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12 15:25:53小杜白雲
Olympus 35RC 使用報告
近日迷上了一九七0年代的RF機(RANGE FINDER),也許是買不起Leica的心理補償,或是對Konica Hexer Silver喜愛的延伸,anyway,自上一台yashica electro 35GL之後,今日又購進一部Olympus 35RC,這部相機外觀如新,底片室中的海棉則有稍許退化的現象,快門及光圈都沒問題,疊影對焦則出現小小的誤差,測光及鏡頭表現尚未經驗證,需待試拍之後方見分曉!現已裝上底片,打算拍完一卷後再送到四海去保養一下,畢竟這是台一九七0年生產的相機,比我還要大兩歲呢!
試拍之前,我想為這台小小的機子先作一下身家介紹,這台相機的出生年是1970年,搭載一顆E.ZUIKO 42mm/F2.8的鏡頭,速度轉盤住於機頂右側,有B,15,30,60,125,250,500七個選擇,長寬高大約109*70*51mm,濾鏡直徑為43.5mm重量約410克,使用625型的水銀電池,當年的訂價為日幣22300元。
這是一台聯動測距的小相機,也就是如萊卡一般,觀景窗的中間有一塊疊影對焦區,當轉動對焦環到影像重疊時,就完成對焦,本機的觀景窗十分明亮,對焦區則是黃色,觀景窗的上方是快門指示,下方為光圈指示,均以指針的方式動作。本機鏡頭外側為對焦環,內側(接著機身)為光圈環,最近對焦距離約九十公分(三呎),光圈環上則依序標有光圈值(22,16,11,8,5.6,4,2.8),OFF(轉到此則快門鎖住按不下去),A(即本機快門先決模式),及閃燈標誌。在對焦環的側邊,則有閃燈數值的調整開關,可以選擇的GN值從10-40,輕輕按下即可轉動。
機身正面的左上角有Olympus 35RC的標誌,標誌上方則為自拍器。機頂由左至右則為捲片器,閃燈熱靴,快門轉盤,快門,及底片計數器。
機身左側有閃光燈外接的PC接點,左下方則有開啟底片室的開關;機背部分有觀景窗和捲片器;機底部分則有退片鈕,電池盒及三腳架接孔。
整台相機作工非常紮實,細部打磨的很漂亮,具有工藝品一般的質感!
這台相機的主操作模式是快門先決,也就是拍攝者決定快門後,相機會依其內部的測光來決定光圈的大小,這在70年代的小RF機中,是最常見的操作模式。(Yashica在這種潮流中推出多部光圈先決的RF機,無怪讓人印象深刻)
本機雖然也提供光圈環以供設定光圈,但一旦轉離A模式,相機就不提供測光了,也就是說本機雖然可以全手動的操作(自己決定光圈和快門),但是在手動模式下相機是不測光的,因此,這種手動模式不是非常實用,我想,只有在下列極端的情形下才會使用:1、本機無曝光補償的功能,所以當需要補償時,因觀景窗內有指示光圈值,所以攝影者可以得知曝光值,再依想要的補償來設定光圈和快門。(在其他的機種,如yashica electro 35GL,可以用改變ASA值來達到補償的效果,因為他們的ASA值調整環就在鏡頭的側邊,只要記得調整的格數值和向那邊轉是變大或變小,就可以不需目視而以手感調整;但是本機的ASA值調整環在鏡頭前面,當裝上保護鏡時,調整環就躲到保護鏡的後面,非常不方便調整,要調整就非拆下保護鏡不可。)2、本機的快門先決功能,在曝光不足時,會直接鎖定快門,讓你按不下去,這固然有防範曝光不足的功用,但也造成使用上的限制,有時是非常重要的場景,可以用增感來獲取影像,此時,全手動就非常必要了!
我手邊有一台從日本帶回來的,8成新衣模一樣的機種,可以賣多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