公園,在概念化為實際時,首先必須突破戰地位階思考,我們欣見縣府及金城鎮公所在這方面持續加強與努力,希望未來能引導、創造出一條優質的觀光路線,如果再有全民投入概述古往今來,那麼,金門的戰略地位,防衛建設、自衛隊特質、戰鬥村形勢、防空砲洞等,當能轉換出一種新的「金門精神」,金門也將有望更快速跳脫悲情,走出歷史的宿命論。
雷區變公園的思考及行動,可以讓金門人用全新的角度來看這個歷史意義非凡的記憶空間。只要肯用心,讓雷區變公園,最終將形成金門的新型態,而未來觀光的引導方向,也可藉此鏡頭,再轉換其他配套,從不同的切面來捕捉金門的新風貌。
雷區的排除只是金門重新起飛的跑道,相關人員在後續林相復育與景觀美化的努力,正是未來整合性開發的重要基礎。相信當砲聲遠颺、雷區的傷痛已遠,透過一處處雷區的清除與後續的復育,金門最關鍵的「戰地特色」,方能真正成為地區發展的資源,也唯有透過雷區的清除、復育與開發,方能凸顯與鞏固金門在冷戰時期全球獨一無二的國際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