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9 21:39:46心築情巢蝶
老街一羽
~~~那天不小心況了~~~大溪老街~~才想想察察台灣老街的歷史€€€
**************************************************************
【大溪和平老街】
大溪臨大漢溪,早期大陸或國外商船,大多數從淡水直驅內陸,在萬華或新莊靠岸卸貨後,改以河船運到大溪,再轉至內地,反之亦然。因此大溪很早便商家林立,繁榮得不得了。日治時期,實施都市更新計畫,要老街商家把門面美化,因為大家實在太有錢了,所以都把立面弄得非常漂亮。
後來大漢溪淤積,河運中止,好日子就隨之遠去了。大溪老街很特別,大部份的商家都在賣神桌,一般遊客並不會去買,還好有全國知名的大溪豆干(黃日香本店)可以讓遊客帶點東西回去,但是在本店內吃滷黑豆干、素雞或素肚更好,因為沒有抗氧化劑。大明星鳳飛飛老家就在這附近哦!
【大溪中正老街】
大溪的另一條老街-中正老街,沒有和平老街有名,但是建築形式並不輸給和平老街,右邊第一間的造形可以說是兩條老街之最,不過目前只剩立面尚存,房子主體已經空了,變成廣場。正對面福森這一家更厲害,門一開,裡面是長長的一條花園,遠處才是現在的住家。
【恆春老街
恆春雖然保存四個城門,不過範圍不大,如果用走的,可能一個小時就可以走一圈,老街直通西門,感覺有點沒落。
【新化老街】
日據時期新化鎮名『大降目里』,1920年改稱『新化郡』。新化老街原本有兩條,中山路及中正路(以前合稱『新化街』),但中山路已被無知的官員及居民謀殺了,只剩中正路(幸好他們還留一條,不然旗山老街就稱霸了)。這裡不但房子老,有些商家看起來也滿老的,很有味道,值得一看。新化老街乃中西合壁的建築,外以水泥、內以大陸福杉為建材,當年是有錢人才蓋得起的。
【奮起湖老街】
奮起湖是阿里山鐵路的中點,早年在公路還沒開通前,上山的火車到這裡剛好中午吃飯時間,生意一度相當好。公路開通後,生意一落千丈,商家經營不易......,不過卻也保存了舊時的味道。近年來經有心人士的奔走,讓大家重新認識這個地方,才又浴火重生,恢復往日的繁榮,當地的居民對此得來不易的機會均相當珍惜,對未來的發展均保持高度的關心。有間店是一位『麥老師』所經營的一家文化商品店,麥老師是高雄人,數年前來此辦活動,發現這個地方相當有特色,於是在此租屋定居,協助當地再度興盛起來,其功不可沒,大家都很尊敬他。麥老師賣東西,是在賣感情,感情這東西,您如何估價?來奮起湖,別忘了與麥老師搏一下感情。
左邊的這家店,賣的是當地的特色餅~火車餅,由於料好又多又實在,大家口耳相傳,來此遊客都會買一些回家請親友嚐一嚐。老街的路很狹小,大批遊客一到,常常擠得水洩不通,稍一遲疑,就要排隊等很久,所以,要買要快,被買光了就只有在旁邊流口水的份了。
另外還有公婆餅,也就是以前的肉餅,同樣是料好料多料實在,搶購人潮不斷。我們不必用時光機,在這樣的老街上吃肉餅,便彷彿回到二十年前光景的感覺。您想體驗過去嗎?人情味濃厚的奮起湖老街是您最佳的選擇。
【西螺老街】
西螺延平老街比台灣其他老街年輕,但是卻相當特別,這一棟三樓的鐘錶老店,上面有一個鐘塔,鐘的時間還是準時的,每半小時會有音響哦!丸莊醬油老店就在這裡,創辦人莊臨清先生,堅持傳統以天然純釀,不含致癌物質,既香醇又安全,現已傳至第三代,最有名的是『黑豆蔭油』。西螺老街路面非常寬,可見當時日本的遠見。
【湖口老街】
位於湖鏡村內,1893年基隆至新竹的鐵路通車,設站在此(現在路底的教堂位置)才形成的市集,全部以紅磚建成店舖住宅,牌樓立面為巴洛克式,連續的拱門相當壯觀,一家一家的紅磚屋,形成了湖口老街,要買什麼,就有什麼,後來鐵路改道,就逐漸沒落了......
【台北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位於民權街,建於1913年,早年船隻由淡水河經大漢溪,接支流三峽河,是船運的集散地,後來輕便鐵道拆除,就逐漸沒落了。與其他老街相較,三峽老街地勢起伏,建築也較不統一。
【宜蘭頭城老街】
頭城是昔日蘭陽平原與外地連絡的唯一港口,先民自清嘉慶元年進入宜蘭後,在烏石港南方築起宜蘭最早的城鎮『頭圍城』,為開蘭第一城,頭城老街『和平街』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也是宜蘭碩果僅存的老街,目前僅存的兩條分別位於媽祖廟前後南北段,盡頭各有一間土地公廟,相當有意思。現在所看到的便是南段。
參考資料
http://www.chi-san-chi.com/8archi/text/old_street/other_old_streets/
~~~~~~~~~~~~~~~~~~~~~~~~~~~~~~~~~~~~~~~~~~
~~~~王以瑾~~攝影/文) 以下
~~~~~~~~~~~~~~~~~~~~~~~~~~
台灣有許多知名老街,像大溪老街、迪化街、湖口老街等等,在台南新化鎮也有這麼一條老街,名氣不如前面所提者,但氣派豪華卻毫不遜色,同樣有使用巴洛克式建築語彙的繁複藻飾,同樣有藝術裝飾的簡潔幾何圖樣。許多老街屋的介紹都將其稱為「巴洛克式風格」,但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表示,台灣老街的立面裝飾是台灣獨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應稱為「台灣的街屋」。
在市中心區的新化老街,直到現在仍是鎮上最熱鬧的商業區,這條車水馬龍的中正路兩側,各式商店林立,提供鎮民良好的生活機能,48戶房舍分立兩側,但建築時間有點差異,一側為民國10年所建,另一側則為民國26年。
台灣有許多老街看起來的模樣都極為相似,主要就是因為大約在1910年時日本人執行街道改正計劃,許多城鎮的主要道路都在這個計劃下拓寬,迫使商家重建屋舍,而當時雖然是日本人統治,政治不是那麼自由但經濟穩定,再加上主要街道上有錢人多,大家也就紛紛蓋起了洋樓。
這些老街建築之時,正逢西方建築流行「歷史主義」之時,歷史上曾經出現的15世紀的文藝復興、17世紀的巴洛克式樣、或是哥德式的尖拱,建築師依喜好採用在建築物裝飾上;在歐洲學習的日本建築師帶回了西方的流行,同時影響了台灣。
雖然受到日本的影響,但台灣的老街大部分為日本人設計規劃,而由台灣匠師監工建築,因此,在台灣的老街雖然也看到了巴洛克式的華麗建築語彙,看到了哥德式的尖拱應用,但在勳章中卻也有漢字的姓氏、行號;因為建築立面繁複的裝飾,許多人將這些老街稱為「巴洛克式」建築裝飾,但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說,巴洛克為17世紀的流行,而日本人將西洋建築流行帶入台灣則為1895年之後的事,兩者根本不相干。(圖/有漢字的裝飾,只有台灣才看得到,這是獨有的台灣街屋。
傅朝卿說,台灣老街雖然使用了巴洛克、哥德、希臘、羅馬式等建築語彙,但也加入了台灣匠師的心思創作,整體的表現應該說是「台灣的街屋」,不屬於「巴洛克式」、不屬於「文藝復興式」,這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別的地方沒有的。
(圖/新化老街上仿希臘、羅馬柱頭的牆面裝飾,卻又出現中國式對聯,這只有在台灣街屋才看得到。)
新化老街有一個極大的特色,由於兩側建築時間不同,相隔大約15年,正好反應出兩個時間點不同的流行;先建的一側,也就是永達醫院所在的一側,使用了許多巴洛克式、希臘、羅馬等建築語彙,女兒牆或是牆面都有比較多的精彩裝飾,但幾乎沒有陽台的設計。
而晚了10多年興建的對面街屋,建築時間為1937年,在1925年的巴黎博覽會之後,西方建築界開始流行所謂的「藝術裝飾式樣」,幾何圖式取代了花草、人物等具像裝飾,這排街屋正好反應這波流行,幾何圖形的裝飾讓立面顯得簡潔許多;另外,這排街屋蓋出陽台的情況也比較普遍。
這些近1世紀的老屋中,永達醫院是其中最早蓋的建築,也是唯一的3層樓洋房,其他都是2層樓,其建築立面精彩自不在話下,可惜後人疏於維護,加蓋了鐵皮屋頂影響其美觀。
**************************************************************
【大溪和平老街】
大溪臨大漢溪,早期大陸或國外商船,大多數從淡水直驅內陸,在萬華或新莊靠岸卸貨後,改以河船運到大溪,再轉至內地,反之亦然。因此大溪很早便商家林立,繁榮得不得了。日治時期,實施都市更新計畫,要老街商家把門面美化,因為大家實在太有錢了,所以都把立面弄得非常漂亮。
後來大漢溪淤積,河運中止,好日子就隨之遠去了。大溪老街很特別,大部份的商家都在賣神桌,一般遊客並不會去買,還好有全國知名的大溪豆干(黃日香本店)可以讓遊客帶點東西回去,但是在本店內吃滷黑豆干、素雞或素肚更好,因為沒有抗氧化劑。大明星鳳飛飛老家就在這附近哦!
【大溪中正老街】
大溪的另一條老街-中正老街,沒有和平老街有名,但是建築形式並不輸給和平老街,右邊第一間的造形可以說是兩條老街之最,不過目前只剩立面尚存,房子主體已經空了,變成廣場。正對面福森這一家更厲害,門一開,裡面是長長的一條花園,遠處才是現在的住家。
【恆春老街
恆春雖然保存四個城門,不過範圍不大,如果用走的,可能一個小時就可以走一圈,老街直通西門,感覺有點沒落。
【新化老街】
日據時期新化鎮名『大降目里』,1920年改稱『新化郡』。新化老街原本有兩條,中山路及中正路(以前合稱『新化街』),但中山路已被無知的官員及居民謀殺了,只剩中正路(幸好他們還留一條,不然旗山老街就稱霸了)。這裡不但房子老,有些商家看起來也滿老的,很有味道,值得一看。新化老街乃中西合壁的建築,外以水泥、內以大陸福杉為建材,當年是有錢人才蓋得起的。
【奮起湖老街】
奮起湖是阿里山鐵路的中點,早年在公路還沒開通前,上山的火車到這裡剛好中午吃飯時間,生意一度相當好。公路開通後,生意一落千丈,商家經營不易......,不過卻也保存了舊時的味道。近年來經有心人士的奔走,讓大家重新認識這個地方,才又浴火重生,恢復往日的繁榮,當地的居民對此得來不易的機會均相當珍惜,對未來的發展均保持高度的關心。有間店是一位『麥老師』所經營的一家文化商品店,麥老師是高雄人,數年前來此辦活動,發現這個地方相當有特色,於是在此租屋定居,協助當地再度興盛起來,其功不可沒,大家都很尊敬他。麥老師賣東西,是在賣感情,感情這東西,您如何估價?來奮起湖,別忘了與麥老師搏一下感情。
左邊的這家店,賣的是當地的特色餅~火車餅,由於料好又多又實在,大家口耳相傳,來此遊客都會買一些回家請親友嚐一嚐。老街的路很狹小,大批遊客一到,常常擠得水洩不通,稍一遲疑,就要排隊等很久,所以,要買要快,被買光了就只有在旁邊流口水的份了。
另外還有公婆餅,也就是以前的肉餅,同樣是料好料多料實在,搶購人潮不斷。我們不必用時光機,在這樣的老街上吃肉餅,便彷彿回到二十年前光景的感覺。您想體驗過去嗎?人情味濃厚的奮起湖老街是您最佳的選擇。
【西螺老街】
西螺延平老街比台灣其他老街年輕,但是卻相當特別,這一棟三樓的鐘錶老店,上面有一個鐘塔,鐘的時間還是準時的,每半小時會有音響哦!丸莊醬油老店就在這裡,創辦人莊臨清先生,堅持傳統以天然純釀,不含致癌物質,既香醇又安全,現已傳至第三代,最有名的是『黑豆蔭油』。西螺老街路面非常寬,可見當時日本的遠見。
【湖口老街】
位於湖鏡村內,1893年基隆至新竹的鐵路通車,設站在此(現在路底的教堂位置)才形成的市集,全部以紅磚建成店舖住宅,牌樓立面為巴洛克式,連續的拱門相當壯觀,一家一家的紅磚屋,形成了湖口老街,要買什麼,就有什麼,後來鐵路改道,就逐漸沒落了......
【台北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位於民權街,建於1913年,早年船隻由淡水河經大漢溪,接支流三峽河,是船運的集散地,後來輕便鐵道拆除,就逐漸沒落了。與其他老街相較,三峽老街地勢起伏,建築也較不統一。
【宜蘭頭城老街】
頭城是昔日蘭陽平原與外地連絡的唯一港口,先民自清嘉慶元年進入宜蘭後,在烏石港南方築起宜蘭最早的城鎮『頭圍城』,為開蘭第一城,頭城老街『和平街』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也是宜蘭碩果僅存的老街,目前僅存的兩條分別位於媽祖廟前後南北段,盡頭各有一間土地公廟,相當有意思。現在所看到的便是南段。
參考資料
http://www.chi-san-chi.com/8archi/text/old_street/other_old_streets/
~~~~~~~~~~~~~~~~~~~~~~~~~~~~~~~~~~~~~~~~~~
~~~~王以瑾~~攝影/文) 以下
~~~~~~~~~~~~~~~~~~~~~~~~~~
台灣有許多知名老街,像大溪老街、迪化街、湖口老街等等,在台南新化鎮也有這麼一條老街,名氣不如前面所提者,但氣派豪華卻毫不遜色,同樣有使用巴洛克式建築語彙的繁複藻飾,同樣有藝術裝飾的簡潔幾何圖樣。許多老街屋的介紹都將其稱為「巴洛克式風格」,但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表示,台灣老街的立面裝飾是台灣獨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應稱為「台灣的街屋」。
在市中心區的新化老街,直到現在仍是鎮上最熱鬧的商業區,這條車水馬龍的中正路兩側,各式商店林立,提供鎮民良好的生活機能,48戶房舍分立兩側,但建築時間有點差異,一側為民國10年所建,另一側則為民國26年。
台灣有許多老街看起來的模樣都極為相似,主要就是因為大約在1910年時日本人執行街道改正計劃,許多城鎮的主要道路都在這個計劃下拓寬,迫使商家重建屋舍,而當時雖然是日本人統治,政治不是那麼自由但經濟穩定,再加上主要街道上有錢人多,大家也就紛紛蓋起了洋樓。
這些老街建築之時,正逢西方建築流行「歷史主義」之時,歷史上曾經出現的15世紀的文藝復興、17世紀的巴洛克式樣、或是哥德式的尖拱,建築師依喜好採用在建築物裝飾上;在歐洲學習的日本建築師帶回了西方的流行,同時影響了台灣。
雖然受到日本的影響,但台灣的老街大部分為日本人設計規劃,而由台灣匠師監工建築,因此,在台灣的老街雖然也看到了巴洛克式的華麗建築語彙,看到了哥德式的尖拱應用,但在勳章中卻也有漢字的姓氏、行號;因為建築立面繁複的裝飾,許多人將這些老街稱為「巴洛克式」建築裝飾,但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說,巴洛克為17世紀的流行,而日本人將西洋建築流行帶入台灣則為1895年之後的事,兩者根本不相干。(圖/有漢字的裝飾,只有台灣才看得到,這是獨有的台灣街屋。
傅朝卿說,台灣老街雖然使用了巴洛克、哥德、希臘、羅馬式等建築語彙,但也加入了台灣匠師的心思創作,整體的表現應該說是「台灣的街屋」,不屬於「巴洛克式」、不屬於「文藝復興式」,這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別的地方沒有的。
(圖/新化老街上仿希臘、羅馬柱頭的牆面裝飾,卻又出現中國式對聯,這只有在台灣街屋才看得到。)
新化老街有一個極大的特色,由於兩側建築時間不同,相隔大約15年,正好反應出兩個時間點不同的流行;先建的一側,也就是永達醫院所在的一側,使用了許多巴洛克式、希臘、羅馬等建築語彙,女兒牆或是牆面都有比較多的精彩裝飾,但幾乎沒有陽台的設計。
而晚了10多年興建的對面街屋,建築時間為1937年,在1925年的巴黎博覽會之後,西方建築界開始流行所謂的「藝術裝飾式樣」,幾何圖式取代了花草、人物等具像裝飾,這排街屋正好反應這波流行,幾何圖形的裝飾讓立面顯得簡潔許多;另外,這排街屋蓋出陽台的情況也比較普遍。
這些近1世紀的老屋中,永達醫院是其中最早蓋的建築,也是唯一的3層樓洋房,其他都是2層樓,其建築立面精彩自不在話下,可惜後人疏於維護,加蓋了鐵皮屋頂影響其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