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6 16:00:11op33

音樂家系列 (二十七){用音樂詮釋你}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聽到一句話

要用音樂詮釋你 而不是你詮釋音樂

一開始我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 但轉述的人說這句話出自我的嘴
原來 是聽者聽完我的話後加以修飾並且改成了簡潔的言語

我的原意是 當你演奏每一位作曲家的曲子時
要小心不要被自己當時的情緒影響 否則當你憤怒時 你演奏出來的莫札特就是憤怒
雖然我們都知道莫札特的曲子很少有憤怒的情緒 但長久以來
很多演奏者會用自己的情緒去詮釋曲子 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所以很多人逃不出這個詭計 在曲子與自我的情緒無法劃清界限 於是就有過多的情緒在曲子中產生 有時我們聽到要陶醉在自己的音樂裏 但陶醉在作曲家的音樂裏與沉溺在自己的情緒是完全不同的事
理智和情感如何去得平衡 是美學上的功課 有機會再討論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在非常難過的情況下聽到一個非常爆笑的笑話
你還是會忍不住笑出來 笑話影響了你的情緒
這就是音樂(曲子本身)也可以影響你的情緒
而如果你是用自己的情緒去帶音樂 很有可能會失真

這裡面有很多問題 我之前有討論過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就是曲子的結構 與作曲家的語法和性格
這都是曲子會散發出來的氣質
這些會流傳下來的作品 基本上都已經很精確 成熟或深奧
是否有必要用自己的見解再去詮釋 我所指的見解是完全異於作曲家的本意
或是有所出入 但我們擔心又會失去自我 其實這就好像演員
要張曼玉去詮釋阮玲玉一樣
我倒覺得演奏家有種演員的特質 將作曲家表演出來
但其實你如果能夠將這些精確成熟或是深奧的曲子表達出來 基本上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了
只是曲子不是實體 越抽象的東西就沒界線
因此難定論及捉摸
但也由於它抽象 不像言語般確實 越確實有可能越不精準
就像高興這兩個字 其實你可以知道高興的情緒 但高興可能有上百萬種
言語就很難講得清楚 但音樂可較容易表達出來

我之前說過了 由於曲子本身的結構 與作曲家的語法和性格
樂曲其實早已經注定了它的性格

我舉一個最近極有個人風格的演奏家為例
Glenn Gould
他將巴哈賦予新的意義 這不喟是天才 (但其中的問題我在以前的文章有討論過)
只是當他以自己的風格演奏起莫札特跟蕭邦時 的確需要質疑



回到主題
因為發現太多人用自己的情緒去表達音樂
也因為太多人感受不到曲子散發出來的情緒
因此說出這句話

其實 儘管你心情不好 一但聽到莫札特或去演奏莫札特
自然會感染到曲子的喜悅 不會再被自己的情緒影響
我想音樂治療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的確 樂曲是有某種治癒能力 就像好笑的笑話會令人忍不住笑出來一般
因此重點不在你如何去詮釋音樂 因為當你了解曲子所散發出的內在時
自然 你會知道如何詮釋