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5 19:13:30Orchid
感動再感動(二)──我的年輕歲月
行李中除了幾套衣物、一本書及電腦外,就是《楊培安Ⅰ、Ⅱ、Ⅲ》及《我們的故事》外加JOUNERY Live了。
即使早已聽過近百遍,一戴上耳機,聆聽著最初受到感動的歌聲,當初被觸動心靈時的感覺竟然完全沒變,它回來了:渾身顫抖,胸腔裡充滿近似戀愛般的濃烈渴望,這,說不定,是中了一種名為楊培安的劇毒?
我診斷著自己的病因,喜歡楊培安似乎和聽西洋音樂是相關的,要不然也不會被他的話語吸引:
「因為“We Are The World”,我開始接觸西洋音樂
因為EUROPE“歐洲合唱團”,我以為這世上最屌的音樂就是搖滾!
因為JOURNEY的“Faithfully”,我明白唱歌最難的,不是技巧,或是音一定要飆到多高;唱出歌聲底下蘊藏的情感,才是一個歌者一生追求的最終目標!」
原來培安是個還擁抱著西洋音樂的人!原來並不是到了這尷尬的年齡,就不敢出來和年輕人競爭!
“Faithfully”實在太經典了,我曾在當下妄想楊培安將來開演唱會演唱它,5/10我聽到了,心裡再次妄想他的下一張專輯能收錄這首曲子(證明人心果然貪婪)。
楊培安出道時我並沒有趕上這一股風潮,當時我屈服在家庭與工作的忙碌間,電視用來痲痺疏壓,風潮的自然音樂CD是架上最愛,而我的同事們個個比我年輕。流行音樂界盡是給年輕人聽的音樂,而唯一陸續在聽的只剩下陳昇,聽他解釋人生,哀卻不苦的愁緒,呢呢喃喃的話語,這些或多或少註解了我將近中年時期的心境與需求。另方面由於一直工作的關係,從不同的同事手上收到不同推薦的CD也左右著這幾年所聽的音樂,秉持著“遙想當年好恐會讓人無法接受新物”的觀念,讓我將80~90年代曾大量吞嚥的西洋音樂封入年輕保險箱內,就算逛街聽到也不敢露出懷念的神情,怕讓人發現那是我少女時期的歌。
後來我的一些年輕同事也說KTV漸漸不去了,因為有越來越多不會唱的新歌。
這是年齡情結嗎?接受不了新歌卻也無膽翻出舊曲來聽,深恐當年對於父母不懂我們在聽什麼的情景在自己身上上演一次,怕聽到孩子們說:「厚~妳怎麼那麼喜歡聽老歌?」
是呀!經典名曲經過一二十年如何能不成為老歌?
我永遠記得第一張西洋音樂的錄音帶在何時哪裡買的。那時是80年代西洋音樂正要風起雲湧百家爭鳴的初期,在余光每週一次的Billboard排行榜裡,我們為男女情歌及各種手法拍攝出來的MTV興奮不已,在那對海外資訊管道就只有電視廣播與唱片行的環境裡,誰能想像在鄉下的三合院裡鎮日播放的都是Rock’nRoll、Heavy Metal及Love song呢?(媒體的力量有多強大!)通勤火車上我翻著字典翻譯的是John Watt的“Missing You”,和女同學對著電視驚叫連連的是Tears For Fears的MTV,把“Last Christmas”唱到滾瓜爛熟也是西洋樂迷的基本配備。那時無聊的我曾將認識的樂團及歌手憑記憶列表從A編到Z,編完數一數連自己都嚇一跳:將近上百個!而我永遠也忘不了老哥貼在衣櫥上那張似妖魔鬼怪的「KISS」合唱團的宣傳海報,讓我看到最近來台的彩虹樂團,對他們的打扮不慌不忙地說:「還好啦!」
踏入社會時還在聽的則是Pink Foyld還有R.E.M,那時已是接觸西洋音樂的尾聲。
OK,我的背景交待完畢……。前幾年大肆流行過數場民歌演唱會,出乎意料的受五六年級生歡迎,我未恭逢其盛。但今天如果是楊培安辦場八 年代西洋音樂選輯,我願意參加。
即使早已聽過近百遍,一戴上耳機,聆聽著最初受到感動的歌聲,當初被觸動心靈時的感覺竟然完全沒變,它回來了:渾身顫抖,胸腔裡充滿近似戀愛般的濃烈渴望,這,說不定,是中了一種名為楊培安的劇毒?
我診斷著自己的病因,喜歡楊培安似乎和聽西洋音樂是相關的,要不然也不會被他的話語吸引:
「因為“We Are The World”,我開始接觸西洋音樂
因為EUROPE“歐洲合唱團”,我以為這世上最屌的音樂就是搖滾!
因為JOURNEY的“Faithfully”,我明白唱歌最難的,不是技巧,或是音一定要飆到多高;唱出歌聲底下蘊藏的情感,才是一個歌者一生追求的最終目標!」
原來培安是個還擁抱著西洋音樂的人!原來並不是到了這尷尬的年齡,就不敢出來和年輕人競爭!
“Faithfully”實在太經典了,我曾在當下妄想楊培安將來開演唱會演唱它,5/10我聽到了,心裡再次妄想他的下一張專輯能收錄這首曲子(證明人心果然貪婪)。
楊培安出道時我並沒有趕上這一股風潮,當時我屈服在家庭與工作的忙碌間,電視用來痲痺疏壓,風潮的自然音樂CD是架上最愛,而我的同事們個個比我年輕。流行音樂界盡是給年輕人聽的音樂,而唯一陸續在聽的只剩下陳昇,聽他解釋人生,哀卻不苦的愁緒,呢呢喃喃的話語,這些或多或少註解了我將近中年時期的心境與需求。另方面由於一直工作的關係,從不同的同事手上收到不同推薦的CD也左右著這幾年所聽的音樂,秉持著“遙想當年好恐會讓人無法接受新物”的觀念,讓我將80~90年代曾大量吞嚥的西洋音樂封入年輕保險箱內,就算逛街聽到也不敢露出懷念的神情,怕讓人發現那是我少女時期的歌。
後來我的一些年輕同事也說KTV漸漸不去了,因為有越來越多不會唱的新歌。
這是年齡情結嗎?接受不了新歌卻也無膽翻出舊曲來聽,深恐當年對於父母不懂我們在聽什麼的情景在自己身上上演一次,怕聽到孩子們說:「厚~妳怎麼那麼喜歡聽老歌?」
是呀!經典名曲經過一二十年如何能不成為老歌?
我永遠記得第一張西洋音樂的錄音帶在何時哪裡買的。那時是80年代西洋音樂正要風起雲湧百家爭鳴的初期,在余光每週一次的Billboard排行榜裡,我們為男女情歌及各種手法拍攝出來的MTV興奮不已,在那對海外資訊管道就只有電視廣播與唱片行的環境裡,誰能想像在鄉下的三合院裡鎮日播放的都是Rock’nRoll、Heavy Metal及Love song呢?(媒體的力量有多強大!)通勤火車上我翻著字典翻譯的是John Watt的“Missing You”,和女同學對著電視驚叫連連的是Tears For Fears的MTV,把“Last Christmas”唱到滾瓜爛熟也是西洋樂迷的基本配備。那時無聊的我曾將認識的樂團及歌手憑記憶列表從A編到Z,編完數一數連自己都嚇一跳:將近上百個!而我永遠也忘不了老哥貼在衣櫥上那張似妖魔鬼怪的「KISS」合唱團的宣傳海報,讓我看到最近來台的彩虹樂團,對他們的打扮不慌不忙地說:「還好啦!」
踏入社會時還在聽的則是Pink Foyld還有R.E.M,那時已是接觸西洋音樂的尾聲。
OK,我的背景交待完畢……。前幾年大肆流行過數場民歌演唱會,出乎意料的受五六年級生歡迎,我未恭逢其盛。但今天如果是楊培安辦場八 年代西洋音樂選輯,我願意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