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2 17:47:24小杜白雲
我所學的太極拳(二)
我所學的太極拳(二)
在荒廢太極拳多年之後,偶然的機緣在服務的機關中發現竟有太極拳社,所教授者為「陳氏太極拳」,初見之時,功架與我先前所習之「鄭子太極拳」大異其趣,行拳中抑揚頓挫,頗似外家拳,與先前印象中輕柔緩慢之太極拳功架實在是不像同一種拳法。
經考據,太極拳係發源於河南陳家溝,所謂張三丰創太極拳之說,實乃傳說或小說家之言。至於陳家溝何時發展出太極拳這種功夫,言人人殊,至今也沒有一個定論,陳家後嗣陳鑫曾著書稱其先祖陳王廷為太極拳之創始人(約莫明朝中葉),然乏實證,恐亦不足為憑。
撇開太極拳源流之考據,就近代信史而言,可知太極拳原係流傳於河南陳家溝附近陳氏宗族間的一種拳法,直至陳長興授徒楊露蟬,楊露蟬學成後至北京發展,一鳴驚人,據聞除與八卦掌一代宗師董海川戰成平手之外,未逢敵手,人稱「楊無敵」,並為滿清皇族競相聘為武術師傅。
楊露蟬的故事算是出名的武林傳說之一,民初武俠小說大師向愷然(筆名平江不肖生,曾著有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即霍元甲的故事>)曾著有「偷拳」一書,或名「驚蟬盜技」,就是描寫楊露蟬如何偽裝成啞巴到陳家當長工,後因誠意動人,為陳家收列門牆盡得真傳的故事,不過向愷然把楊露蟬的師父誤植為陳青平(史上亦有「陳清萍」其人,亦為陳氏太極之一代名手),想是民國初年資訊不發達,口耳相傳之誤也!近代港劇「太極宗師」的主角,也就是指楊露蟬而言,不過劇情談情說愛者多,去史實遠矣!
言歸正傳,楊露蟬為了傳技於體質嬌弱的滿清皇族,乃將太極拳改為輕柔緩慢之功架(有一說是因為滿漢之見),並且流傳下來,成為現在最常見的太極拳,而楊露蟬本人當然就是楊氏太極的始祖。鄭曼青之師楊澄甫即楊露蟬之孫。
不過,據傳述記載,楊家家授太極拳極為嚴厲,相傳楊家的兒孫不堪練拳之苦,有離家出走者,亦有上吊自殺而獲救者。楊氏第二代楊班候與其姪女試拳時,竟將其姪女斃於拳下,其家練功之深、之苦可見一斑。
現傳的楊家後嗣居於香港,據聞可於桌子底下練完整套拳架,其腰馬之低,下盤之穩,亦近乎不可思議矣!
話說陳氏以太極拳傳楊氏,由楊氏帶至北京顯揚於世,然世人始終對所謂陳氏太極所知不多。直到清末民初,陳長興之孫陳發科應邀至北京教拳,在北京體育館中,於武林同好前展現剛柔相濟的拳法,讓世人耳目一新,始知太極拳亦有崩撼山岳之氣勢。
以現存對陳發科之記載及照片,可窺知其功力非常之高,欲人跌,欲人傷,欲人亡皆已從心所欲不踰矩,惟其為人謙退,不與人爭,因此在江湖上可資記載的事蹟就不多了!
潘師祖詠周則為北京大學的學生,原從劉慕三習拳,後一同拜入陳發科門下學習陳氏太極,歷時三年,嗣雖因戰亂流離,仍練拳不綴,後隨國民黨政府遷台,授拳定居於台北縣新店。
吾未親炙潘師祖,亦不知其功力如何,惟現則從學於潘師之弟子洪允和老師,其拳技已足令人矯舌,其嘗以左手搭於某同學之肩,右手掄半圈擊於其左手之上,在下當時旁觀,該同學簡直可用被「噴出」以形容之。其事後曰:彷彿大力湧來,沛然莫之能禦,肩至肘上臂一段被大力壓向肋骨,撞擊胸腹疼痛等語。
而依洪師言,其功力不及潘師祖多矣!
惜哉!案牘勞形,竟使我入此寶山而不能日日練拳,實堪一歎!僅為文以誌之!
在荒廢太極拳多年之後,偶然的機緣在服務的機關中發現竟有太極拳社,所教授者為「陳氏太極拳」,初見之時,功架與我先前所習之「鄭子太極拳」大異其趣,行拳中抑揚頓挫,頗似外家拳,與先前印象中輕柔緩慢之太極拳功架實在是不像同一種拳法。
經考據,太極拳係發源於河南陳家溝,所謂張三丰創太極拳之說,實乃傳說或小說家之言。至於陳家溝何時發展出太極拳這種功夫,言人人殊,至今也沒有一個定論,陳家後嗣陳鑫曾著書稱其先祖陳王廷為太極拳之創始人(約莫明朝中葉),然乏實證,恐亦不足為憑。
撇開太極拳源流之考據,就近代信史而言,可知太極拳原係流傳於河南陳家溝附近陳氏宗族間的一種拳法,直至陳長興授徒楊露蟬,楊露蟬學成後至北京發展,一鳴驚人,據聞除與八卦掌一代宗師董海川戰成平手之外,未逢敵手,人稱「楊無敵」,並為滿清皇族競相聘為武術師傅。
楊露蟬的故事算是出名的武林傳說之一,民初武俠小說大師向愷然(筆名平江不肖生,曾著有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即霍元甲的故事>)曾著有「偷拳」一書,或名「驚蟬盜技」,就是描寫楊露蟬如何偽裝成啞巴到陳家當長工,後因誠意動人,為陳家收列門牆盡得真傳的故事,不過向愷然把楊露蟬的師父誤植為陳青平(史上亦有「陳清萍」其人,亦為陳氏太極之一代名手),想是民國初年資訊不發達,口耳相傳之誤也!近代港劇「太極宗師」的主角,也就是指楊露蟬而言,不過劇情談情說愛者多,去史實遠矣!
言歸正傳,楊露蟬為了傳技於體質嬌弱的滿清皇族,乃將太極拳改為輕柔緩慢之功架(有一說是因為滿漢之見),並且流傳下來,成為現在最常見的太極拳,而楊露蟬本人當然就是楊氏太極的始祖。鄭曼青之師楊澄甫即楊露蟬之孫。
不過,據傳述記載,楊家家授太極拳極為嚴厲,相傳楊家的兒孫不堪練拳之苦,有離家出走者,亦有上吊自殺而獲救者。楊氏第二代楊班候與其姪女試拳時,竟將其姪女斃於拳下,其家練功之深、之苦可見一斑。
現傳的楊家後嗣居於香港,據聞可於桌子底下練完整套拳架,其腰馬之低,下盤之穩,亦近乎不可思議矣!
話說陳氏以太極拳傳楊氏,由楊氏帶至北京顯揚於世,然世人始終對所謂陳氏太極所知不多。直到清末民初,陳長興之孫陳發科應邀至北京教拳,在北京體育館中,於武林同好前展現剛柔相濟的拳法,讓世人耳目一新,始知太極拳亦有崩撼山岳之氣勢。
以現存對陳發科之記載及照片,可窺知其功力非常之高,欲人跌,欲人傷,欲人亡皆已從心所欲不踰矩,惟其為人謙退,不與人爭,因此在江湖上可資記載的事蹟就不多了!
潘師祖詠周則為北京大學的學生,原從劉慕三習拳,後一同拜入陳發科門下學習陳氏太極,歷時三年,嗣雖因戰亂流離,仍練拳不綴,後隨國民黨政府遷台,授拳定居於台北縣新店。
吾未親炙潘師祖,亦不知其功力如何,惟現則從學於潘師之弟子洪允和老師,其拳技已足令人矯舌,其嘗以左手搭於某同學之肩,右手掄半圈擊於其左手之上,在下當時旁觀,該同學簡直可用被「噴出」以形容之。其事後曰:彷彿大力湧來,沛然莫之能禦,肩至肘上臂一段被大力壓向肋骨,撞擊胸腹疼痛等語。
而依洪師言,其功力不及潘師祖多矣!
惜哉!案牘勞形,竟使我入此寶山而不能日日練拳,實堪一歎!僅為文以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