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30 11:33:00op33
學生是不是一定得按照老師說的去詮釋一首曲子?
留言版有位學生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問題
剛好有些是我想寫的東西 很巧的她提醒了我
我將這些整理說明
她問到:
我最近常想著一些問題
技巧比音樂性重要嗎?
老師只能給學生技巧嗎?
學生是不是一定得按照老師說的去詮釋一首曲子?
一樣跟著老師學習,為什麼有老師會讓學生覺得學音樂是快樂
有些老師則不呢?
答覆:
技巧是駕馭音樂性的重要工具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技巧不夠好 曲子彈不起來或者是不熟練 就不能表達音樂性 你可能會一直受限不聽使喚手指 而無法順心表達音樂 暢所欲言
但就音樂來說 音樂性是最終目的 而不是技巧
因為我們要成為音樂家 而不是工匠
技巧就像你旅遊時搭乘的飛機 它可以幫助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到了心曠神儀的優勝美地 或是到了美麗的大寶礁探險 這才是你的目的
一個好老師 可以給你不止技巧上的指導 還有音樂性的引導 還有人生觀 還有自我認識等
就像你知道的 補習班有很多名師 這些名師通常會提供一個清晰又快捷的讀書方法 讓你事半功倍 這就是技巧上的指導
但音樂稍微複雜一點 它不只是數學或文法 它直達人的內心 它是你的憂傷也是你的歡愉 更是你的性格
因此 要彈好音樂 不只是技巧上的指導 還要對於內涵的指導 還有你自己的人生歷練
如同蕭邦的高貴一般 如果你還在氣你的老師 你的蕭邦就會有憤怒 我相信你有高貴的氣質 要不然不會這麼敏感 因為它侵犯了你的高貴 你可能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看這件事 只是現在一想到你的老師 你就忘了這件事
音樂很有趣 你也問到了很深刻的問題 就是詮釋
老師的工作是在樂曲本身不變的本質(或氣質)之下
指引學生去彈出最合適他的音樂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我會介紹學生去聽CD版本
然後學生會跑來問我
為何我教的不一樣
或是 同樣是老師教出來的 為何我彈的跟她彈的不太一樣
這變成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因為你不是CD上的那一個複製人
當然詮釋會不一樣
老師提供的是一個範本 就像學書法時臨摹王羲之一樣
但是每個人有不同的特質與個性
必須在這上面作調整
如果你要學王羲之 如果你夠敏感
可以學得一模一樣時 你會覺得混身不對勁
因為那已經不是你自己 音樂就會變得詭異(除非你有王羲之的特質)
這些在之前的文章有討論過
所謂同頻共振 你只要有王羲之的氣度 你就會接近它的境界 這又回到我剛剛跟你說的問題一樣 你只要有了高貴 蕭邦自然而然就會在你手上流洩而出
(你可參考 ”用音樂詮釋你” 與”貝多芬該彈得像貝多芬嗎”兩篇)
通常 如果學生不太能了解曲子時 我會建議學生聽CD 讓他有大方向 (基本上樂曲的氣質是不會變的)
然後作詳盡的曲子內涵的解釋(你可以參可音樂家的內涵一篇)
先讓他了解曲子在說或表達神麼 引導他怎麼彈 或是跟學生討論他想怎麼彈 然後再幫學生調整到最適合他的詮釋方式(這就是個人的本質)
如果學生有自己的詮釋方法 要看看是否符合樂曲精神的大原則下 譬如樂曲是愉快的 學生的認知卻是悲痛的 這就需要討論 透過解釋讓學生了解樂曲 或是透過討論 了解學生為何如此感受 或許他有了新發現
有些學生自己的詮釋常常讓我印象深刻 就像你到了無數次的優勝美地 卻發現了從沒到過的地方或景象一般
相互討論 幫學生自己的詮釋方式調整到最平衡的狀態
這樣 學生可以表達自我 同時讓音樂處於合理的狀態
老師的工作套一句室內設計師的話
你的家不必像馬克家 馬克家不必要像瑪莉家
但如果你要像瑪莉家一樣 我也可以幫你辦到
以一個好的髮型設計師來說
當你告訴他你想到神麼髮型
他須依照你的頭型 你的髮質 甚至你的氣質風格
幫你分析 在你想要的髮型大原則之下 作最好的專業建議
或是以她的專業 讓你了解神麼是最適合你的髮型
但有趣的是 很多髮型設計師是依照當然的流行來設計髮型 而不是以每個人的特質來設計 這在室內設計也有相同的問題 在台灣 常常是同一個風格的翻版
這也就是你遇到的問題
有些老師會要你完全著他的詮釋去做
這也牽涉老師本身的教育背景
這裡面沒有對錯
有時學生需要這樣的老師 有時學生必須學習各種詮釋 因為這是你將來的資源
最後 學音樂快不快樂 見仁見智
如果這位老師認為音樂是死的 就會變死的
就像你覺得苦瓜難吃 就是難吃
但可是很多人愛勒
剛好有些是我想寫的東西 很巧的她提醒了我
我將這些整理說明
她問到:
我最近常想著一些問題
技巧比音樂性重要嗎?
老師只能給學生技巧嗎?
學生是不是一定得按照老師說的去詮釋一首曲子?
一樣跟著老師學習,為什麼有老師會讓學生覺得學音樂是快樂
有些老師則不呢?
答覆:
技巧是駕馭音樂性的重要工具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技巧不夠好 曲子彈不起來或者是不熟練 就不能表達音樂性 你可能會一直受限不聽使喚手指 而無法順心表達音樂 暢所欲言
但就音樂來說 音樂性是最終目的 而不是技巧
因為我們要成為音樂家 而不是工匠
技巧就像你旅遊時搭乘的飛機 它可以幫助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到了心曠神儀的優勝美地 或是到了美麗的大寶礁探險 這才是你的目的
一個好老師 可以給你不止技巧上的指導 還有音樂性的引導 還有人生觀 還有自我認識等
就像你知道的 補習班有很多名師 這些名師通常會提供一個清晰又快捷的讀書方法 讓你事半功倍 這就是技巧上的指導
但音樂稍微複雜一點 它不只是數學或文法 它直達人的內心 它是你的憂傷也是你的歡愉 更是你的性格
因此 要彈好音樂 不只是技巧上的指導 還要對於內涵的指導 還有你自己的人生歷練
如同蕭邦的高貴一般 如果你還在氣你的老師 你的蕭邦就會有憤怒 我相信你有高貴的氣質 要不然不會這麼敏感 因為它侵犯了你的高貴 你可能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看這件事 只是現在一想到你的老師 你就忘了這件事
音樂很有趣 你也問到了很深刻的問題 就是詮釋
老師的工作是在樂曲本身不變的本質(或氣質)之下
指引學生去彈出最合適他的音樂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我會介紹學生去聽CD版本
然後學生會跑來問我
為何我教的不一樣
或是 同樣是老師教出來的 為何我彈的跟她彈的不太一樣
這變成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因為你不是CD上的那一個複製人
當然詮釋會不一樣
老師提供的是一個範本 就像學書法時臨摹王羲之一樣
但是每個人有不同的特質與個性
必須在這上面作調整
如果你要學王羲之 如果你夠敏感
可以學得一模一樣時 你會覺得混身不對勁
因為那已經不是你自己 音樂就會變得詭異(除非你有王羲之的特質)
這些在之前的文章有討論過
所謂同頻共振 你只要有王羲之的氣度 你就會接近它的境界 這又回到我剛剛跟你說的問題一樣 你只要有了高貴 蕭邦自然而然就會在你手上流洩而出
(你可參考 ”用音樂詮釋你” 與”貝多芬該彈得像貝多芬嗎”兩篇)
通常 如果學生不太能了解曲子時 我會建議學生聽CD 讓他有大方向 (基本上樂曲的氣質是不會變的)
然後作詳盡的曲子內涵的解釋(你可以參可音樂家的內涵一篇)
先讓他了解曲子在說或表達神麼 引導他怎麼彈 或是跟學生討論他想怎麼彈 然後再幫學生調整到最適合他的詮釋方式(這就是個人的本質)
如果學生有自己的詮釋方法 要看看是否符合樂曲精神的大原則下 譬如樂曲是愉快的 學生的認知卻是悲痛的 這就需要討論 透過解釋讓學生了解樂曲 或是透過討論 了解學生為何如此感受 或許他有了新發現
有些學生自己的詮釋常常讓我印象深刻 就像你到了無數次的優勝美地 卻發現了從沒到過的地方或景象一般
相互討論 幫學生自己的詮釋方式調整到最平衡的狀態
這樣 學生可以表達自我 同時讓音樂處於合理的狀態
老師的工作套一句室內設計師的話
你的家不必像馬克家 馬克家不必要像瑪莉家
但如果你要像瑪莉家一樣 我也可以幫你辦到
以一個好的髮型設計師來說
當你告訴他你想到神麼髮型
他須依照你的頭型 你的髮質 甚至你的氣質風格
幫你分析 在你想要的髮型大原則之下 作最好的專業建議
或是以她的專業 讓你了解神麼是最適合你的髮型
但有趣的是 很多髮型設計師是依照當然的流行來設計髮型 而不是以每個人的特質來設計 這在室內設計也有相同的問題 在台灣 常常是同一個風格的翻版
這也就是你遇到的問題
有些老師會要你完全著他的詮釋去做
這也牽涉老師本身的教育背景
這裡面沒有對錯
有時學生需要這樣的老師 有時學生必須學習各種詮釋 因為這是你將來的資源
最後 學音樂快不快樂 見仁見智
如果這位老師認為音樂是死的 就會變死的
就像你覺得苦瓜難吃 就是難吃
但可是很多人愛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